【精准解析】2021新高考化学鲁科版:第5章+第16讲+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532612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解析】2021新高考化学鲁科版:第5章+第16讲+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准解析】2021新高考化学鲁科版:第5章+第16讲+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准解析】2021新高考化学鲁科版:第5章+第16讲+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解析】2021新高考化学鲁科版:第5章+第16讲+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基础知识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纪念门捷列夫发表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部分如下 )150 周年,联合国宣布2019 年为“国际 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关于下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数字代表元素的原子序数 B表中元素的排列依据是元素的原子结构 C推测表中“?70”指代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4 D每一纵列都对应现在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族 答案C 解析表中数字代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 错误;表中元素的排列依据是相对原子质量 的大小,故B 错误;推测表中“? 70”和 C、Si 在同一横行,属于同主族,所以元素的最 高化合价为4,故 C 正确;每一横行都对应

2、现在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族,故D 错误。 2(2020南昌期末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 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7 个横行、 18 个纵列,即有7 个周期、 18 个族 B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 C俄罗斯专家首次合成了 178 116X 原子, 116 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7 周期 A 族 D A 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的第族包含8、9、10 共 3 个纵列,因此元素周期表虽然共18 个纵列, 但共 16 个族, A 错误;在金属和

3、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B 错误;第7 周期 0 族元素为118 号,则 116 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7 周期 A 族,C 正确;第 A 族的元素 包括 H 和碱金属元素,D 错误。 - 2 - 3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如图所示(虚线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B 只能得电子,不能失电子 B原子半径: SiZW BYQ2中 Y 为 sp 杂化, YQ2为直线形分子 C简单离子半径:ZXQ D氢化物的稳定性:QZY 答案BC 解析根据 “ 灰黑色晶体Y 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判断 Y 是硅元素,硅元素的 常见化合价为4,则 “YQ2”

4、中的 Q 元素显 2 价,结合 Q 的原子序数小于硅可判断Q 是氧 元素, “ YQ2”是 SiO2,Si 原子为 sp3杂化, SiO2为原子晶体, B 错误; 硅元素还可以显 4 价, 则“X2Y”中 X 元素显 2 价,结合 X 的原子序数介于氧和硅之间可判断 X 是镁元素; 由“通 常状态下YW 4呈气态 ”和 W 的原子序数小于氧,判断W 是氢元素;结合“WZ 溶液 ”和 Z 的原子序数大于硅判断Z 是氯元素。电负性:OClH ,A 正确;离子半径:Cl O2Mg 2, C 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D 正确。 三、非选择题 10(2019无锡模拟 )明代宋应

5、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已经记载了我国古代用炉甘石(主要成分 为 ZnCO3)和煤冶锌工艺,锌的主要用途是制造锌合金和作为其他金属的保护层。回答下列问 题: (1)Zn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 。 (2)硫酸锌溶于氨水形成Zn(NH3)4SO4溶液。 氨的热稳定性强于膦(PH3),原因是 _ 。 (3)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元素铜与锌的第一电离能分别为ICu746 kJ mol 1, I Zn 906 kJ mol 1,I CuCZn 解析(1)Zn 是 30 号元素。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 周期 B 族,故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5 - 1s22s22p63s23p 63d104s2

6、 或 Ar3d 104s2。(2)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磷元素,故氨的热稳定性比膦 强。 (3)Cu 与 Zn 的第一电离能分别为ICu746 kJ mol 1, I Zn906 kJ mol 1,I CuCZn 。 11已知 X、Y 和 Z 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X 元素原子的4p 轨道上有3 个未成对 电子, Y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 轨道上有2 个未成对电子。X 跟 Y 可形成化合物X2Y3,Z 元素 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X 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_,该元素的符号为_。 (2)Y 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该元素的名称是_。 (3)比较 X

7、 的氢化物与同族第2、3 周期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_。 答案(1)1s 22s22p63s23p63d104s24p3 As (2)氧(3)NH3PH3AsH3 解析考查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及氢化物稳定性的比较。由X 原子的 4p 轨道上有3 个未成对电子,可知X 为 As,原子序数为33;Y 原子的 2p 轨道上有2 个未成对电子,则Y 为 1s22s22p2(碳元素 )或 1s22s22p4(氧元素 ),若 Y 为碳元素,碳元素原子序数为 6,则 Z 元素原 子序数为3,是锂元素,锂元素不能形成负一价离子,所以Y 为氧元素,原子序数为8;Z 为 氢元素,氢元素可形成负一价离子。

8、12(2020临沂模拟 )Na、 Cu、O、Si、S、Cl 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1)Na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周期 _族; S 的基态原子核外有_个未成对电子;Si 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 。 (2)用“ ”或“ ”填空: 第一电离能离子半径熔点酸性 Si_SO 2_Na NaCl_SiH2SO4_HClO4 答案(1)3A21s22s22p63s23p2(或Ne3s 23p2) (2) 13已知: AF 都是周期表中前4 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 原子 的 L 层有 2 个未成对电子。D 与 E 同主族, D 的二价阳离子与C 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 结构。 F

9、3 的 M 层 3d 轨道电子为半充满状态。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 、B、C 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 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_种不同能级的电子。 (3)写出 E 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 。 (4)F 和 X( 质子数为25)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 - 6 - X 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 F2 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 _。 元素XF 电离能 /kJ mol 1 I1717759 I21 5091 561 I33 2482 957 答案(1)CNO(2)124 (3)1

10、s22s22p63s23p64s2(4)Mn 2的 3d 轨道电子排布为半充满状态,较稳定 1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下列 _(填序号 )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a、c、hb、g、k c、h、ld、e、f (2)如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 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a.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b.形成稳定结构 的倾向。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 mol 1): 锂XY 失去第一个电子519502580 失去第二个电子7 2964 5701 820

11、 失去第三个电子11 7996 9202 750 失去第四个电子9 55011 600 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 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_ 。 表中 X 可能为以上13 种元素中的 _(填字母 )元素,则该元素属于_区。用元素 符号表示X 和 j 所能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 。 Y 是周期表中 _族元素。 以上 13 种元素中, _(填字母 )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答案(1)(2)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后即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锂原子失去核外第 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asNa2O

12、 和 Na2O2 Am 解析根据位置可以判断b 为 H,a 为 Na,c 为 Mg,d 为 Sr,e 为 Ti,f 为 Al ,g为 Ge,h 为 - 7 - C,i 为 P,j 为 O,k 为 Te,l 为 Cl,m 为 Ar 。(1)金属以及石墨为电的良导体,所以都符 合。 (2)表中所给数据即电离能,根据X 的逐级电离能数据,X 最外层应有1 个电子,应为 Na 元素,即a,Na 在 s 区, Na 与 j(O) 可形成 Na2O、Na2O2两种化合物。根据Y 的逐级电 离能数据, Y 最外层应有3 个电子,对应的应为Al(f)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稳定,失去第 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