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 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41527058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 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 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 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 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 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 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 练习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核舟记课时练 1、 语基达标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一楫(j) 黍(sh) 椎髻(j) 篆章(zhun)B.虞山(y) 糁(sn) 罔不(wng) 峨冠(gun)C.弥勒(l) 贻(y) 壬戌(x) 矫首(jio)D.衣褶(zh) 髯(rn) 器皿(mn) 箬篷(ru)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中/轩敞者/为舱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具答之。B.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C.卧右膝,诎右臂支船。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 )A.尝贻余核舟一(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经)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石青糁之C.居右者椎髻仰面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二、语用能力提升6.下列对核舟记一文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具体摘述了“船头”和“船尾”人物各异的情态,目的是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B.苏黄是诗人、学者,受世俗礼法的约束,佛印是和尚,不受这些的约束,所以神气质各不相同。C.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的本文作者“简核桃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D.“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

3、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前者叙述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激发出令人难以预想的向上动力和发展活力在40年的时间里奋起追赶、拥抱现代化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A. B.C. D.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表示谦称的一项是( )A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9、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副总统彭斯和国务卿蓬佩奥,毫不知耻地与邪教分子

4、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在世界面前暴露出丑恶面目和虚伪嘴脸。B“山东大学学伴事件”在众多社会热点中出类拔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C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D怕就怕为了面子,牵强附会,诡辩却无法自圆其说。三、课文内容回顾10、根据桃花源记填空。(1)核舟记作者_,本文介绍了_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所说明的核舟的主题是“_”,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文中对核舟所刻_等描摹细致入微,形神兼备。(2)文章按_结构,按_顺序说明,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先概括介绍,然后按_的具体顺序说明,最后归纳小结。11、写出下列句中加粗字的不同意思。(1)之 箬篷覆之(_)能以

5、径寸之木(_)闭之,则右刻(_)石青糁之(_)左臂挂念珠倚之(_)(2)其 其两膝相比者(_)而竖其左膝(_)其人视端容寂(_)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则题名其上(_)(3)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而竖其左膝(_)(4)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5)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7)技亦灵怪矣哉! 四、课内精彩阅读核舟记 魏学洢(明)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6、,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

7、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送B.绝类弥勒 类:像C.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D.钩画了了 了了:结束,完了1

8、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能以径寸之木 以至鸟兽B.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轩敞者为舱C.启窗而观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则题名其上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

9、空间顺序写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16、选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船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什么?17、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18、 王叔远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这是因为什么?19、 本文最后一段统计的一系列数字,说明了什么?20、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对联。(1)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下联:_(2)上联:_下联:奇巧人神技雕核舟五、课外类文阅读核工记清宋起凤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zh)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f

10、)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耳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下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y)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

11、,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语云:“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欤!注释雉(Zhi):城墙垛子。司更卒:更夫。应门:应声开门。延纳:邀请(人)进门。舣:拢船靠岸。21、本文所记微雕世界是张继名诗 意境的具体化、形象化。本文的记叙井然有序,由 至 ,由中心到边缘,杂而不乱。2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长五分许_(2)松下凿双户_(3)作潮来候_(4)计人凡七_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全核向背皆山。(2)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24、与“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欤!”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容纳高山于芥菜子,大概说的是对的吧!”B“容纳高山于芥菜子,大概说的就是这吧!”C“容纳芥菜子子高山,大概说的就是这吧!”D“容纳芥菜子于高山,大概说的是对的吧!”25、文章第二段就前文所记事物重新作了罗列,这样是否重复罗嗦?谈谈你的评价。六、习作表达训练26、根据我们所学的核舟记,选取一件微雕工艺品,做简要介绍,写成一篇短小说明文。要求:仿照本文的写法,不与课文雷同,30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语基达标训练1、【解析】B gungun。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