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汇编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41527006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DOC 页数:592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92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92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92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92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汇编(5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汇编(2014.09-2017.12)淮南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目 录【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中发201012号)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国发20174号)42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564号)99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教研20172号)107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教发20157号)1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637号)12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

2、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教职成20159号)135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 (教政法20161号)169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教技20162号)181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发改社会2017285号)193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教职成20169号)204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皖发20115号)230安徽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皖教发20171号)270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一流学科专业与高水平大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皖政2016115号)307安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

3、皖教发201419号)323安徽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皖教科20143号)337【高教改革】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发201532号)346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发201435号)35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号)36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795号)371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政法20177号)382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77号)388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

4、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号)397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 (教师201712号)40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教党201762号)407中共教育部党组 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 (教党201440号)419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中青联发201710号)427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中青联发201618号)439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皖政办秘2015207号)447安徽省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

5、(皖教政法20174号)456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 (皖政2017135号)465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759号) 476安徽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皖教人20173号)486【内部治理】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实施意见 (中办发201455号)491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5号)498教育督导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4号)505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5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

6、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571号)52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627号)536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201679号)543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 (教技厅函2016115号)552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559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 (教高厅20163号)567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皖教秘科201432号)573安徽省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规程 (皖教发20169号)583发 展 规 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7、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投入大

8、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本世纪以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

9、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

10、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11、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

12、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完善体制和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13、,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

14、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

15、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