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六课第一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519337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第六课第一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哲学第六课第一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哲学第六课第一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哲学第六课第一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哲学第六课第一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第六课第一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第六课第一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源于习惯 贵在坚持,技能源于训练 做好作业,每堂格言警句,复习:,1、意识有何作用? 2、物质和意识有何辩证关系?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要求我们怎样做?,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习目标: 1、理解:实践的含义。 2、理解: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3、掌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4、 运用:投身实践、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难点:实践的含义 重点: 1、实践的特点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什么是实践? 2、实践有哪些特点? 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自主学习42-43页,实践的两层 含义

2、,1、蜜蜂筑巢 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 3、农民种庄稼 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5、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判断: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1)客观物质性,原因: 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2、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具有 。,原因: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主观能动性,表现: 一改造自然实践,就是要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生产资料; 二改造社会的实践,就是要不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A、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

3、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B、实践的历史性是指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3、实践具有 。,社会历史性,(1)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2)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 (3)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想一想” 袁隆平的成就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吗?,聚焦“青藏铁路”,实践的特点,五十年代 探测考察,群策群力 共同规划,国富民强 施工机械化,图片共同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点? 怎样体现的?,1、蜜蜂筑巢与建筑工人盖

4、房子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主观能动性,思维提升,具有社会性,2、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独自在荒岛上生活了许多年,搭帐篷,种庄稼,他这种单个人的实践活动还具有社会性吗?,小组合作,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各段分别从怎样的角度论证的? 你还能举例说明吗? 一二组 44页第一自然段 三四组 45页第一自然段 五六组 45页第二自然段 齐看抢答 46页第一自然段,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竹外桃花三两支,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镜头中的诗句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镜头一:走进文学,思考:实践还是认识的来源吗?,如果你要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本草纲目记载:“

5、砒,大毒也。”这说明,前人已经尝试过,肯定有人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获得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别人是直接经验,对于我们却是间接经验,10,各抒己见,观点一,观点二,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 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镜头二:走进科学,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 了什么道理?,?,镜头三:走近真理,想一想,实践,符合,客观世界,认识,指 导,改造,不符合,

6、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思考 :为什么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镜头四:走进社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两个凡是”即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提出和推行的错误方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对你有何启示?,说明(世界观):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笔记) (1)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 (2)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怎样做(方法论):,(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3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不唯书、不

7、唯上、只唯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梳理,单项选择,1、下面的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蜜蜂酿蜜 B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D营业员售货性活动,2、我国通过制定“十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3、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

8、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4、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5、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具有目的意识性即能动性 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适应社会变化,从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到六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据分析,六中全会上形成的决定,将成为下一阶段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实践证明,社会和谐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神州大地正展开一幅共建和谐的新画卷。,联系实际,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作业:,1、理解记忆自主学习的问题 2、学案48-53页,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