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专题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518190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物诗专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咏物诗专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咏物诗专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咏物诗专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咏物诗专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物诗专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物诗专题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咏物诗专题,石 灰 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猜一物),来之不易千锤百炼造就人才 临难不惧,处变不惊 不畏艰险 甘愿献身不怕牺牲,视死如归 一语双关志向、理想,佳作品析,风 唐 李峤,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简析】: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

2、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注释】: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猜一自然现象),花影 苏东坡,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 (猜一物的非物质形象),瑤台上有重重叠叠的花影, 我叫书童扫了好几次,花 影总是扫不掉。刚才太阳 下山,才把花影带走,明 月却又把它送回來了。,概念:描写客观的“物”,细致刻划其色彩与形态,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刘熙载艺概 “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

3、中表现作者的情思。 特点 :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特征认知,咏物诗分类,咏物诗,1 纯为写景:描摹传神,有警句 林逋 山园小梅、贺知章咏柳、刘禹锡赏牡丹,2 别有寄托,托物言志 李商隐柳,3 借物讽喻 来鹄云、杜牧早雁,鉴赏技巧,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咏物诗鉴赏方法,1 体会所咏之物的特点、神韵、品格; 2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3体悟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一首吟咏初春时的垂柳、赞美春风的诗。诗的大意说:一棵高大的垂柳,像是用翠绿的美玉妆扮成的一样。下垂的千万条柳枝,犹如千万根迎风飘摆的丝带。不知细巧的柳叶是谁精心剪裁出来的?农历二月里的春风恰似一把神奇的剪刀。 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从颜色和形状上对柳树进行描绘。后两句用设问和自答的修辞格式,赞美了给万物带来生机、给

5、大地披上绿装的春风。比喻贴切自然,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名句,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咏 柳,唐 贺知章,(猜一种树),【注释】碧玉:青绿色的玉石。用来形容像碧玉一般翠绿的柳叶。 妆:妆饰,妆扮。万条:形容下垂的柳条很多。 丝绦:用丝线织成的带子比喻。裁:用剪刀剪裁。,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

6、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思考,课本P40思考题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杨柳枝词(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7、?,试比较两诗表现手法思想内容。,李诗用了比拟和对比手法,白诗用了比喻。 李诗借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白诗写出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学习并思考:早雁一诗表面写雁,实则写人,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象征手法。 借写早雁,表达自己对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的关注,暗含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学习并思考:试分析子规、葡萄、小松各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情志,说明了什么道理?,子规:托物言志。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亡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社会的不满(愤世之情)。 葡萄:托物言志。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小松:托物讽喻。写小松幼时人们

8、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批判了世人目光短浅,暗含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慨。,韩愈简介,(768824)字退之。人称“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 以诗文著称。其诗长于铺陈,好发议论,以古文章法句式入诗,即“以文为诗”,风格奇崛雄伟,时有怪诞、滞涩之句,与孟郊齐名,为“韩孟诗派”的主要代表。而近体诗却多亲切自然。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与柳宗元齐名,人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学习并思考:赏牡丹一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技巧或手法?,这是一首对花王牡丹的赞歌。 烘托、比喻、拟人的手法。,刘禹锡简介,(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

9、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阅读下面两首诗,比较诗中菊花的形象。,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

10、带黄金甲。,郑谷的诗,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菊花虽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幽香,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无用,作者赋予菊花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黄巢的诗中,原本是花中隐逸者的菊花,穿上了战士的金甲,此诗中的菊花,有着战士斗志昂扬的战斗风貌与性格。,咏卷笔刀也曾利刃腹中藏, 刊木生涯未感伤。虽是铅刀聊一割, 助人笔底出锋芒。,咏口香糖柔媚自矜香软身, 一流手段在粘人。 食之无味终将弃, 犹把残躯委浊尘。 咏橡皮 虽无硬骨似金铜, 满纸铅华荡涤中。 消得此身憔悴尽, 前非知改亦英雄。,今人咏物,电风扇 电饭锅,一生都在散布 风言风语 偶尔住嘴 头脑又开始发热,生米时 你睁一眼闭一眼

11、做成熟饭时 你仍睁一眼闭一眼,我来写,钢笔 窗玻璃,你有一个软肚肠 装着一个混沌的世界 你有一个硬舌头 吐出幅幅清晰美丽的图画,隔绝着寒冷、 灰尘和噪音 透过来光和热,月 亮,晴,是你的心愿; 圆,是你的企盼。 你给人类带来快乐你给人类带来福气有了你世上再没了漆黑,你总是反射太阳的光辉,再取悦人间大众 阴,是你的忧患; 缺,是你的遗憾。,玫 瑰,带刺的铿锵玫瑰,美丽而又坚强,不屈不挠、永不服输。 玫瑰美就美在它的单纯,不需格律和仪式,是生物精神的升华。,火红的玫瑰,美丽,但会刺人。 骄傲的玫瑰,美丽却让人不敢接近,人人齐来动手!,以生活中的某一物为对象自创一首咏物诗(可近体诗亦可现代诗)。 下周抽一节课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