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517945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史怀古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咏史怀古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咏史怀古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咏史怀古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咏史怀古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史怀古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史怀古诗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一 咏史怀古诗歌,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二典型咏诗怀古地点、朝代,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1、金陵 石头城 南京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

2、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翻译: 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 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 秦淮河上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然是旧时的明月, 漫漫长夜,冷冷的月光从高高低低的城垛照进城来。,2、台城、位于江苏省南京巿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由于这里距六朝时代的建康宫不远,后人通常称之为台城。台城为六朝时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后宫禁城,位于都城中部略偏东北,是东晋和南朝诸代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的统治中心,代表了“六朝金粉”的兴衰。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3.乌衣巷 朱雀桥,4. 西塞山 座落在黄石市东部,三面环江,

3、唯有一脉纤立山梁与千里楚山相接,素有长江中下游门户之称。西塞山壁立江心,横山锁水,危峰突兀,雄奇磅礴,易守能攻,为长江第一要塞。 西塞山怀古作者: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三、怀古诗的形式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四、怀古诗歌的思想内容,1感慨盛衰无常 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 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借古讽 今,批判现实。 2感慨壮志难酬 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 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创业 无成怀才不遇的感

4、慨(或对朝廷不满)。 3感慨国运衰微 4抒发爱国情怀 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6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五、表现手法:,对比、拟人、用典 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六、走进李白,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学剑术。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学习纵横术。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在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

5、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一、好任侠, 喜纵横,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正是开元盛世,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信心。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羁,又抱负很大,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终南捷径。,二、 仗剑远游,公元742年,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蜀道难十分赞赏,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

6、出来,因而称李白为“谪仙人”。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这身份是为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李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但当时的皇帝已把“朝事付之宰相”深居官中,沉溺声色。当玄宗觉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与他那傲岸性格有关。,三、翰林供奉,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殿召见李白时

7、,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白。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看法,何况对他进行中伤的,还有其他人。权臣贵戚的谗毁,玄宗的疏远,使李白很苦闷,发出“行路难”的感叹。,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放还”。李白在长安实际上只有一年半时间。 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他们情同手足。和杜甫分别后,李白又在漫游

8、中度过了1O年。他的漫游,一是求仙访道,一是欣赏大自然的美。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寻求为国效力的机会。这个时期,朝政更加黑暗,目睹国是日非,李白内心的痛苦也与日俱增。但他决不向权贵屈膝,在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他写道:“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四、再次远游,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五载,玄宗西逃成都,太子李亨即位。永王经过寻阳,知道李白在庐山隐居,派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表示要辅佐永王,平定叛乱。但没想到,永王与肃宗发生矛盾,不久,永王即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捕入狱,流放夜郎(今

9、贵州桐梓县一带)。(公元759年)二月,在经历15个月的流放,行至巫山时,遇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获得自由。他随即雇船东归,名作早发白帝城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诗笔调明朗轻快,反映了李白遇赦获释的欢快情绪。,李白在一生的最后几年中,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61岁时,高龄的李白,仍不肯放弃这最后的报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第二年,李白在安徽当涂与世长辞。 李白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在贫病中死去,但他以杰出的诗歌创作,为自己树起了一座丰碑。其诗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清新自然,余味无穷

10、。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把中国诗歌艺术推向顶峰,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五、病逝途中,李白的当涂之墓,越中览古 朗读,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二)写作背景:,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三)诗歌内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最终灭了吴国,成一方霸主。那些

11、跟随他的臣子们功成后也都换上了华丽的官服,后宫中宫女们莺莺燕燕,使得大殿中充满了融融春意,那繁华热闹的场景难以用言语描述。可是这一切终究成为了过去,那不可一世的帝王,气焰煊赫的文武官员,貌美如花的宫女,都已化为尘土,画栋雕梁的宫殿只不过是他们生时的逆旅。当我来到的时候,眼前所见只有断壁残垣,一片瓦砾,几只鹧鸪在空中飞来飞去。青史留名的勾践尚且摆脱不掉这样的宿命,我李白一介书生,千百年后是否会有人知道我曾经在此驻足停留,为古人欷歔吟叹!,“鹧鸪”这个意象在古文中一般有何寓意?,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12、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重点鉴赏:,一、诗歌中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说明什么问题?(3分),二、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3分),一、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说明什么问题?,答: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衣锦还乡)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纵情欢乐),这表明越王已经把苦难和屈辱忘记,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二、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答: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

13、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人生盛衰无常的感慨。,(五)比较阅读,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对比阅读,请比较两首诗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相同点:都是怀古诗,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手法。 不同点:越诗,着重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 苏诗,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14、比较鉴赏:主旨、写法的异同,1、阅读吴激的人月圆,完成词后问题。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这首词整个化用前人成句典故而成,指出划线句子化用的成句(包括作者及出处),说说这两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旧时”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如今江山易主,人事已非,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江州”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作者的身世沦落之痛和家国覆亡之恨。,课堂练习,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

15、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华清宫为唐明皇杨贵妃纵乐的地方。霓裳羽衣为舞曲名。,(1)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作用?简要说明。,都是借古讽今类,(1)第一首诗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 (2)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首:宫内与宫外对比(或横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突出了对无视人民疾苦、

16、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首今昔对比(或纵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突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主旨。,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六朝文物草连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首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分) 借代(1分)。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2分)。,(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 颔联写生机永恒的自然景色和生老更迭的尘世生活情景。颈联写阴晴变幻,朦胧明丽的自然美景。 (3)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亭 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