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1.2.1等差数列(一)教案北师大版必修5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510242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1.2.1等差数列(一)教案北师大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1.2.1等差数列(一)教案北师大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1.2.1等差数列(一)教案北师大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1.2.1等差数列(一)教案北师大版必修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四课时1.2.1 等差数列(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在 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 一次函数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 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 归纳抽象出 等差数列的概念;由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等差数 列通项公式应用的实践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类比函数概念、性质、 表达式得到对等差 数列相应问题的研究。 3情态与价值: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解等

2、差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 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四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座位问题、鞋号问题、储蓄问题) 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 公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在日常生活中,人口增长、鞋号问题、教育贷款、存款利息 等等这些大家以后会接触得比较多的实际计算问题,都需要用到有关数列的知识来解决。今 天我们就先学习一

3、类特殊的数列。 (二)新知探究 ( ) 、引导观察数列:0, 5,10, 15,20,; 48 ,53,58,63 18, 15.5 ,13,10.5 ,8, 5.5 ; 10 072, 10 144 ,10 216 , 10 288 ,10 360 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由学生讨论、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相邻两项间的关系,得到:对于数列,从第2 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 都等于 5 ; 对于数列,从第2 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5 ;对于数列, 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2.5 ; 对于数列,从第2 项起,每一项与前 一项的差都等于 72 ; 2 由学生归纳和

4、概括出,以上四个数列从第2 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 数(即:每个都具有相邻两项差为同一个常数的特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 对于以上几组数列我们称它们为等差数列。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等 差数列的特征,尝试着给等差数列下个定义: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那么对于以上四组等差数列,它们 的公差依次是5,5,-2.5 ,72。 ( ) 、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注意:从第二项起,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1名称:等差数列,首项 )(

5、 1 a , 公差 )(d ;2若 0d 则该数列为常数列; 3寻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daddadaa daddadaa daa 3)2( 2)( 1134 1123 12 由此归纳为 dnaan)1(1 当 1n 时 11 aa (成立) 注意 :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 n 的一次函数; 2如果通项公式是关于 n 的一次函 数,则该数列成等差数列; 证明:若 AnBABAnABAnan)1()()1( 它是以BA为首项,A 为公差的AP 。 3公式中若 0d 则数列递增, 0d 则数列递减; 4图象:一条直线上的一群孤立点得出通项公式: 以 1 a 为首项, d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6、n a 的通项公式为: dnaan) 1( 1 ;知等差 数列的首项 1 a 和公差 d,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 n a 就可以表示。 选讲: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迭加法和迭代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迭加法): n a 是等差数列,所以 , 1 daa nn , 21 daa nn 3 , 32 daa nn , 12 daa 两边分别相加得 ,)1( 1 dnaan 所以 dnaan)1( 1 (迭代法): n a 是等差数列,则有: daa nn1 ddan 2dan2 2 ddan2 3 dan3 3 dna)1( 1 所以 dnaan)1( 1 ( 三) 、例题讲解:注意在 dnaa

7、n)1(1 中 n, na , 1 a ,d四数中已知三个可以求出 另一个。 例 1、 (课本)判断下面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例 2、 已知数列首项与公差, 求通项公式 . 例 3、 (此题可以看成应用题)已知数列的其中几项, 求其余各项 例 4、已知数列其中两项, 求通项公式 . 关于等差中项:如果 bAa, 成 AP 则 2 ba A 证明:设公差为 d ,则 daAdab2 Ada daaba 2 2 2 例 5、在1 与 7 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 cba, 使这五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此数列。 解一: APcba成7, 1 b是-1 与 7 的等差中项 3 2 71 b a 又是 -1 与 3

8、 的等差中项 1 2 31 a c又是 1 与 7 的等差中项 5 2 73 c 解二:设 1 1 a7 5 a d)15(17 2d 所求的数列为-1 ,1,3, 5,7 4 例 6、已知是等差数列图像上的两点.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画出这个数列的图像; 判断这个数列的单调性. (解略 ) 例 7、一个木制梯形架的上、下两底边分别为33,75,把梯形的两腰各6 等分,用平行木 条连接各对应分点,构成梯形架的各级,试计算梯形架中间各级的宽度。 分析: 记梯形架自上而下各级宽度所构成的数列为,则由梯形中位线的性质,易知每相邻三 项均成等差数列,从而成等差数列。解略 (五) 、小结: 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差中项 (六) 、练习 : P13练习 1 、2、 3 (七) 、作业:习题 1 2 A组 5、6、7 五、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