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11篇 马 说课件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502321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11篇 马 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辽宁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11篇 马 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辽宁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11篇 马 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辽宁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11篇 马 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辽宁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11篇 马 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11篇 马 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11篇 马 说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篇马说,一、文学常识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他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且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中,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的观点。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二、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_通 ,意思为:_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意思为:_ 通 ,意思为:_ (3)其真无马邪 通 ,意思为:_,见,现,显现,食,饲,喂养,材,才,才能,邪,耶,相当于“吗”,有时,这样的,怎么,同样,辱没,

2、吃尽,日行千里,用鞭子打,吃,通“饲”,喂,动词,用鞭子打,名词,马鞭子,能力,能够,只是,两马并驾,著称,正确的方法,竭尽,通晓,拿着,面对,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代词,它,代千里马,不译,补充音节,用,按照,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难道,其实,犹,尚且,7句子翻译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 (3)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手里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却说:“天下没有好马!”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

3、不认识千里马吧。,三、理解与探究 1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为社会所用。全文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2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发现、赏识并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3从文中看,

4、千里马遇不到伯乐,他们有着怎样的命运?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反映当时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4(2016朝阳)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 示例一: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自身有实力,不论什么条件下都能施展自身的才华。示例二:千里马需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身才能的施展需要一位伯乐来发掘。,5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5、当今社会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但是也需要发现人才的伯乐,发现人才,使其能够发挥所长,创造价值。,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

6、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节选自汉书) 注:秉:执掌。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殆:大概。中人:中等资质的人。英俊:杰出人物。,B,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

7、不平)之情。,4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 ;语段(二)用_的论证方法,强调_。,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二、(2015辽阳)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52564008) 【甲】马说全文 【乙】驽骥杂处,其所以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方驾,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

8、与驽骀别矣。人亦如此。人之有材能者,其形无异于常人。,惟其遇事而事治,治国而国安,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有删改) 【注释】骥: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刍:喂牡畜的草。求:寻找,寻求。烦御:烦劳驾驭。顿:整顿,这里指拉。辽:远。骀(ti):劣马。试:试验。,只是,方法,A,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古代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4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 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