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五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501259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五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五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五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五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五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五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五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高考历史 (江苏省专用),考点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2014课标,34,4分,0.589)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五年高考,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C20世纪30年代,美国深受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2、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反映了人们渴望得到幻想型影片中那样的慰藉,故A、B两项与材料不符;由材料信息可知幻想型影片不属于现代主义艺术,排除D项。,答案A从示意图可知,1933年美国汽车产量与1929年相比迅速下降,这是由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发生后,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相对贫困,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故选A项。,考点二罗斯福新政 1.(2015江苏单科,18,3分,0.26)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B.19301932年预算赤字,

3、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答案D本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美国“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不符合应对经济危机的时代要求,A错误;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开始于1933年,B错误;19341935年,预算下降,C错误;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逐步复苏,D正确。,误区警示本题误选主要集中在C项,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读图不够仔细,对选项的研读不够严谨。C项中的“接连增加”以数据图做支撑,是比较明显的错误,但多数考生却没有发现,说明考生在读图时缺乏耐心。二是对“

4、预算比重”“预算结余”“预算赤字”等经济学专业概念十分生疏,导致了理解上的障碍。其实,选择正确与否,与这些经济学概念关系不大,关键是要读图悉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2.(2014江苏单科,16,3分,难)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

5、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答案D“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强调政府要为自由提供经济上的保障,说明自由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故D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A项错误;“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不符合罗斯福新政,B项错误;材料所述的是自由与经济的关系,不涉及自由的类别,C项错误。,误区警示本题约有59%的考生误选B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没有领会材料的主旨,即“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二是没有理解“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的内涵。以往政府关注的是人们获得、争取工作机会的自由,而罗斯

6、福提出“免于匮乏的自由”,即有基本经济保障的自由。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次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进步,是美国国民关于自由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即题干中指出的1936年大多数美国人都接受的自由观念。三是对材料的解读上,如“无保障”和“解放”构成一个双重否定,加大了考生理解上的困难。,3.(2013江苏单科,23,15分,0.33)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

7、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

8、大事件。(2分)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3分)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与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2分)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8分)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答案(1)事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

9、;罗斯福新政。 (2)因素:罗斯福优秀的人格魅力。表现:乐观情绪。 新意:注重人文精神,使历史形象更立体、丰富(或开阔史学研究的视野)。 (3)史实:整顿金融体系(或监督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以工代赈,等)。 经济危机未能完全消除(或缓和劳资矛盾有限,保障措施不全面,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 (4)略,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第(1)问,将问题中的时间与曲线图相对应,抓住“变化”二字,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第(2)问要提炼材料有效信息,从罗斯福个人的“人性魅力”角度来研究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材料二强调历史人物的个人因素对历史的影响。第(3)问,将罗斯福新政的具体

10、措施与影响结合在一起,进而由“影响”推导出相应的具体措施。解答第(4)问时需要分几个步骤。第一步“述观点”即“新政的机遇与挑战”,从罗斯福新政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考虑;第二步“论证观点”即从材料及所学知识中找寻历史证据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一步要特别注意题目的要求:一是史论结合,要求考生不能虚议而应有具体的史实作依据;二是多角度,要从材料所给出的不同阶层的角度对罗斯福新政作出认识与评价;三是注意字数与行文流畅。,名师指导本题第(4)问是论述题。从阅卷情况来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考生对“多角度”理解不清,虽然设问中已明确提示“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但多数考生脱离材料,不能

11、从材料中提取多个视角论述问题;二是史论结合的能力薄弱,难以达到层次分明、论述严谨的要求。大部分考生表述混乱,只能提及个别得分点,或者乱用视角,套用史实。所以,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由表及里地理清设问要求,分层次地解读材料信息,进而简明扼要地提炼材料观点,精心寻找已学的史实论据,围绕主题论述。,4.(2015课标,34,4分,0.727)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B材

12、料信息反映了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养老金制度,涉及这一规定的是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故选B项。A项属于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C项属于农业调整法的内容,D项属于1938年颁布的公平劳动标准法的内容。,5.(2014安徽文综,21,4分)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答案D田纳西河流

13、域管理局“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具有“独立经营”“政府所有”的特点,表明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经营的灵活性,故D项符合题意。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A项错误;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是“政府所有”,属于国有企业,B项错误;C项中“抑制”表述错误,排除。,6.(2014福建文综,21,4分)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14、答案A罗斯福新政中广泛开展的公共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故A项符合题意。工程振兴局进行的是公共工程建设,采取的并非金融手段,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立法以复兴经济的问题,C项错误;工程振兴局是公共工程建设的管理机构,不是市场管理机构,D项错误。,7.(2015重庆文综,11,4分)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A.废除“中立法案”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15、,答案D根据材料中“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及富兰克林罗斯福首次总统就职演说的信息,可以判断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罗斯福当选总统,准备推行新政,故选D项。,C组 教师专用题组,8.(2013课标,31,4分,0.322)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答案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的

16、做法是胡佛任总统时采取的措施,这既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整顿金融和兴办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借鉴,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与题意不符;B项是对外贸易政策,不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项自愿减少耕地是生产者自己的选择,不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9.(2013北京文综,23,4分)右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 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 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 措施旨在() 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答案D漫画中代表美国政府的人物把雇主和雇工揽在一起,其寓意是政府出面调整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以缓和劳资矛盾,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这一寓意,故均可排除。,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2017课标,35,4分)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