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件共39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1496843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件共39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件共39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件共39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件共39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件共39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件共3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件共39(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学家海森堡说:“为了理解现象,首要条件是引入适当的概念,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观察到了什么。”,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问题1: 视频中运动的不同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一.机械运动 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问题2: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困难和麻烦出在哪里? 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说来并不一样 问题3:难道我们真的无法描述物体的运动?,问题4:以下实际问题我们如何解决? a.我们把一张课桌从讲台移到教室的最后面,要测量其移动的距离怎样做? b.南京到上海的路程为300公里,一列长为200m的列车以100m/s的速度

2、匀速行驶,该列车中途不停车,从南京到上海的运行时间要多少?,我们在研究这些问题时,已经很自然的忽略某些次要因素(如形状、大小),只关心主要的方面,问题5: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是否可以忽略地球大小?若研究地球自转时,是否可以忽略地球大小?,在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直径与到太阳距离相比_,由其大小引起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因此_把地球视为一个点;而在研究地球的自转问题时,由于地球上的不同点_不同,所以_把地球看做一个点,很小,能,运动,不能,问题6:长为2m的汽车正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计算 a.汽车通过长为2000m的大桥所需的时间? b.汽车通过某一路标所需的时间?,问题7:乒乓球可不

3、可以看成质点?,a. 研究乒乓球的运动轨迹时;,物体能否看成一个点与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无关,b.在研究上旋球或下旋球对接球的影响时;,问题8:在什么条件下,能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成一个点? 二.质点 1.质点: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 2.能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a.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b.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研

4、究的问题不同时,有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而有的情况可能不可以看作质点。,3.理想化模型:有质量的点实际是不存在的,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物理学上这种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叫科学抽象),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a.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b.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则也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思考与讨论:,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是一回事吗?,1、相同点:都是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2、不同点:质点是实际物体的抽象,它具有一定的物理内涵,不仅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而且是一相对的物理概念;几何中的点没有质量,仅表示位置,而且应该绝对的小。,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5、( )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成质点,C,在下列比赛中,在考察下列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可视为质点的是(),A,解析马拉松比赛时,由于路程长,运动员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A正确; 跳水时,人们要关注人的动作,故人的大小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做质点,故B错误; 击剑时要注意人的肢体动作,不能看做质点,故C错误; 体操中主要根据人的肢体动作评分,故不能忽略大小和形状,不能看做质点,故D错误. 答案A,

6、问题9:有两个同学坐在同一辆行驶的汽车里 (1)甲同学说乙同学是静止的; (2)乙同学说自己是运动的; 问题: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说明理由,三.参考系 1.定义: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那个物体 问题10:从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地面空投物资,飞机上的人以飞机作参考系,看到投下物体的轨迹是甲,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作参考系,看到投下物体的轨迹是乙,这说明什么?,问题11:选取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 2.注意: a.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定要选取参考系 b.选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c.参考系的选取虽是任意的,但选取参考系应尽可能使物体的运动描述简单,关于参考系的

7、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必须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 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联系在一起的 C、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 D、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D,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可以选取山为参考系的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A,解析由题意可知,舟的运动应是相对于山,故诗人选取的参考系为山及两边的岸,故A正确; “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考系的,故B错误; “看山恰似走来迎”选择的参考系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故C错误; “两岸

8、青山相对出”是相对于船来说的,故D错误. 答案A,抓住子弹的飞行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某次空战中,一名英国战斗驾驶员在执行任务时发现窗边有一个黑色物体,飞行员伸手抓住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头!你能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吗? 解析:飞机与子弹都在高速飞行,但它们的速度相差无几,两者相对静止,所以飞行员可以轻松的抓住子弹,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而言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B.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C.我们说“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 D.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前方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向他

9、飞奔而来,乘客是以火车或他自己为参考系的,AD,解析“太阳东升西落”是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以A正确; “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所以B错误; “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以C错误; 火车上的乘客看到前方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向他飞奔而来,是以火车或他自己为参考系的,所以D正确. 答案AD,在公路上向左匀速运动的汽车,经过一棵果树时,恰有树上一个果子从上面自由落下,下图为运动的轨迹,在地面上观察到的运动轨迹是_车中人以车为参考系观察到果子的运动轨迹是_,A,D,问题12:若物体只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坐标系

10、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一维坐标系) 注意:原点的选择、正方向、单位长度,一个坐标系有几个要素呢?,数字,原点,正方向,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A点坐标XA=-3m,X/m,O,练习7:如图所示,汽车沿X轴做直线运动,从A点运动到B点,由图判断A点坐标、B点坐标和走过的路程。,1,-1,2,3,4,-2,-3,-4,A,B,B点坐标XB=2m,走过的路程B=m,问题1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行走30m,再正南方向行走40m,怎样表示出他的位置? 平面直角坐

11、标系(二维坐标系),描述直线运动建立一维直线坐标系 描述平面运动建立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 描述立体空间内运动建立三维立体空间坐标系,小结:质点 概念: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说明: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 能否看成质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参考系 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 3坐标系:为了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的需要,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 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GPS定义:,GPS简介 GPS可以提供车辆定位、防盗、 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 功能。要实现以上所有功能必须具 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甲、乙、丙三人分别坐直升飞机,甲看见地面上的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这三架直升飞机各做何种运动? 甲:匀速上升 乙:匀速上升 丙:静止或不同于乙的速度匀速上升或下降,课外自主探究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