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剖析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496330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剖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剖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剖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剖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剖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剖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剖析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钢党校 2014年12月,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三、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基本保

2、障,在一个群体当中,为着保障较弱成员免遭无数鸷鹰的戕贼,就需要一个比余员都强的贼禽受任去压服它们。但这个鹰王之喜戕其群并不亚于那些较次的贪物,于是这个群体又不免经常处于须要防御鹰王爪牙的状态。 约翰密尔论自由,(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1791年法国宪法对国家权力、公民权利做了边界界定,进一步明确了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法国共和,1787年美国宪法是成文最早的系统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制定后多年来附有27条修正案,迄今继续生效。,美国立宪,1889年权利法案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

3、律效力,1701年王位继承法国王不得罢免法官;官员先依法,再尊王权。,光荣革命,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 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三中全会与四中全会是上下篇关系:三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四中

4、全会进一步以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来推进这个历史进程。 今天的改革步入深水区,社会转型期矛盾日益凸显,多年遗留下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大多触及深层矛盾。只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总目标。,(二)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法治”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重要报告,红头文件,重要讲话,重要讲批示,宪 法,法 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社会治理的“双轨制”,(二)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

5、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三)让人民充分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1、法治状态下,公民个人人身安全、自由和财产权能得到保障。 2、法治状态下,公民个人能够得到比较公正的对待:教育、职位晋升、诉讼、惩戒和公共服务等。 3、法治状态下,个人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法律”途径挽回。,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

6、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

7、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1、发挥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核心作用,宪法对于国家权力的基本功能: 赋予国家权力 限制国家权力 保障国家权力,宪法对于公民个人的基本功能: 保障人权 界定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关系,宪法对于社会的基本功能: 确定社会核心价值观 界定国家权力与社会主体权利关系,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一)完善以宪法为

8、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 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知识点:宪法监督机制又叫违宪审查制度,他对于保证宪法权威,防止多数人暴政,协调国家机关间

9、关系,确定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中国孙志刚案和德国父亲最终决定权案,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2、完善立法体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 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进立法精细化。 探索建立有关国家机关、社会

10、团体、专家学者等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 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2、完善立法体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 国家保护企业以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法律依据的要求。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 公

11、共文化服务立法、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1、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寻租 2、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3、建

12、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4、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1、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记录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 跨行政区域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司法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于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

13、命的破坏作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2、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 打通法律职业共同体 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 。,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

14、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费孝通乡土中国,推进“依法治国”的深层次障碍和阻力,不仅来自权力约束和人权保障的缺失,而且还有来自传统社会交往习俗、人际关系准则的排斥。,二、

15、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2、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

16、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三、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1、党的领导是理解中国法治的钥匙 中国法治异于西方法治的首要特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理解中国的法治,就必须着眼于党的领导。在中国,撇开党的领导谈法治是不得要领的,党的领导是理解中国法治的钥匙。中国的法治确实不同于西方的法治,中国法治异于西方法治的特质就在于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三、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坚决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3、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