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个虚词用法举例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496315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个虚词用法举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十八个虚词用法举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十八个虚词用法举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十八个虚词用法举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十八个虚词用法举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八个虚词用法举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个虚词用法举例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八个虚词用法举例及练习,一、而 1、代词,通“尔”、“你”。 2、连词 (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递进: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于 是”,或不译。例图穷而匕首见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7)表因果:可译为“因而”。 3、复音虚词 【而已】 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 【既而】【俄而】不久,一会儿,18个虚词常见用法:,辨析下列“而”的用法。 (1)民困而不知救 (2) 敏而好学 (3)面山而

2、居 (4)温故而知新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 诸人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 (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9)一人、一桌、一椅而已。,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表并列,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表因果,“因而”。,第二人称代词,“罢了”。,二、何 1、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哪里、什么、 2、疑问副词,放在句前或谓语前,译为为什么、怎么、多么、怎么这样等; 3、复音词何如奈何若何 ,译“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3、”等;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无何译“不久” ;何乃译“怎能”,1、大王来何操? 2、徐公何能及君也? 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 4、今日之事何如? 5、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试一试,什么,怎么,多么,以何(凭什么),怎么办,三、乎 1语气助词(在句末):(1)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儿寒乎?欲食乎? (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表感叹 ,可译为“啊”、“呀”等。 例: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表舒缓语气,可不译。例:胡为乎遑遑欲

4、何之?,18个虚词常见用法:,三 、乎,2介词(宾语)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例:生乎(在)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比)吾。 例:吾尝疑乎(于)是。 3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作词尾。 例: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四、乃 1、副词(1)表承接。“于是”、“就”、(2)表判断,是、就是;(3)却、竟然 (4)只、仅(5)表条件。才。 2、代词:你的、你(通常只作定语,不做宾语)。 这样; 3、复音词无乃恐怕;乃尔这样,18个虚词常见用法:,1、家祭无忘告乃翁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4、陈涉乃自立为王,试一试,你的,竟然,表判断,是、就是;,“于是”、“就”,五、其 1

5、、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的” (2)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 (3)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其中” 2、语气副词(一般放在句首或名词代词后) (1)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2)祈使语气 一定(3)表反问语气:难道 (4)商量语气 还是 3、音节助词(不译) 4、连词(1)表假设(通常放在句首)可译为“如果”; (2)表选择,其其。可译为“是还是”。,18个虚词常见用法:,辨析句中“其”的用法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其皆出于此乎?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则或咎其欲出者。 6、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7、其孰能讥之乎?

6、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吾其还也!,他的,他们的,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表反问,难道。,表祈使,期望。一定。,自己的,指示代词,那些,指示代词, 其中的,表婉商,还是。,六、且 1、连词,表并列、递进、让步等关系。 2、副词(+谓),可译“将要”“将近”、“姑且” 等,18个虚词常见用法:,1、河水清且涟漪。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4、不出,火且尽。 5、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试一试,表并列,并且,表示让步,尚且,表递进,况且,将、将要,暂且,七、若 1、动词,像,好像; 2、代词,你、你们、你的、这、这样、如此; 3、连词(1)表

7、假设,“如果”“假设” (2)表选择 ,“或“或者” 4、复音词 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译为“要说那”、 “像那”; 若何怎么样; 若属 你们。,18个虚词常见用法:,1、若夫霪雨霏霏 2、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若入前为寿,试一试,像那,这样,如果,你,八、所 1、助词 所+动, “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 “的事物”、“的情况”等。 为+所,表被动 所+以,原因;用来的 2、名词,表处所,地方。 3、约数,左右。父去里所,复返。,18个虚词常见用法:,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3、亲贤臣,远小人,

8、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试一试,表示被动,所+动,原因,用来的,九、为 1、介词。、引出施动者。表被动,译为“被” 、引介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引介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表原因或目的,可译为“因为”“为了” 、引介服务对象,可译为“替”“给”等 2、语气助词(句末)疑问语气词,可译为“呢” 3、动词: 表判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 表动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做) 治理成为当作变成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18个虚词常见用法:,解释“为”的意义或用法: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不足为外人道也4

9、、公为我献之 5、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6、恐为操所先 7、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做,是,是 ,呢,向、对,替、给,当、等到,被,为着、为了,十、焉 1、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于何” 。 译为:在这里,在哪里。 2、代词,(1) 人称代词“之” (2)疑问代词,译:“哪里”“怎么” 3、语气助词 (1)(在句末),可不译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在句中),表停顿。 4、形容词词尾:的样子。,18个虚词常见用法:,1、于是余有叹焉 2、盘盘焉,囷囷焉 3、焉用亡郑以陪邻 3、且焉置土石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7、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试一试,语

10、气助词,“啊”,“的样子”,于之,“在哪里”,“于之”,在这里。,语助,句中停顿,代词“之”,这文章,疑问代词,哪里,十一、也 1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判断。例:环滁皆山也 (2) 表疑问或反问。例:寡人之民不加少,何也 (3)表感叹。古之人不余歁也。 (4)表商量(含祈使)。可译为“吧”。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5)表解释。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6)表停顿,以舒缓语气,用在句中。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 复音虚词。也哉,者也,也欤。,判断,陈述或解释,感叹,祈使(商量),疑问(反问),停顿,1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 何为其然也 3 毋从俱死也

11、4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6今者项庄拔剑起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判断,疑问,祈使,停顿,感叹,解释,十二、以 1、 介词 (1)“用”“拿” 请以战喻 (2)把 农人告余以春及 (3)凭着,凭借 以勇气闻于诸侯 (4)按照,根据 以次进 (5)在,从。引介时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6)因为 以一璧之故逆大王之欢,2、连词,相当于“而” (1)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用来” (2)表修饰,可译为“地” (3)表因果,可译为“因为”: (4)表承接,相当于“而”,不译 (5)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 “并且”等,或者省去,3 助词 表时间,方位,范围。以上,以前

12、,以来 4、副词 通假“已”。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5、复音词。以是,是以,以故,有以,无以。 6、实词 “认为”: 百姓以王为爱也。 “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理由”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带着”:今如此以百余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解释句中“以”的用法。 余船以次俱进 秦亦不以城予赵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以刀劈狼首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敛赀财以送其行 日以尽矣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通“已”,已经,目的关系:用来,凭,带领,用,在,因,把,按照,并列关系,“而”“又”“而且”“

13、并且”,修饰关系,而,或不译,十三、因 1、副词(+谓)相当于“于是”、“就”等;因泣下霑襟,与武决去。 2、介词(+宾语)。 “依靠”、“凭借” 因人之力而敝之 “通过”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为” 振声激越,伺者因此觉知。 “趁着”“趁机”。 因击沛公于坐。 3、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试一试,趁机,通过,继续,因为,十四、于 1、介词(+宾语) 引时间:受任于(在)败军之际 引处所:泛舟游于(在)赤壁之下 引原因:业精于(由于)勤荒于嬉 引范围:以勇气闻于(在)诸侯 引对象:是臣尽节于(向,对)陛下之日长 引比较的对象:虽才高于(比)世 引施动者,表被动:见(被)欺

14、于王而负赵,2、复音虚词“于是” (1)句首表承接或因果关系,古今同义 (2)在谓语前后可译为“在这”“从这” 3、语气助词,通“吁”, “于嗟鸠兮”,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 (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6)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7)业精于勤荒于嬉 (8)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被,对,对于,通“吁”,语气词,被,于是,从,比,由于,在这,十五、与 1、介词+宾语 (1)和、同、跟等;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2)替,为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2、连词,表并列关系。唯女子

15、与小人难养也 3、语气助词,通“欤”,表反诘、疑问、感叹、猜测等语气;(在句末),18个虚词常见用法:,1、虽与府吏要,渠会总无缘 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3、王庶几无疾病与 4、与我想想,试一试,介词,跟、同,连词,表并列,同“欤”,替,为,与:结交,给,对付,赞同,参加,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你之志 失其所与,不知 骞叔之子与师 冯煖易与耳 吾与点也,十六、则 1、连词 (1)表并列或对照 (2)表假设:如果,那么,就 (3)表转折、让步: “却” “虽然”“倒是” 2、副词,表肯定,判断。相当于“是”、“就是” 强调已经出现的情况,可译为 “原来是” 3、量词;,18个虚词常见用法:,1、于

16、其身也,则耻师焉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5、 至山中游,则百草繁茂。 6、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试一试,却,就是,就,那么,原来是,如果,表对照,十七、者 1、辅助性代词。用在动词词组,数词等后面组成“者”字结构,译成“的人(物、事、情况等)”; 2、助词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也可与“有”“之”连用。 音节助词,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 语气助词:表判断,用于句中,形成“者也” 表假设,用于否定词后,“不者”,译为“的话” 复音词 者也(句末语气助词)何者(疑问代词),18个虚词常见用法:,1、虽欲言,无可进者 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今者项庄拔剑舞 、求人可使报秦者,试一试,“者”字结构,的事情,语助,判断句,定语后置,音节助词,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