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 氨+硫酸+硝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496181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 氨+硫酸+硝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 氨+硫酸+硝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 氨+硫酸+硝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 氨+硫酸+硝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 氨+硫酸+硝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 氨+硫酸+硝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 氨+硫酸+硝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一、氨,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氮的固定:,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1)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在常温常压下,极易溶于水(1700),2)化学性质,实 验48,NH3与水的反应,1、氨的性质,NH3 + H2O NH3H2O,氨的性质,注意观察现象。,氨与酸的反应,氨水中存在着哪些化学反应?氨水的里什么微粒?为什么氨水呈碱性?,阅读资料卡片氨水为什么显碱性,生成铵盐,NH3 + HCl = NH4Cl,NH3 + HNO3 = NH4NO3,2NH3 +

2、H2SO4 = (NH4)2SO4,(出现白烟),氨与氯化氢的反应,铵盐,都易溶于水的晶体,受热易分解,与强碱反应放出氨气。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NH4+的检验方法:,氨与氧气反应(氨的催化氧化),思考与交流1,氨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分析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写出除(2)以外的化学方程式。,氨的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1氨溶于水中,氨水中含有的分子微粒_ _,大部分氨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可以电离成_和_,所以氨水显_,能使酚酞变_,氨在水中的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NH3H2O _,NH4+,OH-,碱性,红色,NH4+ + OH-,2物质的量相等的下列气体,常温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完全反应,容器

3、压强降低最大的是( ) A、NH3和O2 B、NO和O2 C、H2和O2 D、H2和N2,B,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反应方程式:,原理:,装置:,2NH4Cl+Ca(OH)2=CaCl2+2 NH3 +2H2O,固固加热,收集:,向下排空气法,干燥:,碱石灰,检验:,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尾气处理:,用水吸收,图4-30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思考与交流2,【思考与交流2】提示:氮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所有生物体内均含有蛋白质,所以氮的循环涉及到生物圈的全部领域。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一种元素,在大气中约占79%。氮在

4、空气中含量虽高,却不能为多数生物体所直接利用,必须通过固氮作用。固氮作用的两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闪电等高能固氮,形成的氨和硝酸盐,随降水落到地面;二是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可使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铵离子(铵肥)和硝酸盐,并经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然后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氮并转化为动物蛋白质。动植物死亡后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铵离子(NH4+)、硝酸根离子(NO3-)和氨(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3、自然界氮的循环,1。氮的固定:,(1)概念:,(2)途径:,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防倒吸装置大全,硫酸和硝酸

5、的氧化性,思考与交流3,解析: (1)它们都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硫酸和硝酸是含氧酸,盐酸是无氧酸;硫酸是二元强酸,硝酸和盐酸是一元强酸 (2)在水溶液中都电离出氢离子,HA = H+ + A- (3)从盐酸、稀硫酸是非氧化性酸,浓硫酸或硝酸是氧化性酸的角度去讨论。,现有体积相同的浓硫酸和浓盐酸,分别放在等 质量的两个试剂瓶中,不用化学方法怎样识别?,提起试剂瓶,重者是浓硫酸;,振动试剂瓶,液体呈油状的是浓硫酸;,打开试剂瓶,瓶口不生白雾者是浓硫酸;,打开试剂瓶,无刺激性气味的是浓硫酸。,请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粘稠的油状 液体,密度大,沸点高,难挥发,与水任意比互溶。,一

6、、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1、硫酸(H2SO4),1)浓硫酸的性质,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易溶于水, 沸点338。,注: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2)浓硫酸的特性,1) 吸水性:能吸收水份,可干燥与它不反应的气体,具有酸的通性,思考:能用浓硫酸干燥H2S、NH3气体吗?,2) 脱水性,浓硫酸能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的氢和氧元素。,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有何区别?,思考:,图 4-31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灰白色, 溶液仍为无色。,反应:,CuSO45H2O + H2SO4(浓) = CuSO4 + H2SO45H2O,结论:,浓硫酸有吸水性,实验1 在点

7、滴板中放入 少量胆矾,再加 入少量浓硫酸,现象:,滴有浓硫酸的滤纸炭化 变黑。,解释:,滤纸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浓硫酸能把滤纸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结论:,浓硫酸有脱水性,实验2 把少量浓硫酸 滴在纸片、火 柴梗上,比较学习,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什么区别?,吸水性是指浓硫酸直接与水分子结合。,脱水性是指浓硫酸将许多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吸收现成的水,反应生成水,3) 强氧化性,加热时,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都没有氢气生成,通常生成SO2气体。,实验49浓硫酸与铜反应,注意观察现象。,铜丝:红黑,液体:无棕黑蓝色,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气

8、味,使品红溶液褪色,实验结论:,SO2,Cu + 2H2SO4(浓)= CuSO4 +SO2 +2H2O,失去,得到,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实验现象:,金属的钝化,常温下,浓硫酸或浓硝酸与某些金属(如铁、铝)接触时,能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从而阻止内部的金属继续与浓硫酸反应,这一现象叫钝化现象。,加热时,浓硫酸也能与某些非金属反应(S、C等),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总结,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 强氧化性, 加热时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生成氢气。,常温下使铁铝钝化, 脱水性,Cu + 2H2SO4 (浓) = CuSO4 + SO2 +

9、2H2O, 与某些非金属反应,C + 2H2SO4 (浓) = CO2 + SO2 + 2H2O,分析,稀硫酸的氧化性和浓硫酸 的氧化性有何不同?,稀硫酸的氧化性是由电离出的H+引起的,,氢离子只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所以稀硫酸具有弱的氧化性。,浓硫酸的氧化性是由硫酸分子中+6价硫元素引起的,它可以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氢后的金属;,所以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硫酸用途,制过磷酸钙,电镀前去锈,制硫酸铵,制硫酸盐,制挥发性酸,精炼石油,制炸 药、农药、染料,Ca3(PO4)2 + 2H2SO4 = Ca(H2PO4)2 + 2CaSO4,一元强酸,易挥发,不稳定(分解),强氧化性。,

10、硝酸的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2、硝酸,1)见光或受热分解,具有酸的通性,思考:硝酸应储存在什么试剂瓶中?,棕色试剂瓶,2)强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如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Fe2+、I-、S2-、SO2等。,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N元素被还原,反应规律:,分析Cu、Fe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常温时,Fe、Al遇浓硝酸也被钝化,浓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C、S等),与一些还原性离子的反应,3Fe2+ + 4H+ + NO3- = 3Fe3+ + NO+ 2H2O,3) 王水 :,浓硝酸和浓盐酸的体积比为 13 的混合物,4)硝酸的制备,实验室制法:,工业生产:,阅读资料卡片王水,3、硫酸和硝酸

11、的用途,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等。,图 4-34 硫酸的用途,本课小结,(1)钝化 (2)与金属Cu (3)与非金属C (4)与还原性化合物,练习,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 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 C. 氨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D. 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1.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 ) A. 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B. 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NO C. 雷雨时空气中的 N2转化为NO D. 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6.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 接 , 接 , 接 ; (2)仪器乙、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CO2? 乙中 ,丙中 ; (3)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 (4)写出甲中反应方程式 。,A F E C D B,出现白色沉淀,品红未褪色,吸收S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