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95300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PPT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李艳华,1.介入治疗相关知识介绍 2.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简介 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一、介入治疗相关知识介绍,1.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 “介入放射学” 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在医学影像设备(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与传统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相比较,具有更直接有效、更简便微创.,我国发展现状 介入放射学是近80年代初传入我

2、国,涉及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且简便、安全、创伤小、合并症少、见效快,在现代医疗诊治领域已迅速确立其重要地位。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我国正式将介入治疗列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称之为介入医学。,分类 介入放射学按目的可分为: 介入诊断学 介入治疗学 按临床应用范围可分为: 肿瘤介入放射学 非肿瘤介入放射学 神经介入放射学,分 类 按技术可分为: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药物灌注;栓塞技术; 成形支架;滤器技术等) 非血管放射介入学(穿刺活检;引流技术; 异物取除;腔道支架等),优点 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大

3、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 对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手术成功率高,死亡率低。,缺点: 价格昂贵,一般没有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的家庭很难承受。 一般的治疗费用(不包括药品费用)都在数千元以上。,图1:穿刺技术,图2:器材:导管鞘,图3:器材:导丝,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简介,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7%0.8% 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 小儿导管介入先心病治疗可避免剖胸手术的损伤和危险,消除体外循环带来的不良反应,明显缩短住院时

4、间,已逐步成为治疗先心病的首选方法和常用方法。,1.手术种类 目前介入技术应用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心脏血管及瓣膜的狭窄,通常采用球囊扩张的方法解除,例如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 心脏存在缺损,通常采用各种栓子封堵,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2.不同疾病患儿的适用年龄,心脏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其他并发症,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1)心律失常 最常见,手术操作中或手术后。快速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 快速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术中导管或导丝等刺激心脏所致,撤出导管或导丝或调整导管或导丝的位置后即可消失。 心脏传导阻滞是手术中导管、导丝或封

5、堵器的伞盘对房室结及其周围组织机械刺激、压迫、摩擦造成组织水肿,即可发生传导阻滞,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心脏并发症,心脏并发症,(2)心脏压塞 急性心脏压塞是一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现及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多见于ASD封堵术,少见于VSD及PDA封堵术,分为: 急性心脏压塞 晚发的心脏压塞 如心包积血速度快,应外科手术进行处理。,心脏并发症,(3)主动脉一左(右)心房瘘 是ASD封堵术后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多数发生在封堵术后72小时,也有晚至术后8个月者 。 防治措施是封堵伞选择不宜过大,尤其是位于前上方的ASD应格外注意。,心脏并发症,(4)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如较严

6、重则需心脏外科 手术治疗。 三尖瓣关闭不全,血管并发症,股动静脉瘘 穿刺动脉夹层及闭塞 假性动脉瘤 血栓栓塞:介入器材损伤血管内膜引起局部血栓形成 术中肝素使用不足,致导管或鞘管血栓形成并脱落; 封堵器或使用的弹簧圈上血栓形成并脱落。 气体栓塞:常因导管或输送鞘管内排气不彻底、输送封堵器时带入气体而致气体栓塞。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心率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其他并发症,封堵器移位 封堵器脱落 溶血,其他并发症-迷走反射,大动脉有丰富的感受神经末梢受到压迫、牵拉、疼痛等刺激时可引发全身血管扩张,造成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临床表现为术中或术后拔出动脉鞘管压迫止血的510min内,患者恶心、呕吐、大

7、汗、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防治措施为术中操作要轻柔,拔出动脉鞘管前要充分完全局部麻醉,压迫时力量不宜过大。一旦发生迷走反射,应立即给予阿托品、多巴胺以控制心率和血压。,其他并发症,少见并发症 封堵器致全身变态反应 、PDA 封堵术后降主动脉狭窄、膜部VSD封堵术后左室流出道梗阻、多发性肌部VSD、患者介入治疗时大量失血、制动时间过长或制动不当造成肢体神经损伤如臂丛神经损伤、感染 、发热,导管、导丝折断,球囊导管嵌顿、穿刺部位血肿等。,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麻醉处理,原则:简单、安全、有效 根据不同患儿的年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术者的熟练程度进行选择 保证镇静充

8、分、镇痛完全和呼吸、循环稳定。,术前准备 1.先心病患儿手术和麻醉耐受能力差,术前对患儿的状态进行全面严格的评估,术前检查和准备同心脏手术麻醉。 2 . 年龄较小的先行手术,以免禁饮食的时间过长,引起脱水、低血糖 3.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一般可在控制炎症、体温正常3天后行手术,术中严密观察呼吸的变化 4.导管室应备好加压给氧装置和吸引器,备有麻醉和急救物品,局麻,麻醉方法 全麻 全麻气管内插管 全麻喉罩应用,药物 抗胆碱类:阿托品 全麻药:七氟醚、异丙酚、依托咪酯、 咪唑安定、氯胺酮 肌松剂: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维库溴铵 镇痛剂: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哌替啶,

9、我院开展的小儿先心介入手术主要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导管未闭,近三年来我院共完成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共650例。 手术时间: 最长53分钟,室缺手术 最短15分钟,动脉导管未闭 平均 30分钟,我院常用的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开放静脉 氯胺酮2mg/kg 咪达唑仑0.3mg/kg 静脉注射 阿托品0.01mg/kg 入睡后穿刺部位给予罗利混合液局麻 呼吸稳定后静注芬太尼1g/kg,减少术后躁动 手术时间长: 间断静注氯胺酮1mg/kg 咪达唑仑0.1mg/kg,术中管理 应尽量靠近患儿头部 输液通路尽量选择伸手可及的部位,并要妥善固定 穿刺股动、静脉建立左右心导管时产生锐痛,高压注射造影

10、剂以及心导管机械刺激心脏时可能引起患儿心律失常、呛咳,应密切观察,术中管理 造影剂对心血管疾病和过敏的患儿会引起较大反应,因此术中除常规静脉给予地塞米松外,还应密切观察造影剂过敏所致的恶心及呕吐、指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呼吸和循环动力学的改变,尤其麻醉状态下可能会掩盖一些过敏征象的发生,同时备好急救复苏设备。,麻醉并发症的防治 1. 患儿自身因素:此类患者多为儿童或婴幼儿, 营养状况、循环功能和呼吸储备能力差,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也差,极易发生麻醉意外 2.解剖因素:儿童头大、舌体大、喉头高易产生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多,气道敏感性高,易产生喉痉挛和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痉挛,3. 术中出现严重呛咳、缺氧,

11、可能为麻醉较浅遇强烈的导管刺激,诱发呛咳甚至喉或支气管痉挛所致; 4. 术中可能出现舌后坠,麻醉应尽量选择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较小的静脉麻醉,麻醉医生应了解手术步骤,灵活调节麻醉深度,根据手术进度及时减少麻醉,防止术后严重的呼吸抑制 5.术中重点观察呼吸道情况, 气道管理 6.维持术中体温正常,特殊注意 几乎所有患儿在心导管刺激心肌时,均发生不同程度心律失常,此时应警惕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及使用血管活性药。 封堵后由于体循环骤然增多,平均血压会立即升高约20mmHg,一般患儿可自行代偿不需处理,也可应用利尿剂或扩血管药,大多疗效满意。 术毕穿刺部位严格加压包扎,防止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大出血。,术后处理 苏醒前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 重点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防止低氧导致的肺血管收缩和阻力上升 硝普钠静脉泵入 西地那非是目前唯一的选择性肺血管扩张药,结 语,麻醉医生需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加强责任心, 提高预防、识别和正确处理并发症的实际能力, 做好充分准备,应对患儿突发情况,以保证麻 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平稳恢复。,谢谢大家!,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让我们共同进步,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10/29,.,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