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疾病精品课件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41493326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3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围血管疾病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周围血管疾病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周围血管疾病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周围血管疾病精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周围血管疾病精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围血管疾病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围血管疾病精品课件(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围血管疾病,概论,定 义,发生在除颅内和心脏血管外的动脉、静脉和淋巴管的疾病; 含狭窄、闭塞、扩张、损伤、畸形等病变。,临床表现,疼痛 肿胀 感觉异常 皮温改变 皮色改变 坏疽,疼 痛,间歇性疼痛 肢体活动:间歇性跛行、跛时、跛距 肢体体位:心脏平面(动、静) 温度变化:环境温度,持续性疼痛 动脉性静息痛 静脉性静息痛 炎症、缺血坏死性静息痛,浮 肿,静脉性浮肿 淋巴水肿,感觉异常,沉重 感觉异常 疼痛、潮热、倦怠感、 麻木、针刺或蚁行感。 感觉丧失,皮温改变,动脉性阻塞:皮温降 静脉性阻塞:皮温升,皮色改变,正常:苍白、发红; 异常:青紫、黑色; 指压:压之退色-瘀在脉里 压不退色-瘀在脉

2、外; 运动性色泽 体位性色泽(Buerger试验)抬高而后下垂下肢皮色变化。,形态改变,动脉形态:搏动,杂音,质地。 静脉形态:膨大,迂曲,变硬。,肿 块,搏动性与非搏动性 搏动性:动脉病 动脉瘤 动静脉瘘,边界清,面光滑,膨胀性搏动;,先天性蔓状血管瘤 广 泛 散 在 多 发 膨胀搏动性肿块 传导性搏动性肿块,无搏动性肿块特点 柔 软 局部皮变 压 缩 性,皮色与血管关系,毛细血管瘤:红色斑块 静脉曲张团:局部紫蓝 淋 巴 瘤:清白透亮 海绵状血管瘤:局部浅蓝 位置深在肌层可无皮色改变, 但压之缩小,松压增大,营养性改变,皮肤营养障碍 萎缩(慢性动脉功能不全) 肢体或足趾瘦细 肌肉紧张度下降

3、 皮肤光滑 汗毛脱落,溃疡坏疽 好发部位(动脉、静脉) 肢体增长变粗。,动脉疾病,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 定义: 是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相当于中医的脱疽 地域:北方南方 年龄:青壮年 性别:男性,难治性疾病 截肢率 国外:20% 本邦: 2%7%,平均5% 自建国初期(1952年)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2 病因:尚未明确 外因:吸烟,寒冷与居处潮湿,慢性损 伤和感染 中医:寒邪侵入至经脉不通 内因:自身免疫、内分泌紊乱及遗 传因素 中医:脾气不足、肾气不足,3 病 理 特征: 动脉始静脉止,由远及近 节段性分布 活动期血管全层非化脓性炎症 后期:炎症消退,新

4、生毛细血管形成 侧支循环逐渐形成,但不足以代偿,4 临床表现和分期 临床表现 患肢怕冷,皮温降低 皮色苍白,或发绀 感觉异常 患肢疼痛:炎症刺激、缺血 营养障碍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游走性浅静脉炎 干性坏疽,溃疡不愈,分 期 1,按缺血程度分 第1期 局部缺血期(早期) 患肢凉麻、畏寒,跛距500-1000m,皮温低,色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减弱;反复发作的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第2期 营养障碍期(中期) 间跛明显,静息痛;入夜痛剧,抚足坐不能寐,皮温显降、色苍白、或紫斑、潮红。皮肤干燥、无汗,趾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第3期 组织坏死期(晚期) 有见第1、2期临床表

5、现,患肢血循环严重障碍,趾端发黑、干瘪坏疽、溃疡形成。持续痛剧,继发感染转为湿性溃疡,1期:患肢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较轻 2期:肢体活动后出现间歇性跛行为 2a大于200m 2b小于200m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分期2,3期:缺血性静息痛为主。入夜尤甚,屈膝护足而坐,组织频于坏死 4期:干性坏死,感染则转湿性坏死,5 检查和诊断,诊断要点: 1.一般检查 记录跛距和时间 皮温测定 Buerger试验 指压试验,2.特殊检查 肢体血流图 超声多普勒检查 动脉造影,伯格试验(Buerger试验) 体位:平卧 方法:下肢抬高45持续3分钟 结果:阳性足部苍白、麻木或疼痛;患者坐起,患肢下垂足部潮红或见局部紫

6、斑供血不足 注意:结果提示肢体有无缺血,诊断要结合病史,TAO与动脉缺血性疾病鉴别 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多发性大动脉炎: 糖尿病足,6 预防和治疗,处理原则:防病进展,改善血液循环 1 )一般疗法: 2 )药物治疗: 辨证论治 寒湿阻络 治 则:温经散寒活血 方 药:阳和汤或黄芪桂技五物汤,血脉瘀阻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剂:桃红四物汤 湿热或热毒盛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剂:四妙勇安汤 气血两虚 治则:补气养血 方剂:顾步汤加减、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 抗生素:少用 3)高压氧疗法 提高氧分压 增加血氧张力 改善组织缺氧,4)手术疗法 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7、 动脉重建术 截肢术 5)创面处理,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定 义,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rteriosclerotic obliterans,ASO) 因动脉壁硬化,内膜增厚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缺血性疾病,下肢多发,病 因,病因不详 易患因素: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吸烟、高血压、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病理改变,病变部位: 起于内膜 再至中层; 发病机制不详,高度预估与动脉内膜损伤相关,内膜损伤,血栓形成,硬化斑块,脂质沉积、斑块下出血凝固,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终闭塞,易患部位: 全身性疾病,动脉分叉部易患;斑块在大动脉分叉、管壁后方和分叉之锐角处多见 原因:该部血液动力学变化复杂,湍流、涡

8、流,损伤血管内壁!,ASO后 侧支建立程度直接影响肢体灌注 1、病变近、远端压力差增大,侧支开通、血管床增大,血流增加,最终减小两端压力差,2、肢体运动组织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多,促侧支血管扩张,利于其建立 3、近端愈狭窄,侧支愈易建立 小腿动脉闭塞后侧支少,有病例腘动脉下段单纯闭塞即引起肢体坏疽,注意:ASO是一缓慢演变过程! 侧支循环较易建立,有时下肢动脉多处病变,而病人却无明显症状 若在AS基础上急性血栓形成,侧支循环未及建立,将出现急性缺血症,肢体易坏疽,临床表现,流行病学 性别:男女均发病 年龄:中年后发病,临床时期 1、轻微症状期:早期供血不足 2、间歇跛行期:狭窄阻塞加重 3、静

9、息痛期:趋于坏疽之前兆 4、溃疡坏死期:无法满足最基本的新陈代谢及轻微损伤修复,诊断,基本判断 年龄 病史 症状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动脉收缩期杂音,宜行如下检查 1、伯格试验 2、下肢节段性测压和运动测压试验 踝肱指数(ABI ) 正常 :ABI = 1 ABI0.60.8, 间歇性跛行 ABI0.5(=0.4)静息痛,踝部动脉收缩压30mmHg,将很快出现静息痛、溃疡或坏疽 3、彩色多普勒超声 4、MRA下肢ASO的首选方法 5、DSA诊断ASO的金标准,鉴别诊断,1、TAO 中青年 上肢多于ASO 早期、反复、游走小腿血栓性静脉炎 易坏疽 2、多发性大动脉炎:青年女性,极少静息痛、溃疡和

10、坏疽,3、动脉栓塞:房颤、卒痛,5P症 4、腰椎间盘脱出症:动脉搏动好 5、髋关节炎或膝关节炎:行走腿疼,但休息时症状未必缓解,动脉搏动好,治 疗,非手术治疗 戒烟:绝对措施! 步行锻炼:ASO病例 防外伤:着鞋宽松! 禁用局部取暖! 药物针对早、中期或无法手术者!,手术治疗,1)动脉旁路术 术前评估 病变部位 单发还是多发 流入道条件 流出道条件 全身情况,手术原则,创良好流入、流出道 多节段病变:序贯旁路,先后或同时解决 闭塞,常先近后远 旁路不跨关节,若跨选支撑环人工血管 据部位选血管 手术精细,不伤内膜。吻合口无张力,不扭曲成角 阻断动脉前,动脉内注入小剂量肝素。,手术种类,解剖内旁路

11、:首选 按血管行经架设 主-髂动脉旁路术 主-股动脉旁路术 髂-股动脉旁路术 股-腘动脉旁路术 股-胫后动脉旁路术,腹主动脉为流入道 选经腹手术,且即使另一侧髂动脉病变较轻微,仍应选用分叉型人工血管,同时行双髂动脉或股动脉吻合如此较仅作单侧费时不多,却避免了今后因另一侧病变再次手术的风险。,髂-股动脉旁路术选腹膜外途径,一般用直径8mm人工血管; 股-腘段旁路手术分膝上和膝下段两种;股-腘动脉旁路不跨关节,可用直径68mm人工血管,而膝下段尽量选自体大隐静脉,注意:大隐静脉内有瓣膜,手术时可将其倒转,或用瓣膜刀破坏静脉瓣膜,称之为原 位大隐静脉旁路术。 大隐静脉上下口径相差较大者,宜用原位旁路

12、术。 吻合完成后时检查远端动脉搏动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解决!,解剖外旁路 适应症: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常规旁 路术,或移植血管感染无法原位重建旁 路血管者 常用旁路术: 腋-股动脉旁路术 股-股动脉旁路术 经闭孔髂-股动脉旁路术 经大腿外侧股-腘动脉旁路术,腋-股旁路术经胸侧壁、腹侧壁皮 下,选用带支撑环的人工血管将动 脉血引至股动脉 股-股旁路时将相对健侧的股动脉血 经耻骨上皮下人工血管引至患侧,术后处理: 立即观察患肢皮色、皮温,了解动脉 恢复情况; 旁路血管通畅标志:流出道动脉搏动; 若未扪及搏动,患肢皮温也能反映手术 效果。 通常皮温有一明确分界线,术前标记好。 若手术成功,该分界线应逐

13、步移向远 端,当分界线移向近端时,提示:旁 路血管闭塞!,小口径动脉旁路术:如股-腘动脉旁路,术后宜抗凝治疗,并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 2)血栓内膜切除术:适用于短段ASO 长段血栓内膜切除后,易继发血栓! 3)静脉动脉化: 适用症:无流出道严重静息痛者。 不利点:加重水肿,患肢有坏疽者慎用!,4)截肢术:不得已为之! 5)血管腔内治疗,静脉疾病,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病 因,静脉壁薄弱 遗传(家族史70%) 职业 站立、强体力劳动 静脉瓣膜缺陷 遗传(家族史70%) 浅静脉内压升高 不规则活动(持续、过度)循环血量超负荷,发病部位,大隐静脉 左下肢多见,临床表现,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 交通

14、静脉瓣膜破坏,踝部轻度肿胀、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 下肢酸、胀、沉、痛,易疲劳;站立后明显,功能试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深静脉通畅试验:大腿缚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干,连续用力踢腿或下蹲,因运动肌肉收缩,血液自浅静脉回流深静脉空萎曲张静脉,若深静脉不通畅使静脉压力增高则静脉曲张不减轻,鉴别诊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 动静脉瘘,治 疗,非手术治疗 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 硬化剂:5%鱼肝油酸钠、5%油酸乙胺醇、3%十四羟基硫酸钠,手术治疗 高位结扎隐静脉 隐静脉主干及曲张静脉剥脱 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切断大隐静脉分支,结扎后,切断大隐

15、静脉,结扎切断5个分支,并发症及处理,血栓性浅静脉炎 溃疡形成,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概念 定义:因深静脉瓣膜不能对抗近侧血柱重力,而引起血液逆流性疾病,一、下肢深静脉瓣膜解剖特点 胫、腓、腘至股浅、深静脉及其交通支入口处均有瓣膜。而股浅静脉瓣膜较固定 其上段,股深静脉邻近处有一较大瓣膜,结构坚韧,抗逆向压力:350429mmHg,静脉瓣膜 呈双叶型,瓣叶袋形半月状(静脉内膜皱褶成),袋形两侧和底部附于内膜,上方游离,为半挺直状,两瓣叶对称,各占管腔周长1/2;静脉血回流时,二瓣膜贴附于管壁的内膜,管腔呈通畅状 近侧压力逆向作用增强时,血流倒流使瓣窝充盈,两瓣叶游离缘向管腔正中合拢,阻

16、止血液逆流,二、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因 先天因素:先天性瓣膜发育不良或缺 如,血柱重力,后天因素:血柱加强重力,如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逆向压力 深静脉瓣膜 瓣叶应力过度,撑扯面变薄、伸长、脱垂,对合欠密实功能不全 演进过程 髂外V,股总V瓣膜破坏继之,作用于大隐、股浅静脉的瓣膜; 大隐静脉位高浅显,瓣膜薄弱,缺乏肌肉持护可单独或首先受累; 股浅静脉直续于髂股静脉,受血柱应力最大;故大隐静脉和股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常同在; 隐股静脉瓣单独受累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血柱重力作用 破坏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轻度泄露; 受阻于第二对瓣膜不产生任何症状。 进展顺序影响第二、第三对瓣膜、 静脉管腔扩张产生中等量泄露,人体代 偿作用,腓肠肌有效泵出,静脉血仍能 快速回心;,同时向远侧逆流,导致远侧深静脉和交通静脉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