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486746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中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高中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高中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高中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高中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中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中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题目标】,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进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研究对象】,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达到目的】,(1)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2)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这 样的细菌,课题背景,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但是尿素并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氮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 尿素最初是从人的尿液中发现的。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成功地通过无机物的化学反映合成了尿素,揭开了历史上人工合成有机物的新篇章。,尿素,课题

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研究思路】,(一)筛选菌株,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有选择作用,,回答: 1、在该配方中,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的是什么物质? 2、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是,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请分析该培养基是否对微生物有选择作用?如果有,是如何进行选择的?,葡萄糖、尿素,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统计菌落数目】,常用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还可以用过滤膜法,1、稀释涂布平

3、板法(也叫活菌计数法),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若设置的重复组中结果相差太远,意味着操作有误,需重新实验。,计算公式: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涂布平板所用稀释液体积)稀释倍数,设置重复组,目的是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将待测样品经一系列10倍稀释,然后选择三个稀释度的菌液,分别取0.1ml接种到已制备好的平板上,然后用无菌涂布器将菌液涂布在整个平板表面,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计数

4、菌落数。为是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释度菌液加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平板上,经涂布培养,计算出菌落平均数,操作,2、显微镜直接计数法,(1)原理:此法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 (2)方法:用计数板计数。计数板是特制的载玻片,其上有特定的面积为1mm2,高为0.1mm的计数室,一个计数室又被分成25个(或16个)中格,每个中格再被分成16个(或25个)小格,每个计数室都由400个小格组成。,(3)操作:将稀释的样品滴在计数板上,盖上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45个中格中的细菌数,并求出每个小格所含的细菌数,再按计数公式求出每毫升样品中所含的细菌数

5、。 (4)计算公式 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平均细菌数X400X10000X稀释倍数 (5)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3过滤膜法,以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为例。将已知体积的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液基上培养。在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可以根据培养基上黑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思考题,1.想一想,如何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答: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能统计3个平板,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然后按课本旁栏的公式进行计算。,A同学的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可能的解释有两种。 一是由于土样不同; 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或操作

6、失误。,(三)设置对照,究竟是哪个原因,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另一种方案: 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要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 可以由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样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A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四、实验案例,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土壤取样 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先铲去表层土3 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土壤中某样品细菌的分离与计数,2.设置重复组,目的是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将待测样品经一系列10倍稀释,然后选择三个稀释度的菌液,分别取0.1ml接种到已制备好的平板上,然后用无菌涂布器将菌液涂布在整个平板表面,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计数菌落数。为是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释度菌液加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平板上,经涂布培养,计算出菌落平均数,计算公式: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涂布平板所用稀释液体积)稀释倍数,3.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若设置的重复组中结果相差太远,意味着操作有误,需重新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