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功能成像的临床应用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共振功能成像的临床应用知识讲解(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磁共振功能成像的临床应用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MRI,1,1,历史,2,2,1945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loch和哈佛大学的Purcell教授同时发现了磁共振的物理现象,即处在某一静磁场中的原子核受到相应频率的电磁波作用时,在它们的核能级之间发生共振跃迁现象。 1971年纽约州立大学的 Damadian 教授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核磁共振信号可检测疾病”和“癌组织中氢的T1时间延长”等论文。 1973年 Mansfields 研制出脉冲梯度法选择成像断层。 1974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组织内磁共振光谱仪。 1975年 Er
2、nst 研制出相位编码成像方法。 1976年,得到了第一张人体MR图像(活体手指)。 1977年磁共振成像技术进入体层摄影实验阶段。,fMRI分类,3,3,基本概念,5,5,弥散(diffusion): 也称扩散,是描述小分子在组织中微观运动的物理概念,是分子等微观颗粒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弥散的微观移动,即布朗运动,单位为mm2/s。分为三类,即细胞外扩散,细胞内扩散,跨膜扩散。 受限弥散(limited diffusion): 弥散运动将使溶液系统中的浓度梯度逐渐消失。但是,在生物体中细胞内外或小器官内外却能保持不同的化学环境,这是由细胞膜的屏障作用决定的,也就是说,膜有阻碍分子自由通过的功能,
3、从而使有些分子的跨膜弥散受到限制。受限弥散构成了弥散成像的基础。,6,6,弥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D) 表示分子的弥散程度,是指水分子单位时间内弥散的范围,单位为 mm2/s, D值越大,弥散的速率越大,反之则变小。D值对许多物理和生理因素均十分 敏感,在体内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心跳、脉搏、呼吸、血液灌注等自主或不自主运 动都可以引起DWI信号减弱,因而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常用能够反应整体组织结构特 征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来代替扩散系数D. 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在弥散加权成像上,弥散加权的程度由弥散敏
4、感因子(用b表示)决定,单位为s/mm2。 ADC= Ln(S2-S1)/(b1-b2),S1、S2是不同为弥散敏感因子(b1、b2)下的信号强度,Ln为自 然对数。ADC值增大,代表水分子弥散增加,而DWI信号降低,反之亦然。,b值代表扩散敏感系数; r代表磁旋比; Gi和Gj分别为i轴和j轴上的磁场梯度强度; 代表梯度场持续时间; 代表两个梯度场间隔时间。,b值越高,扩散的权重越重 b值越高,信号越弱 b值越高,信噪比越差 b值越高,相同TR内可采集的层数越少 出现周围神经的刺激症状也限制了太高的b值。 较小的b值可得到的较高信噪比的图像,但对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检测不敏感,因此,b值的选择非
5、常重要, 用小b值进行DW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局部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但所测得的ADC值稳定性较差,且易受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不能有效反映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用大b值进行DWI,所测得的ADC值受局部组织的微循环灌注影响较小,能较好反映水分子的弥散运动,b=0时产生无弥散加权的T2WI.,原理,11,11,人体中70%是水,通常所说的弥散主要指水分子或含水组织的弥散。在任一常规MR成像序列中加入弥散梯度突出弥散效应即可行弥散加权成像,通过在常规自旋回波成像序列基础上,在180度聚焦射频脉冲前后各加上一个位置对称、极性相反的梯度场,在梯度场的作用下,弥散中的水分子中的横向磁化发生相位位移,这种相位
6、位移广泛扩散,相互干扰,导致MR信号衰减,从而形成DWI上的信号。,13,13,1.自由水扩散自由,信号衰减多,呈低信号; 2.结合水扩散受限,信号衰减少,呈高信号。,错误,14,14,无创探测活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的唯一方法 信号来源于组织中的自由水 结合水尽管活动受限,但仍不能产生信号 不同组织对自由水扩散限制程度不同产生DWI对比,是检测组织中自由水限制性扩散的程度 自由水扩散越自由信号丢失多,DWI信号越低 自由水扩散越受限信号丢失少,DWI信号越高,临床应用,15,15,由于脑组织成分均匀,比其他部位发生的运动伪影少,因而DWI首先在脑部应用。弥散成像已用于脑梗塞、脑肿瘤、多发性动脉硬
7、化症以及其他病理变化的研究中。,16,16,1.脑梗塞 脑梗死超急性期(6h),由于急性缺血、缺氧,钠-钾泵功能失调,水分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从而产生细胞毒性水肿,水分子弥散受限,ADC值下降,DWI呈高信号。超急性脑梗死的ADC下降主要与细胞毒性水肿有关,要比反映血管源性水肿的T2WI高信号早得多。血管源性水肿是由于血脑屏障破坏,血浆由血管内漏出进入细胞外间隙引起的。人脑脑梗死显示DWI上异常信号的最早时间11min.,超急性期脑梗死(3h),17,17,脑梗死超急性期(6h),常规MRI表现正常,而DWI高信号。,急性期脑梗死(24h),18,18,脑梗死急性期(6h3d),T2呈稍高信
8、号,DWI上梗死信号进一步升高,ADC值下降。,亚急性期(10d),19,19,亚急性期(3d3周),随着血管源性水肿的加重及细胞裂解,细胞外间隙水分增多,弥散速度加快,直到与脑组织相同(10d左右),ADC值逐渐增加,达到并高于正常值,期间在ADC图上梗死灶可以表现为等信号,出现“假性正常化”。,慢性期(3m),20,20,慢性期(3周3个月),梗死区发生软化,产生快速弥散,ADC值可逐渐接近脑脊液,在DWI上表现为低信号,ADC图上类似脑脊液的高信号。,脑梗塞的演变过程,21,21,早期梗死:ADC起决定作用,DWI为高信号。 亚急性期:血管源性水肿明显,ADC有所升高,但T2对比度对DW
9、I有很大作用。 后期: T2对DWI的贡献无变化,但ADC明显升高,使DWI的信号下降。,22,22,2.颅内环形强化病变的鉴别诊断 脑脓肿和囊变、坏死为主的胶质瘤和脑转移瘤在临床表现及常规MRI上有时缺乏特征性。二者均可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后囊壁呈均一或不规则的环状强化,并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均周围水肿,有时难以鉴别。,23,23,脑脓肿脓液具有高度粘滞性,含有大量细菌、炎性细胞、细胞碎屑和蛋白复合物,限制了水分子的随机运动,DWI表现为高信号,ADC值降低。而肿瘤的坏死或囊腔内通常包含坏死肿瘤细胞的碎屑、细胞碎片、炎性细胞等,黏液性成分含量较少,富含浆液性液体,其内水分子扩散
10、运动增加,DWI表现为低信号,ADC图为高信号。,24,24,高英,肺癌脑转移,27,27,值得注意的是,文献中有转移瘤及放射性坏死DWI上呈高信号的个案报道,也有由于脓肿形成、成熟及液化,脑脓肿的DWI信号强度及ADC值明显变化的情况。尽管如此,DWI在鉴别脑脓肿和脑肿瘤囊变坏死仍有具有重要的价值。,28,28,3.颅脑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均可发生在鞍区、桥小脑角区、松果体区和脑室内,均可呈脑脊液信号,常规MR检查有时区别困难。,29,29,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30,30,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31,31,表皮样囊肿囊腔内为含有上皮碎屑、角蛋白、胆固醇结晶及其
11、他脂质成分的豆渣样油腻液体,粘稠度极高,水分子弥散受限。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被包围在蛛网膜所形成的袋状结构,水分子运动相对自由,DWI呈低信号。,4. 在评价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价值 头部受到切线方向暴力时,脑组织绕中轴发生旋转运动,导致脑白质、灰白质交界区和中线结构等部位的撕裂和轴索损伤,主要累及皮髓质交界区,胼胝体压部,深部灰质及脑干。 其特点为:广泛性白质变性,小灶性出血,神经轴索回缩球,小胶质细胞簇出现,常与其他颅脑损伤合并,死亡率高。,1、DWI和ADC均表现为高信号,提示病变为血管源性水肿,病变可逆。 2、DWI高信号,ADC低信号,提示病变为细胞毒性水肿,恢复困难。 3、DWI、AD
12、C表现各异,病变为各种不同时期的出血,预后较差。,弥漫性轴索损伤:细胞毒性水肿,恢复困难,35,35,扩散张量成像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基本概念,36,36,均质介质中水分子的运动是无序随机运动,即向各个方向运动的几率是相同,即具有各向同性(isotropy) 在人体组织中,水分子的运动由于受到组织细胞结构的影响,在各个方向弥散程度是不同的,具有方向依赖性,即具有各向异性(anisotropy),原理,37,37,在神经纤维组织,水分子因受髓鞘、轴索排列方式等影响,表现为沿纤维走行方向的扩散比与其垂直方向更容易。且在脑内不同组织的神经纤维上各向异性不同,
13、如胼胝体、椎体束、内囊前肢、半卵圆中心的各向异性依次降低,可以利用水分子弥散的各向异性来追踪纤维的走行。,临床应用,38,38,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fiber tractography),39,39,显示白质纤维和肿瘤的相互关系,利于指导外科手术,这是DTI技术最有临床价值和应用的前景。,40,40,灌注加权成像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基本概念,41,41,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指在单位时间内流经一定量组织血管结构的血流量。 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指存在于一定量组织血管结
14、构内的血容量。CBV=CBF*MTT:CBV降低=低灌注 ,升高=高灌注。 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指血液流经血管结构时,包括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窦、静脉,所经过的路径不同,其通过时间也不同,因此用平均通过时间表示,主要反映的是对比剂通过兴趣区脑组织的平均时间。 峰值时间(Transit time to the peak,TTP):指从对比剂开始出现到对比剂达峰值的时间。 rCBF、rCBV、rMTT、rTTP,原理,42,42,注入顺磁性造影剂如Gd-DTPA,血管腔内的磁敏感性增加,在局部产生梯度场,导致磁场不均匀,进而引起邻近氢质子共振频率改变,使质
15、子自旋失相位,T2值缩短,从而使得T2WI信号强度降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存在时,Gd-DTPA不能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隙,不影响组织的T1时间,因此不产生T1增强效应。采用快速成像序列,获得对比剂首次通过受检组织前、通过中和通过后一段时间内的一系列动态图像,从而评价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应用,43,4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 指症状持续时间24h的局灶性脑缺血事件,无任何脑梗死的证据。正常成年人的当CBF降低到1020 ml/(100 gmin)或皮层CBF降低到正常的40 %、白质CB
16、F降低到正常的35%时,就引起脑组织的缺血反应。约50%的TIA患者在发病12h内的PWI上存在异常灌注区,主要为TTP或MTT延长。灌注成像技术能发现早期脑缺血区及其血液动力学改变,能在脑缺血后30min即清楚显示缺血区。,44,44,2.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acute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 PWI的各个参数均可用于急性缺血性梗死的判断,但其意义有一定的区别。CBV图上的异常低灌注区多代表梗死核心,即最终梗死区;CBF图可提供CBV图不能反映的血流动力学改变;CBF图上的异常低灌注区代表缺血组织;MTT图和TTP图对组织的低灌注最敏感,可最大范围显示低灌注组织。急性脑缺血时,PWI参数图上异常范围大小顺序为:MTTCBFCBV.,发病后20h,发病后20h,CT平扫低密度区面积与各参数图低灌注区一致,1周后复查病灶不变,说明低密度区代表因血流灌注减少所致的难以恢复的缺血脑组织。,发病后2h,发病后2h,CBF下降,CBV正常,说明缺血脑组织仍有自身调节(autore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