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教材素材再回扣选修35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1481760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教材素材再回扣选修35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物理教材素材再回扣选修35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物理教材素材再回扣选修35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物理教材素材再回扣选修35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物理教材素材再回扣选修35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教材素材再回扣选修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教材素材再回扣选修35(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素材再回扣 选修3-5,1.(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课本内容”)对于下列各图象的描绘与实际不相符的是(),1,2,3,4,5,6,7,8,1,2,3,4,5,6,7,8,解析,1,2,3,4,5,6,7,8,解析黑体辐射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温度越高,辐射强度越大,故A错误; 光越强,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越多,光电流越大,故B正确; 粒子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时不易改变方向,由于它的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清晰;高速粒子的径迹又细又直,低速粒子的径迹又短又粗而且是弯曲的.粒子的电离本领很小,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故选项C错误; 原子核结合

2、的松紧程度可以用“比结合能”来表征,比结合能的定义是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故选项D正确.,解析,1,2,3,4,5,6,7,8,自然界中较轻的原子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但对于较重的原子核,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的元素,两者相差越多,故选项E正确.,2.(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第28页“黑体辐射”)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解析,1,2,3,4,5,6,7,8,解析黑体辐射的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的强度最大值向波长小的方向移动,故选项A正确.,3.(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第34页“例题”)如图1是用光照射某

3、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变化的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4.27,与纵轴交点坐标为0.5).由图可知() 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 Hz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 Hz 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 eV,解析,图1,1,2,3,4,5,6,7,8,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W0,Ek图象的横轴的截距大小等于截止频率,由图知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 Hz.故A正确,B错误. 由EkhW0,得知,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故C正确. 当EkhW00时,逸出功为W0h06.51034 Js4.271

4、014 Hz2.77551019 J1.73 eV.故D错误.,1,2,3,4,5,6,7,8,4.(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第41页“概率波”)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理论,他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他认为粒子的动量p与波的波长之间遵从关系: (h为普朗克常量),这一假说后来在一系列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如图2甲所示,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中,将电子垂直射向两个紧靠的平行狭缝(电子发射端到两狭缝距离相等),在缝后放上一个安装有电子侦测器的屏幕(屏幕上的O点位于两狭缝中心对称轴的正后方,图中未画出),电子打到探测器上会在屏幕上出现亮点.在实

5、验中,以速率v0发射电子,,1,2,3,4,5,6,7,8,图2,开始时,屏幕上出现没有规律的亮点,但是当大量的电子到达屏幕之后,发现屏幕上不同位置出现亮点的概率并不相同,且沿垂直双缝方向呈现间隔分布,如图乙所示.这种间隔分布类似于光的干涉中出现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2,3,4,5,6,7,8,图2,A.以速率2v0发射电子,重复实验,O点可能处在暗条纹上 B.以速率2v0发射电子,重复实验,所形成的条纹间距会变小 C.若将两个狭缝沿垂直缝的方向移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不改变狭缝和屏幕间 的距离),重复实验,如果屏幕上仍有间隔的条纹分布,则O点一定处在 暗条纹上 D.若将

6、两个狭缝沿垂直缝的方向移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不改变狭缝和屏幕间的 距离),重复实验,如果屏幕上仍有间隔的条纹分布,则O点一定处在 亮条纹上,解析,1,2,3,4,5,6,7,8,解析由双缝干涉的规律可知,O点到两缝的距离是一个振动加强点,故无论电子的速度如何改变都不会影响O点的是加强点的性质,故A错; 双缝干涉图样中的条纹间距影响因素是x ;在l、d均一定的情况下,间距只与有关,改变光子速度为原来的二倍,由物质波的定义 ,则相当于减小了波长,则间距也将减小,故B正确; 改变缝的距离,则使得O点到两个缝的距离与光程差的关系不明,此时O点就有可能是加强点,也有可能是减弱点,故在O点出现暗、亮条纹均有

7、可能.,1,2,3,4,5,6,7,8,5.(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第58页“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3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 eV到3.11 eV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A.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 可见光的短 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 可见光的高 D.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解析,图3,1,2,3,4,5,6,7,8,解析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为10.2 eV,大于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则波长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故A正确. 从高能级

8、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为3.4 eV, 大于可见光的能量.故B错误.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大为1.51 eV,小于可见光的光子能量.故C错误. 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为1.89 eV,在可见光能量范围之内.故D正确.,1,2,3,4,5,6,7,8,6.(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第31页“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用如图4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光子能量为5 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测得电流计上的示数随电压变化的 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 动能为_ eV,金属的逸出功为_ eV.,答案,解析,1,2,3,4,5,6,7,8,甲 乙,

9、图4,2,3,解析由题图乙可知,当该装置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2 V时,电流表示数为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 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W0得W03 eV.,1,2,3,4,5,6,7,8,答案,7.(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第4页“演示实验”)利用气垫导轨通过闪光照相进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这一实验.实验要求研究两滑块碰撞时动能损失很小和很大等各种情况,若要求碰撞时动能损失最大应选图5中的_(填“甲”或“乙”)、若要求碰撞动能损失最小则应选图中的_.(填“甲”或“乙”)(甲图两滑块分别装有弹性圈,乙图两滑块分别装有撞针和橡皮泥),1,2,3,4,5,6,7,8,图5,解析,乙,甲,解析若

10、要求碰撞时动能损失最大,则需两滑块碰撞后结合在一起,故应选图中的乙;若要求碰撞动能损失最小,则应使两滑块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即选图中的甲;,1,2,3,4,5,6,7,8,(2)某次实验时碰撞前B滑块静止,A滑块匀速向B滑块运动并发生碰撞,利用闪光照相的方法连续4次拍摄得到的闪光照片如图6所示.已知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T,在这4次闪光的过程中,A、B两滑块均在080 cm的范围内,且第1次闪光时,滑块A恰好位于x10 cm处.若A、B两滑块的碰撞时间及闪光持续的时间极短,均可忽略不计,则可知碰撞发生在第1次闪光后的_时刻,A、B两滑块质量比mAmB_.,1,2,3,4,5,6,7,8,图6,

11、答案,解析,2.5T,23,解析由图可知,第1次闪光时,滑块A恰好位于x10 cm处;第二次A在x30 cm处;第三次A在x50 cm处;,1,2,3,4,5,6,7,8,解析答案,8.(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5第17页“思考与讨论”)如图7,在水平地面上有甲和乙两物块,它们的质量分别为2m、m,甲与地面间无摩擦,乙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让甲物块以速度v0向着静止的乙运动并发生正碰,若甲在乙刚停下来时恰好与乙发生第二次碰撞,求在第一次碰撞中系统损失了多少机械能?,1,2,3,4,5,6,7,8,图7,解析设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1、v2,之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以初速度v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乙刚停下时甲追上乙并发生碰撞,因此两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相等,,1,2,3,4,5,6,7,8,有:2mv02mv1mv2,所以第一次碰撞中机械能损失量为:,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