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课件 8 细胞凋亡与疾病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481722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课件 8 细胞凋亡与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 8 细胞凋亡与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 8 细胞凋亡与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 8 细胞凋亡与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 8 细胞凋亡与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课件 8 细胞凋亡与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课件 8 细胞凋亡与疾病(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凋亡与疾病,四、细胞凋亡与疾病,三、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二、细胞凋亡过程与调控,一、概述,五、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一、概述,(一)研究背景,人们研究细胞的发育、分化和成熟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近二十年才发展到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和细胞增殖一样,细胞死亡规律的研究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可寻的研究:,1858年,Virchow提出细胞死亡在动脉瘤中的重要性,并将它简单地定义为细胞退化(degeneration)、坏疽(mortification)、软化(softening)和坏死(necrosis)。,1885年,Flemming在退行性卵巢囊泡中观察到染色质凝聚成半月形

2、和细胞核渐进性退化、消失等现象,并称之为“染色质裂解”(chromatolysis)。,1914年,Graper进一步提出机体内必定存在和有丝分裂为敌的平衡机制,而“染色质裂解”的意义就在于生理性清除细胞。,1951年,Glucksman发现细胞在生物发育中的特定时空内发生死亡,并提出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的概念。,20年后,Kerr发现结扎门静脉诱导肝细胞缺血后,出现肝萎缩现象,他将它称为“固缩性坏死”(shrinkage necrosis)。,1972年,Kerr,Wyllie和Currie等正式以细胞凋亡(apoptosis)命名这种特殊的细胞死亡形

3、式。,19761981年间,三个小组分别发现淋巴细胞凋亡伴随典型的“梯样”DNA电泳图谱。,1984年,Wyllie进一步提出细胞凋亡伴随内源性核酸酶的激活。,20世纪80年代末期,生命科学家逐渐认识到 细胞死亡,特别是程序化细胞死亡特殊的生物 学意义,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形成一个 新的研究热点,并以惊人的速度取得新进展.,(二)概念,细胞凋亡(apoptosis)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Apoptosis源自希腊语,意为“花瓣或树叶的凋谢枯落”,细胞像秋天树叶凋谢一样,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所定程序结束生命的过程

4、,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自主性死亡。 .有学者认为凋亡是形态学概念,程序性死亡是功能性概念。,(三)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由强烈损伤因素作用下(缺氧、毒物、强酸、强碱等)细胞死亡,正常组织不发生细胞坏死,细胞凋亡为生理性、主动的细胞死亡。,(四)细胞凋亡的意义,1、确保机体正常发育、生长,2、维持内环境稳定,3、发挥积极的防御功能,二、细胞凋亡过程与调控,(一)细胞凋亡过程,1、凋亡信号转导,2、凋亡基因激活,3、细胞凋亡执行,4、凋亡细胞的清除,诱导期 效应期 降解期,(二)凋亡时细胞主要变化,1、细胞形态学变化,胞膜逐渐脱离与周围细胞的接触 空泡化 胞体缩小 固缩 内质网与胞膜融

5、合,在膜表面突起出芽 染色质深缩成团,分布于膜边缘边集 胞膜皱缩、内陷,分割胞浆,蛋白浓染形 成凋亡小体,凋亡小体被邻近细胞吞噬、清除(主要是巨噬细胞)凋亡过程不导致周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2、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1)DNA片段化 DNA链上每隔200个核苷酸有1个核小体,核小体之间的连接区易受内切酶的切割而断裂,当在核小体连接区切开DNA时,可形成200bp或整倍数的片段,在凝胶电泳中呈“梯”状。,(2)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 该酶由细胞内信号转导环节被激活,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执行染色质DNA切割任务,(3)凋亡蛋白酶(caspases)的激活及其作用 凋亡蛋白酶是一组对底物天冬氨酸部位有特异

6、性水解作用,活性中心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酶。(含半胱氨酸的门冬氨酸特异水解酶),有人在研究无脊椎动物如线虫细胞凋亡时发现,细胞的死亡呈现严格的特异性,在雌雄同体发育产生的1090个体细胞中,131个细胞在特定的时空内以凋亡而终结,这些细胞凋亡至少受14个基因的调控,其中最重要的是凋亡活化基因Ced-3、Ced-4和凋亡抑制基因Ced-9。它们诱导和调控细胞凋亡的基本机制:Ced-3是具严格底物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诱导细胞的特征性形态学和生化学变化。,Ced-3能结合Ced-4,后者能结合Ced-9。在活细胞,Ced-9以Ced-4为中介和Ced-3结合成三体复合物,扣押Ced-3使其以无活性

7、的酶原形式存在于细胞内,在凋亡诱导信号的作用下,Ced-9自复合物中解离。其结果是导致Ced-3的活化和细胞凋亡。如Ced-3和Ced-9在人体的类似物分别代两大家族,即caspases家族和Bcl-2家族.,人体细胞凋亡要比线虫细胞调亡的机制复杂得多。差别可能在于线粒体在哺乳细胞凋亡中的重要性。哺乳细胞凋亡主要包括两条途径,即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它们通过一系列分子和生物化学途径导致两条途径共同的“中央处理器”分子即caspases的活化,并诱导许多细胞核和细胞浆内相关底物的降解。,93年有人发现Ced-3基因与哺乳动物白介素1转化酶ICE功能和序列相似,和Ced-3一样,ICE高表达可

8、致成纤维细胞凋亡,之后,许多实验室致力于识别ICE/Ced-3样蛋白,至今已发现14个ICE/Ced-3家族成员(分为三组),其中一些参于细胞凋亡,一些参于细胞因子加工和炎症,为避免命名上混乱,96年专门小组推荐ICE/Ced-3家族成员统一命名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并按先后为序在caspase后加阿拉伯数字表示。,其在凋亡中作用: 灭活细胞凋亡抑制物(如Bcl-2) 水解细胞的蛋白结构,导致细胞解体 凋亡小体; 在凋亡级联反应中水解相关活性蛋白,使 该蛋白另具功能等。,Caspase 的天然抑制剂:病毒性蛋白、p35,抑制蛋白-抑制Caspase活化,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等,(三)

9、细胞凋亡的调控,1、细胞凋亡相关因素,(1)诱导性因素,细胞外诱导因素启动细胞凋亡程序, 使细胞趋于死亡,激素与生长因子失衡 强烈应激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可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理化因素 OFR增加,细胞处氧化应激 状态,DNA受损,细胞凋亡,免疫性因素 免疫细胞可分泌免疫分子,参于免疫细胞或靶细胞的凋亡,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及其毒素可 诱导细胞凋亡,(2)抑制性因素,某些细胞因子、激素具有抑制细胞凋 亡的作用,如IL-2、NGF、ACTH、睾酮、 雌激素等可抑制相应的靶细胞凋亡,防 止其萎缩。,某些二价阳离子(Zn+)药物(苯 巴比妥)病毒(EB)、中性氨基酸亦具 抑制细胞凋亡作用。,2、细胞凋亡

10、信号转导,凋亡信号转导系统是连接凋亡诱导因素与DNA片段化断裂及最终激活细胞死亡程序,导致细胞结构蛋白降解的中间环节。这个系统的特点是:多样性:即不同种类的细胞有不同的信号转导系统;,偶联性:即死亡信号的转导系统与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信号转导系统在某些环节上有交叉;因此同一个信号,在不同条件下既可引起凋亡,也可刺激增殖; 同一性:即不同的凋亡诱导因素可以通过同一信号转导系统触发细胞凋亡。多途径:即同一凋亡诱导因素可经过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触发凋亡。,(1)死亡因子介导的细胞凋亡 TNF受体家族至少12个成员,为I型膜蛋白。TNF受体家族中的Fas蛋白(膜受体)可与淋巴细胞表面Fas配体(Fas

11、ligand)或抗Fas抗体结合 以三聚体形式与邻细胞的fas结合,并诱导受体的三聚化,激活的受体通过与多种具有死亡域的受体连接蛋白结合,形成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DISC),同时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诱发细胞凋亡。 TNF被称为死亡因子(death factor), 作用的受体被称为死亡受体(DR)。同受体结合后通过些接头蛋白活化caspase导致细胞凋亡,(3) cAMP/PKA 信号系统 糖皮质激素淋巴细胞 Ca+/Ca+调蛋白 cAMP PKA 细胞凋亡,(2) 胞内Ca+信号系统: 胞内Ca+ (+) Ca+ 依赖性谷氨酰胺转移酶 活化转录因子 细胞凋亡,(4)神经酰胺介导的细胞

12、凋亡 神经酰胺是 细胞凋亡信号调控中的第二信使分子,许多诱 导和刺激因素能激活细胞膜上神经鞘磷脂酶, 引起细胞膜上神经鞘磷脂水解产生神经酰胺。 有人用维生素D3处理HL-60白血病细胞后,该 细胞出现早期的和可逆的神经鞘磷脂水解,同 时伴有神经酰胺升高,随后发生细胞凋亡。,抗肿瘤药物红必霉素可激活神经酰胺合 成酶引起神经酰胺升高,诱导细胞凋亡。,许多刺激因子如TNF、Fas、离子射线、 IL-1、免疫分子、热休克蛋白、激素、 抗癌药(红必霉素、长春碱)和活性氧 等能激活神经鞘磷脂产生神经酰胺,诱 导多种细胞发生凋亡。,神经酰氨 鞘氨醇 1磷酸鞘氨醇(SPP),传递增殖信号,抗凋亡,细胞凋亡,水

13、解 激酶,(6)PTK信号系统 对细胞凋亡起负调控作用,神经、表皮生 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激活该系统,促进 细胞分化。阻断该途径引起细胞凋亡。,(5)二酰甘油/PKC 信号系统 激活的PKC可引起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7)p53+基因触发的细胞凋亡 p53在射线 所致的、化学损伤的DNA损伤和生存必需因子短 缺等触发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参与 病毒感染、细胞癌基因异常表达或某些肿瘤抑 制基因产物缺乏所诱发的凋亡。 p53可使Bax表 达增加,促进凋亡发生,(8)线粒体损伤启动的细胞凋亡 1993年Jacobson等人发现用溴化乙锭除去线粒 体DNA,诱导人成纤维细胞凋亡,表明线粒体 在细

14、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在细胞凋亡中线粒 体功能损伤表现为:线粒体膜通透性增高,内 膜的跨膜电位下降,能量合成水平显著降低 等,从而启动细胞凋亡。,3、调亡相关基因及调控,细胞凋亡是级联式基因表达的结果,已知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多达数十种,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三大类:抑制凋亡基因,例如Bcl-2、EIB和IAP;促进凋亡的基因,例如p53、Fas等;双向调控基因,例如c-myc、Bclx。正常情况下前二类基因处于动态的平衡,以确保细胞生死有序。目前已发现多种基因编码的产物参与了调亡的发生和调控,研究得较多的是Bcl-2、p53等。,(1)Bcl-2 是B细胞瘤/白血病-2的基因缩 写,是讫今研究的最深

15、入、广泛的抑制凋亡基 因之一,最早从小鼠B细胞瘤中分离出来,是 一种细胞内膜蛋白,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内质 网、核膜。至今已相继发现至少20个存在于哺 乳动物的Bcl-2同源蛋白。其中,一些属于凋亡 抑制蛋白如Bcl-2、Bcl-XL、Bcl-w、Bcl-G等, 一些则具有凋亡诱导活性如Bax、Bak、Bid、 Bim、Bik、Bcl-B、Bcl-Xs等。,Bcl-2家族成员主要包含两大结构域,即位于 羧基端的跨膜结构域(TM)和数量不等(14个) 的Bcl-2同源结构域(Bcl-2 homology,BH)。根 据结构特点的不同,Bcl-2家族可划分为三个分别 以Bcl-2;Bax和BH3-o

16、nly域蛋白(Bik)为代表的亚类。,Bax由192氨基酸组成,与Bcl-2的同源性为21%,Bcl-2与Bax在体内可形成异二聚体,但Bax与Bcl-2的作用完全相反,Bax/Bax二聚体在体内过量表达时,可促进细胞凋亡,而Bcl-2的抑制凋亡功能可能通过与Bax形成异二聚体而实现。Bcl-2家族可决定细胞生死存亡。,Bcl-2高表达可导致肿瘤细胞对射线、抗癌药物的耐受性增强。,Bcl-2抗凋亡机制: 直接抗氧化; 抑制线粒体释放促凋亡蛋白质; 抑制凋亡诱导蛋白Bax、Bak的细胞毒作用; 抑制凋亡蛋白酶(caspases)的激活; 维持细胞钙稳态。,(2)Fas Fas基因对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Fas与其配体(Fasl)的相互作用是引起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之一。Fas蛋白属于TNF受体家族,Fas与其细胞表面配体Fasl的结合,可诱导酪氨酸激酶活化使多种细胞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介导DNA裂解。,有资料表明外周血T、B细胞中,Bcl-2的表达下降,而Fas表达显著升高,提出B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