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整理)会计史(完整版).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1481131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7月整理)会计史(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7月整理)会计史(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7月整理)会计史(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7月整理)会计史(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7月整理)会计史(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7月整理)会计史(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7月整理)会计史(完整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1. 为什么说人类的会计思想与行为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产”有两方面的基本含义:其一,是特指生活资料的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关系着生命的维持,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人们一开始便自觉地把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作为第一历史要务。为了把生活资料的生产正常进行下去,为了合理安排生活资料的分配和储备,人类便自然而然地要去管理生活资料的生产,要去合计生产和分配事宜,于是,围绕着管理生活资料生产和分配的计量、记录行为便产生了。 人类会计思想、会计行为是不是人类生产行为一发生马上就产生呢?一方面人类这一思想、行为的发生,需要一个过程,即需要一个通过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去认识去发现

2、的过程;另一方面,这一思想、行为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其二,是指人类自身的生产,即人种的正常蕃衍。只有当人类生命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资料得到起码满足之后,人类的生存才能得到保障,也只有当食品吃而有余,余而备用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后,方能杜绝“食人之风”盛行的现象,进而才能解决人种蕃衍和传种接代的问题。2. 人类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只有当具有上述两方面的含义的生产行为发生之后,人类的原始会计思想、会计行为才有可能发生。也就是说,只有当人类能够正常地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以至生产的收获大体能够保障人类生存和正常蕃衍需要的时候,人类关心劳动耗费、劳动成果的思

3、想才油然而生。所以说,人类历史的发生、发展是由人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所决定的,社会生产活动决定着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由此,我们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只有人类生产行为发生之后,才有可能产生人类最早的会计思想、会计行为。第二,社会生产是推动人类原始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第一历史动因,是原始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根本前提条件。 3 试分析“管算结合,古今一理”这句话的含义。(一)人类早期会计思想、会计行为的产生,是管理生产、分配、储备以及物品交换的需要。(二)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算为管用的观点基本确立,周礼中叙述的:西周王朝“以九式之法均节邦之财用”,明确体现了管的精神。(三)我国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

4、社会的各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国家财政经济的管理,都体现了“量入为出”的原则,真正体现了会计“管算结合”的精神。(四)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与控制,也很好地体现了管与算的结合。4. 如何认识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如何揭示现代会计的本质? 关于会计历史演进的管与算的关系,在史前时代便可以发现,原始人所作出的各种刻划符号,一开始便与管理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进入文明社会后,在自然经济发展阶段,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逐步构建起来,它体现了官厅会计的历史贡献。除簿记方法之外,为贯彻量入为出之制,统治者组建了财计组织,颁布了财计制度,最终形成了簿记组织、簿记制度与簿记方法相结合的簿记工作格局。然而,事实上,这时

5、客观上与簿记核算职能并存的还有簿记的监督职能,簿记工作还起着监督国家财政收支实现之作用,只不过在此期间簿记的核算职能处于主导地位而已。由单式簿记阶段演进至复式簿记发展阶段之原因,与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货币经济萌芽、演进密切相关。在单式簿记时代的簿记错误却很多,即使从最近的由佛罗伦萨留传下来的用文字记数的演算,竟错误到3/4至4/5的程度。所以,韦伯把复式簿记称之为真正的簿记,它是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直到帕乔利的簿记论问世之后,这种情形才大为改观,家计与公司簿记逐步严格划分开来,理论与实务统一起来,簿记在公司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人们开始认识到管与算结合之意义,进而认识到簿记的反映职能与监督职能

6、同等重要。在20世纪进入信息经济发展时代之后,人们在管算结合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又逐步体验到算是基础、是手段,管则是目的,管处于主导地位。正是从现代会计所处的环境出发,从现代经济管理对会计所提出的要求出发,以及从市场经济下会计所担负的重大经济责任出发,我们认为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应当归纳为反映和控制,而为了达到反映与控制的目的。现代会计的本质:探讨深入,百家争鸣,白花齐放。由“Bookkeeping”向“Accounting”的演变,是近代会计逐步进入现代会计的一个标志。几个主要学派:(1)会计技术论(2)会计信息系统论(3)会计管理活动论(4)会计控制系统论5会计部门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会计

7、组织部门产生必须具备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前提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6. “官厅会计”和“官厅会计部门”产生的具体条件或主要标志有哪几个方面?第一,会计已成为国家事务中的一项专门工作,并在国家财政经济管理工作中占有一定地位;第二,在国家政体中,对会计部门的设置已有了适当的安排,会计官员有了适当的配备;第三,适应奴隶制国家建立之初财政经济收支的特点,在会计事项处理方面,已有一定之规,并采用了一定的会计方法。7. 简述周礼关于财计组织状况的叙述。其一,总揽国家财计大权的天官大宰。 周王 六卿 天、地、春、夏、秋、冬 天官大宰(亦称冢宰)为天官之长,六卿之首,辅佐周王管理国务大事,总揽国家财政大权。

8、其二,凡财用必管,总揽财物管理、核算大权的会计部门。在会计部门中,司会为计官之长,主管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全面核算,负责组织所属计官的工作。周礼中的会计组织机构比较庞大,司会所属另有四大职能部门,其主管官员分别是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 司书具体主管会计核算,相当于后来的会计主管官员,掌管王朝的整个会计帐簿,是会计部门中的重要职掌之一;职内掌管财物收入帐簿,负责登记、考核王朝的全部财物收入; 职岁掌管财物支出帐簿,负责登记、考核王朝的全部支出事项;职币掌管财物结余帐簿,负责登记考核王朝每年结余的财物。职内、职币、职岁三职所掌管的帐簿相互参考、相互控制。三职分掌出纳工作的一个方面,这是当时对财政收

9、支所采用的分权控制方法:以入制出,以出制入,以出入控制结余之财。其三,采用分仓管理之制的财物出纳保管部门。周王朝对财物实行分仓管理的制度,小宰中大夫是财物保管部门的首领,以下有大府(下大夫)直接负责,主管国库工作,大府以下设有玉府、内府、外府、酒正、掌皮等部门,这些部门各自主管一个方面。其四,由地官大司徒兼管的税收部门。地官主管王朝的商税、农牧赋税,以及其他杂税的征收,下设许多部门分别进行不同类别的管理。 其五,周王朝财计官员设置的总精神,体现了“九府出纳,统由司会监督”的基本宗旨。周礼中的“九府”出纳:职内、职币、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金, 这九大部门控制了整个王朝的财物收支

10、,故史家称其为周礼“九府”。“九府”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牵制的关系,九九归一,“九府”统归司会控制,天官控制司会,而周王控制天官,从而由此达到国王控制全国财政经济的目的。8. 秦汉时期财计管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第一,封建财计组织系统的初步建立。第二,国家财政和皇室财政分管、分算之制的建立。第三,在秦汉两朝财计组织建设中,从实现经济集权出发,进一步从不同方面构建了相互牵制的关系。第四,秦汉两朝财政、会计部门的组织形式,为隋唐时代的分部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后“三省六部”组织体制的构建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第五,秦汉时期会计已成为国家各级财计组织机构中的基本配备,会计工作既至上而下,又至下而上在国

11、家财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 简述唐朝时期财计官制的封建状况。唐朝的官制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尚书、中书、门下;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一体,尚书下设六部。第一,会计、出纳部门。户部下设四个部门:户部、度支部、金部、仓部。户部(本司),职掌范围:其一,负责全国田土、人口的登记统计,编造户籍、计账,作为纳税的依据;其二,按照户籍计账和纳税名目、标准,负责征收赋税,并将征收的钱粮和财物送交国库。度支部,掌管全国的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是全国最高的会计主管部门,下属有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令史十六人,书令使三十三人,计使一人,掌固四人,有相当的规模。

12、金部,掌管全国库藏钱币出纳,为钱、帛出纳的审理部门。凡钱、帛出纳,必经金部审核原始凭证,审核无误,由金部主管官员签字盖印方可执行。金部设金部郎中一员,以下还设有员外郎、主事、令史、计史和掌固等官员。仓部,掌管全国的粮谷出纳和军储出纳,为粮谷出纳的审理部门。凡粮谷入库和发放,必须经仓部审核原始凭证,审核无误,签章之后方可执行,其属官配备大体与金部相同。第二,国库组织。国库组织按钱帛、粟米分为两大仓储部门,即司农、太府二寺。他们的职责是进行储存保管、验进、验出,以及会计核算。金、仓二部行使库藏财物出纳之权,而国库组织则具体主管仓储事宜。从财物保管只能出发,金、仓二部亦属国库组织部分。从出纳角度讲,

13、太府寺和司农寺亦可列入会计出纳部门。第三,财计监察组织和审计组织。唐朝中央政府的审计机构为刑部中的比部,财计监察由御使台中的监察御使执行,建立了审计专职部门,并实行审计监察分工。第四,州、县两级的财计组织。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为两级行政最高长官,财计组织方面的设置与中央相对应,县以下设乡、里,乡和里亦有查核户口和催征赋役的职事之分。里、乡、县、州,以及中央的财计组织构成一个系统。10. 宋朝时期财计组织建设的多次变革给你哪些启示。1. 宋初财计组织的变化 宋太祖改革中央政治体制,进行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 ,形成了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并列的局面,他们各不相属,共同对皇帝负责。尚书省已成空架子,三司

14、取代户部掌握财计大权,户部也成了一架驱壳。财计大权集中于三司,宰相不理计政,也不知国家财计之事,这就需要加强三司机构的建设,从公元960年到1068年的108年间,北宋统治者反复进行了多次改革。其一,三司组织的初建阶段(公元960992年)三司独立于二府(政事堂、枢密院)之外,专掌财计,故号称“计省”。设三司使一员,号称“计相”;副使一员承担实际责任。三司所属盐铁、度支、户部三大部门,三职相配合,控制全国会计,岁终呈报会计报告,由三司统一勾稽。其二,总计司设置阶段。公元993年,宋太宗从健全财计组织系统出发,改三司为“总计司”。其三,三部使设置阶段。公元994年,宋太宗又“罢十道左右使,复置三

15、部使”,由盐铁、度支、户部三使分掌税收、会计和赋役户籍。公元1003年,宋真宗又罢免三部使,复置三司使。其四,经过上述折腾,依然解决不了事权不一和流弊滋生的问题,大约在宋真宗景德年间又罢除总计司,恢复三司(计省)设置。 2. 王安石变法的总原则是“理财、整军、富国、强兵”八字,其首当其冲的要务为“理财”。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成立“三司条例司”,作为政府财计的最高机关。王安石亲自主持三司条例司的工作。11. 封建时代官厅财计组织演进的基本规律。会计部门是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中,它既是管理经济的专业职能部门,又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得力控制工具。 会计专业职能部

16、门的建设由简单到复杂;由混合到自成系统;由兼职发展到专职;由对社会经济的一般控制,进展到具有较高的控制水平,这些都是社会经济向纵深发展对其影响的必然结果。 会计、出纳与业务的分工,会计与审计的分工,会计与统计的分立,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历史表明,会计、出纳、业务、保管、统计和审计组织部门,是各自独立的经济工作环节,它们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相互制约。根据它们之间客观存在着的这种关系,建立和健全比较科学的内部牵制制度是必要的。 历史告诉我们,在国家政权机构中,对于财政、会计组织的建设,既要注意适时调整,裁减冗员,又要注意保持这些组织机构的相对稳定性。 历史还表明,治天下者必治财计,治财计则天下必得治;得财计者必然得天下,失财计者必然失天下。 失会计者,失财政;得会计者,得财政。会计乱,则经济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