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79373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PPT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九章 排泄,.,2,本章重点与难点,重点: 1、肾的解剖功能和肾血流量 2、肾尿生成的三个环节 3、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制 4、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难点: 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制,.,3,一、排泄: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他不需要的物质(包括异物、药物的代谢产物)经血液循环由某些排泄器官向体外排出的过程,称之排泄。,二、排泄途径:,皮肤:排出水、盐、尿素,消化道:排出胆色素、无机盐,肺:排出CO2、水、挥发性药物,肾:排出水分和各种溶于水的排泄物,.,4,三、排泄器官的功能,1、维持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2、维持机体正常渗透浓度。,3、清除代谢终产物、异物以及其他代谢产物,.,5,第一节

2、肾的结构与基本功能,一、脊椎动物肾结构的特点,(一)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分类:肾单位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位,.,6,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 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两端分别与入球、出球小动脉相连,肾小囊,内层(脏层)紧贴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外面,外层(壁层)与肾小管近曲小管相连,近球小管,髓袢降支粗段,近曲小管,髓袢细段,髓袢升支细段,肾小管,髓袢降支细段,远球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7,(二)集合管:具有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特别是在尿的浓缩和稀释中起重要作用。,(三)近球小体(肾小球旁器),近球细胞 是分泌肾素的细胞,近球小体,致密斑 功能 是一化学感受器 感受小管

3、液中Na+浓度变化,调节近球细胞分泌肾素。,球外系膜细胞,功能 为一牵张感受器 感受肾血管内血量和血压的变化。,肾小球旁细胞,.,8,二、肾的血液循环,(一)肾血液循环的途径,腹主动脉,肾动脉,入肾门在肾窦,叶间动脉,皮、髓质交界处,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分出,入球小动脉,入肾小体,形成毛细血管网并吻合成血管球,汇集,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体,再形成毛细血管网,缠绕于肾小管周围,肾静脉出肾,汇入,下腔静脉,(二)肾血液循环的特点,1、 血流量大 正常人安静时流经双侧肾的血液为1200ml/分,占心输出量的1/51/4。,.,9,2、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血压低,流经肾脏的血液

4、94%分布在皮质,髓质仅有6%,内髓的血流量可能不到1%,3、血液分布不均匀,三、肾的神经支配 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支配肾的交感神经是由脊髓胸腰段发出,,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近球细胞(球旁细胞),节后纤维分布在,四、肾的机能,泌尿 产生排除尿液,分泌活性物质 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维生素D3,.,10,第二节 尿的生成,一、尿液,(一)尿量,正常成人在通常生活条件下,每昼夜排出的尿量为10002000ml/日,平均1500ml/日,尿量持续多于2500ml/日 为多尿,尿量持续少于400ml/日 为少尿,尿量持续少于100ml/日 为无尿,(二)尿的化学成分,水分 95%97%,

5、固体物,无机盐,3%3.5%,非蛋白氮化合物,.,11,(三)尿的理化特性,1、颜色 淡黄色的透明液体,2、比重 1.0151.025之间,3、酸碱度 膳用混合食物,尿一般呈酸性,PH在5.07.0之间变动。,4、渗透压 高于血浆 约为360450mOsmkgH2O,.,12,二 、尿的生成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透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腔形成滤液的过程,称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1、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滤过膜的结构 滤过膜是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三层构成。,滤液也称原尿,使血浆的超滤液,又叫去蛋白血浆。,.,13,滤过

6、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小孔,裂孔膜,形成一定的孔道, 滤过膜的通透性,a 小分子物质 滤过膜对其通透性很大,b 较大分子物质 只有少量滤出,滤过膜对其通透性小。,c 大分子物质 不能滤过,滤过膜对此无通透性,带负电的糖蛋白构成了滤过膜的电学屏障,纤维网孔,图,.,14,2、有效率过压 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称为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为血浆从肾小球滤过的力量,血浆胶渗压,囊内压,阻止血浆滤出的力量,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鼠有效滤过压=45-(25+10)=10mmhg,(入球动脉端),(出球动脉端)=45 -(35+10

7、)=0,.,15,滤过率:单位时间内由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即单位时间内原尿的产生量。正常 约为125ml/分。,3、影响滤过率影响因素, 滤过膜的变化,a 通透性:,肾炎时,滤过膜中带负电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破坏了滤过膜中的电学屏障,通透性,使正常很少滤过的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大量滤出,致病人尿中出现蛋白,.,16,b 滤过面积的改变,率过滤,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肿胀,有些肾小管腔,降低或丧失滤过作用,活动,有效率过面积,尿量无尿出现水肿,狭窄或完全堵塞,肾小球数目, 有效率过压的变化,a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休克失血,平均动脉压下降至70mmHg以下,肾血流量,交感神经+,血液重新分配,肾小

8、球,血流量,血压,滤过率,有效滤过压,.,17,肾小球毛细,高血压晚期病人,入球小动脉缩小,率过滤,血管压,有效滤过压,b 血浆胶渗压,任何原因使全身血浆蛋白量血浆胶渗压,有效滤过压滤过率,任何原因使,血浆胶渗压有效滤过压,滤过率,c 肾小囊内压,泌尿系,结石,肿瘤,尿路梗阻致肾小囊内压有效滤,过压滤过率,.,18,(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小管液中的水和某些溶质经肾小管或集合管上皮细胞重新吸收回血液的过程,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证据,数量,质量,原尿,终尿,180 l/日 1.5 l/日,去蛋白血浆 与血浆的差异很大,说明滤液(原尿)流经肾小管、集合管时99%水分及一

9、些溶质均得到重吸收。,.,19,1、重吸收的特点, 选择性重吸收,a 对身体有用的物质全部重吸收,b H2O电解质大部分重吸收,c 尿素、肌酐等代谢产物少部分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 对物质的吸收有一定的限度,2、重吸收的方式, 被动重吸收 依小管内外的电位差、浓度差、渗透压差为动力,将小管中的某些物质通过 管壁转运到小管外间液与血液的过程。, 主动重吸收 离子泵、载体、胞饮作用,.,20,b 重吸收机理,3、肾小管对几种物质的重吸收, Na+和Cl-的重吸收,Na+的重吸收,a 重吸收部位,近曲小管可吸收65%70%,远曲小管可吸收10 %,髓袢,集合管,吸收剩余的Na+,通过小管上皮细胞的

10、Na+泵主动重吸收 图,Na+的重吸收=主动重吸收量-回漏量,.,21,b 重吸收机理 主动重吸收,髓袢升支粗段对Cl-重吸收为主动重吸收,属继发性主动转运。, K+的重吸收,a 重吸收部位 主要为近球小管,少部分在远球小管、集合管, HCO3-的重吸收,a 重吸收部位 主要为近球小管,Cl-的重吸收,Cl-大部分是随Na+主动重吸收而被动重吸收,.,22,b 重吸收机理,与H+的分泌有关,是以CO2的形式重吸收的,b 重吸收机理 借助Na+的主动重吸收逆浓度差主动重吸收。也是一种继发性主动重吸收。,正常血糖浓度是80120mg%,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血浆中血糖浓度就称肾糖阈 。为

11、160180mg%, 葡萄糖的重吸收,a 重吸收部位,近曲小管,.,23,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重吸收,蛋白质 滤液中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和多肽,其分子量均小于血浆蛋白,当滤液流经肾小管时蛋白质又被完全重吸收。,a 重收部位:近曲小管,b 重吸收方式:由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胞饮方式主动重吸收,氨基酸的重吸收完全同于葡萄糖的重吸收, 尿素的重吸收,.,24,(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指小管上皮细胞将细胞本身新陈代谢所产生 的物质或血液中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的过程。,1、H的分泌与H+Na+交换, 分泌部位 以近球小管为主,还有远曲小管、集合管。, 分泌过程, 意义 维持体内的

12、酸碱平衡,.,25,2、K+的分泌与K+Na+交换, 分泌部位 远曲小管、集合管, 分泌机理 由Na+的主动重吸收引起,a 通过钠泵主动转运Na+的同时反方向转运K+。,b 是由Na+主动重吸收引起管内外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促使K+由组织液扩散到小管液中。,H+Na+交换,K+Na+交换,.,26,3、NH3的分泌, 分泌的部位 远曲小管、集合管, 分泌机理, 意义 既有排酸作用,又维持血浆NaHCO3浓度,调节维持体内酸碱平衡。,.,27,第三节 尿的浓缩与稀释,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称等渗尿,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称高渗尿 浓缩尿,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称低渗尿 稀释尿,1、吸收量大 滤液中9

13、9%以上的水被重吸收,2、吸收方式 是以渗透原理被动重吸收,(一)H2O的重吸收,一、H2O的重吸收与尿的浓缩或稀释,3、吸收部位,近曲小管可吸收滤液的6570%,髓袢可吸收10%,远曲小管可吸收10%,集合管可吸收10%20%,对水重吸收是可调节的,.,28,水生动物 排出的尿往往都是稀释尿(低渗尿),陆生动物 排出的尿都是浓缩尿(高渗尿),(二)尿液的浓缩与稀释,2、尿液的浓缩: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留在小管液中。,1、尿液的稀释: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溶质被重吸收,而水不易被重吸收造成的。,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近球小管对滤液的重吸收率始终为肾小球滤过率的65%7

14、0% 左右,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29, 通过一定的机制使这种高渗状态始终维持。, 小管液最后流经高渗区域之前变成低渗液体,最后,这种低渗的小管液流过位于高渗区域 的管道,此管道对水的通透性是可调节的。,二、尿的浓缩与稀释的机制逆流系统学说,逆流系统的基本知识,1、逆流倍增,2、逆流交换, 肾应有一个高渗区域,并高渗状态具有一定的浓度梯度。,肾浓缩稀释尿液的几个条件:,.,30,(一)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外髓部的渗透梯度主要是由髓袢升支粗段对氯化钠的主动重吸收形成的。,内髓部渗透压的形成,是内髓部集合管扩散出来的尿素以及髓袢升支细段扩散出来的氯化钠双重因素形成的。,(二)肾髓质高渗

15、压的维持 是通过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维持的。,CaCl、尿素从组织间液直小血管降支升支髓质组织间液的短路循环,.,31,(三)髓袢升支粗段内的低渗液体的形成,(四)稀释尿与浓缩尿的最后形成,直小管作用:a 保留了肾髓质组织间液的溶质,b 将重吸收的水分带走送回体循环,从而维持了肾髓质部的渗透梯度,肾对尿浓缩稀释的最后一个条件是,最后小管液流经的管道对水的通透性是可调节的。这个管道就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起调节作用的因素是抗利尿激素。,.,32,作用:促进加强远曲小管,集合管管壁对水的通透性 ,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稀释尿:,浓缩尿:,来源:丘脑下部视上核、室旁核神经细胞合成分泌。,抗利尿

16、激素,.,33,(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是指肾在肾动脉压发生较大范围(80180mmHg)变动时,通过肾的一些自身活动,使肾血流量仍保持相对稳定,将这种现象称肾的自身调节。,一、肾血流量的调节,第四节 肾泌尿功能的调节,血压血流自动调节机制用肌原学说解释,肌原学说认为:入球小动脉管壁的平滑肌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均具有紧张性,.,34,肾动脉灌流压在一定范围血管受牵张刺激,平滑肌紧张性血管口径相应,相反 肾动脉灌流压在一定范围血管受牵张刺激,保持血流量稳定,平滑肌紧张性血管口径相应,血流阻力,入球小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血流阻力保持血流量稳定,入球小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35,(二)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支配肾的神经有,交感神经+,肾血流量,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体液因素,E HE,使肾血管收缩,二、肾小管活动的调节,(一)抗利尿激素,1、作用机制,交感神经,迷走神经,.,36,增加管腔膜水的通透性,ADH能与远曲小管、集合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