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整理)中考物理知识点.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1477810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7月整理)中考物理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7月整理)中考物理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7月整理)中考物理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7月整理)中考物理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7月整理)中考物理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7月整理)中考物理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7月整理)中考物理知识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参考)一, 机械运动刻度尺的使用:1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位置。2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3读:视线正对刻度线,区分大格和小格数目。4记:记录时,数值+单位。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产生的原因:受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误差与错误:误差是不能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运相对性动的描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自然界中万物都在运动,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的快慢:速度:描述物体

2、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物理学中选择的方法)。2,相同路程比时间。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t 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结论:后半程平均速度全程平均速度前半程平均速度二,声现象声速: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2,介质的温度。辨别原声和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0.1s次声波:20Hz 声音:20Hz20000Hz 超声波:20000Hz声音的特性:1,音调(频率)2,响度(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3音色(材料,结构)波形图识别:波形的疏密-音调,

3、波形的形状-音色,波形的高低-响度。打击乐:用力越大,响度越大。弦乐:弦越细,越短,越紧绷,音调越高。管乐: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声的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声音传递能量(判别)噪声:物理学定义: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定义:凡影响工作,学习,休息都属于噪声。噪声的等级-分贝dB(响度单位)影响休息:大于50dB 影响学习工作:大于70dB 影响听力:大于90dB噪声的控制: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三,物态变化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非液体温度计除外)温度计的使用:一看:分度值,量程。二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地或

4、容器壁。三读:示数稳定后,玻璃泡留着液体中,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液面相平。体温计:构造特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其他温度计不用甩也不能甩)水浴加热:受热均匀。 组装仪器:自下而上,自左而右。晶体熔化: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含杂质的晶体,熔点会发生改变(加了盐的水,凝固点会降低)汽化:1,蒸发(缓慢的汽化现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任何温度下都会进行) 2,沸腾: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化的两种方式

5、: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四,光现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特例: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向另一种介质)演示:光在水中传播 向水中滴加牛奶 目的:使光路更清晰。光沿直线传播应用:影子,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小孔成像的特点:1,成倒立的实像。2,物体离小孔越近,光屏离小孔越远,所成的相越大。3,像的形状与物体形状有关,与小孔形状无关。 光速: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光速最快。 光的反射: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在纸板上竖直放立平面镜 目的:显示光路 2,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操作:将纸板沿法线一侧向后翻折 现象: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3,探

6、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操作: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出相应发射角大小 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为了方便区别每组实验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可以对每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进行编号或用不同颜色的笔描绘。 镜面反射:平行入射,平行反射。(光污染)漫反射:平行入射,各个方向反射(黑板) 平面镜成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用薄玻璃板不用厚玻璃板 目的:厚玻璃板会出现重影 3,用茶色玻璃更好 目的:茶色玻璃能过滤掉杂光,成像更清晰。 4,在纸上画一条直线 目的: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5,探究物与像大小是否相同。 操作: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根点燃

7、放在玻璃板前面,眼睛从前往后看,用没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寻找像的位置。 现象:蜡烛与像完全重合。 。 实验结束得到这张图。接下来的操作1:连接物与像的对应点,判断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结论: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测出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进行比较。 结论: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特点:物与像大小相等,虚像,物与像左右相反(简述)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光的折射: 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看到了它-光的折射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入光疏介质,当入射角大小合适即可发生)光的色散: 三原色:红,绿,蓝红外光(不可见光):红外线的热效应-微波炉,夜

8、视仪,遥控器等紫外线(不可见光):1.荧光作用(使荧光物质发光)2.化学作用:(消菌杀毒) 3.生理作用(适量有助于骨骼生长,过量引起癌症)五,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1.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变化)2.离焦点越近像越大(虚像变化)3.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4.凹透镜只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 眼睛和眼镜:1.明视距离:眼睛距离物体25cm(看的最清楚的距离) 2.近点:10cm左右(看清楚物体的最近距离) 3.远点:无限远处(看的最远的距离) 4.焦度=1/f(了解知识)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1.目镜:相当于放大镜。2.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3.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便于观察物

9、体。 成像规律:显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望远镜:1.目镜:相当于放大镜。2.物镜:相当于张相机 成像规律:望远镜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看的更远更清楚:增大物镜的口径。 视角:一个物体能否被人看清楚,取决于它对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有关。(视角越大,看的越清楚) 影响视角的因素:1.物体本身的大小。2.物体距离眼睛的距离。六,质量与密度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形状,物态,位置,温度,体积等无关) 天平的使用: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相处。3平衡: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使用前】 使用时:1.左物右码。2。调节游码使

10、天平平衡。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种类有关) 物理意义: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这一特征。密度的测量:液体的密度(标准测量方法)1. 称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 将烧杯中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读出量筒的示数v.3. 称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 液体密度=m1-m2/v 固体密度:先称质量,后测量体积。七,力 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相互作用力: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作用

11、在同一条直线上。4.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5.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支持力,压力都是弹力) 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支持物体。 例:斜面上静止的停着一辆小车。 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指向小车。 压力方向:垂直于斜面,指向斜面。 弹簧测力计: 工作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使用: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2.校零。3.测力时,所测的力要挂在挂钩一端,并且保证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伸长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4.读数时,视线垂直于刻度盘。 重力: 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

12、附近的所有物体。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G/m g=9.8N/kg 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温馨提示:g会受地理位置的影响。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找重心的方法:悬挂法(自己想)八,运动和力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无法通过实验验证,是通过科学推理得出)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1.惯性不是力。2.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反映了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3.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4.惯性只有物体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二力平衡:平衡状态有两种:1.静止。 2.匀速直线运动。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探究二力平衡,这两个力是否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操作:将小车一端的细线剪断, 观察小车的状态。 2:探究两力平衡,两个力大小是否要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