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病变影像学诊断(经典)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77714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8.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干病变影像学诊断(经典)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脑干病变影像学诊断(经典)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脑干病变影像学诊断(经典)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脑干病变影像学诊断(经典)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脑干病变影像学诊断(经典)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干病变影像学诊断(经典)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干病变影像学诊断(经典)PPT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脑干病变影像学诊断,A组 余心畬 2019.04.17,.,2,脑干相关解剖,脑干( brain stem)是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 位置:脑干位于颅后窝前部,其中延髓和脑桥的腹側邻接颅后窝前部的斜坡,背面和小脑相邻。 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围成的腔隙为第四脑室,其向下续于延髓和脊髓的中央管,向上接中脑的中脑导水管。,.,3,.,4,血管性,脑干梗死 脑干梗死是致命性的脑缺血事件,常为基底动脉栓塞所致。它通常伴随着突发的眩晕、复视、构音障碍、意识障得、四肢无力等。 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病灶,MRI上表现为T1W低信号,T2W高信号,DWI有利于小梗死灶的早

2、期观察。,.,5,脑干梗死CT表现 (1)超急性期(24h):阴性 (2)急性期(26d):低密度 (3)亚急性期或吸收期(742d):低密度 (4)慢性期(42d):脑脊液样密度 多发病24小时后CT上才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但对排除脑出血至关重要。,.,6,脑干梗死MRI表现,.,7,脑桥梗死,.,8,超急性期脑干梗死,.,9,脑干梗死MRI表现 横断位T2WI+FLAIR示脑桥右局限性高信号,横断位T1WI呈稍低信号,DWI呈弥散受限,符合急性脑梗死表现。,.,10,血管性,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 VBD是一种少见

3、且病因不清的椎基底动脉壁受累的疾病,动脉延长扩张继发血栓形成、微栓塞和邻近脑组织受压,多起病隐匿。 明确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基底动脉直径4.5mm,基底动脉上段超过鞍上池或床突平面6mm以上,位置在鞍背或斜坡的旁正中至边缘以外。这一标准已被多数学者接受。VBD的MRA诊断参数:基底动脉或椎动脉直径4.5mm,或侧方移位10mm,且基底动脉全长29.5mm或基底动脉颅内段长度23.5mm。 VBD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血管性事件,如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出血、压迫邻近组织所致进展性压迫症状。其中缺血性损伤的部位通常位于脑桥。,.,11,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vertebrobasilar

4、 dolichoectasia,VBD),基底动脉直径4.5mm,基底动脉全长29.5mm。,.,12,原文:Samim M, Goldstein A, Schindler J, Johnson MH.Multimodality Imaging of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Clinical Presentations and Imaging Spectrum.Radiographics. 2016 Jul-Aug;36(4):1129-46.,(a,b)脑桥水平轴位CT平扫图像(a)和CTA最大密度投影(b)显示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白箭),延伸至小脑上动脉

5、起始处(b图的黑箭)。 (c)脑桥水平的DWI图像显示左侧脑桥梗死(箭头)。,.,13,原文:Samim M, Goldstein A, Schindler J, Johnson MH.Multimodality Imaging of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Clinical Presentations and Imaging Spectrum.Radiographics. 2016 Jul-Aug;36(4):1129-46.,(d)脑桥水平的ADC图显示左侧脑桥梗死(箭头)。 (e)轴位FLAIR图像显示高信号血管征(箭头),由于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导致

6、血流速度降低和层流引起。 (f)轴位MRA上由于延长扩张动脉前向血流减少,导致延长扩张的动脉显示不清,易误诊为动脉闭塞,是MRA的一个假象。 (g)同层面的轴位CTA显示明显的血管(黑箭)。,.,14,血管性,脑干出血CT表现(CT诊断首选) (1)超急性期(46h):小于4h略高密度,CT值约 55Hu,4h之后密度增高,CT值可高达90Hu。 (2)急性期(7h3d):高密度,CT值约90Hu。 (3)亚急性期(4d3w):密度从周边开始逐渐降低。 (4)慢性期(3w):低度软化灶,20的小血肿可吸收消失。,.,15,脑干出血CT表现,.,16,脑干出血MRI表现 氧合血红蛋白抗磁性(1d

7、),脱氧血红蛋白(1-3d)和正铁血红蛋白(3-14d)是顺磁性,含铁血黄素(14d)是超顺磁性。脱氧血红蛋白和正铁血红蛋白虽然都是顺磁性,但铁原子在血红蛋白框架中不同,影响磁信号表现。,.,17,MRI影像学变化规律: 超急性期(24小时):血肿成分主要为氧合血红蛋白,抗磁性,血肿内含水比较多,表现为TI低信号、T2高信号,DWI高信号,与脑梗死、水肿不易鉴别。 急性期(1-3天):血肿内脱氧血红蛋白增加,有顺磁性,表现为T2低信号,因脱氧血红蛋白结构所限,仍表现为T1低信号(双黑),DWI由于顺磁性物质作用产生低信号。,.,18,亚急性早期(3-7d):血肿内为正铁血红蛋白,为顺磁性,T2

8、依旧为低信号,因正铁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对比铁原子位置变了,故T1转变为高信号。DWI因顺磁性物质作用产生低信号。,.,19,亚急性晚期(7-14d):细胞膜破坏,T2上顺磁作用消失,血肿内水分增加,表现为T1高、T2高信号(双白),DWI高信号。 亚急性晚期(双高信号):矢状位T1W示中脑局灶性高信号,横断位T2-FLAIR示呈局灶性高信号。,.,20,慢性期(14d):含铁血黄素不溶于水,且超顺磁性,表现为T1低信号、T2低信号,DWI低信号。待血肿完全吸收,形成类似于脑脊液的囊腔,可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21,血管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1)海绵状血管瘤属血管畸形的一种,

9、单发(75)多发(25),幕上(颞叶最多)幕下可发生在小脑、脑干等。 (2)薄壁海绵状血窦,其间无脑组织,无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可表现为钙化、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等。 (3)影像:在常规T2W1像上显示为边界清楚的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有完整的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环,病灶呈“爆米花”状,具有特征性。病灶内含有不同阶段的出血是信号不均匀的原因。增强可明显强化也可强化不明显。,.,22,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T2W1像上显示为边界清楚的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有完整的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环,病灶呈“爆米花”状。,.,23,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横断位T1W示脑桥混杂,稍高信号病灶。横断位及冠状位T2W示脑桥高信号病灶,中心

10、呈低信号,边缘见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环。,.,24,代谢性,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较少见。主要见于酗酒、营养不良、电解质异常。常与快速纠正低钠血症有关。可表现为四肢弛缓性瘫、假性球麻痹等。MRI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区域不受累,“三叉戟征”。,.,25,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T2WI及FLAIR示脑桥区高信号灶,DWI示明显弥散受限,“三叉戟征”。,.,26,代谢性,Wilson病 好发于青少年,表现为神经症状(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及消化系统症状。可受累脑桥及基底节区。,MRI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熊猫征”。,.,27,代谢性,Wernicke脑

11、病 好发于 3070 岁,男性稍多。主要症状表现为眼外肌麻痹、精神异常及共济失调三联征。,MRI上可见双侧丘脑及脑干对称性病变,急性期的典型改变是第 脑室和中脑导水管周围对称性 T2WI 高信号。,.,28,肿瘤性,多见胶质瘤,多呈纵形弥漫生长。 局限性星形细胞瘤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年长者需要除外转移瘤。,.,29,局限性星形细胞瘤,T1W低信号,T2W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楚 增强后多无或轻度强化,少数中度强化 无水肿或轻度水肿 占位效应较轻,.,30,间变性星形细胞瘤,T1W低信号,边界清,T2W等信号,灶周可见高信号环 增强后环形强化,瘤周多见中度水肿,占位效应多明显,.,31,转移瘤

12、,CT平扫多等或高密度,增强后明显结节状或环形强化,.,32,MR表现T1W低信号,T2W高信号,信号可不均匀,增强后明显结节状或环形强化。,转移瘤,.,33,炎症性,病毒性脑干脑炎 常有前驱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颅神经或锥体束受损的表现,多呈良性单相病程。属DNA病毒的各种疱疹病毒的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34,病毒性脑干脑炎,病变多呈双侧对称分布,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大多无强化,少数可有不规则点状强化,不具有特异性。,.,35,炎症性,李斯特菌菱脑炎(脑干脑炎) Listeria Rhombencephalitis 是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13、引起的李斯特菌病的一部分。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菌,主要累及免疫抑制病人,在普通人群中少见。菱脑炎是李斯特菌脑炎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累及脑干及小脑,出现急性进行性颅神经功能障碍和共济失调、脑脊液白细胞增多(多核细胞为主)、MR出现脑干和小脑病变。,.,36,T1WI()显示右延髓结节性T1低信号病变。 T2WI( )显示蚓部和小脑半球斑片状假结节性T2高信号。,.,37,T1WI增强( )显示脑干和小脑多发结节状和环状增强病变。DWI()显示右侧延髓局限性扩散。,.,38,炎症性,结核性脑干脑炎 矢状位及横断位T1WI示一环状高信号,中心呈低信号,伴病灶周围水肿。 横断位T2WI-FLA

14、IR示脑干区混杂信号病灶伴周围水肿,横断位T1WI+C示右侧脑桥环状强化病灶伴其周围水肿。,.,39,炎症性,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征是神经功能障碍的缓解与复发。MS可累及大脑半球、脑干、小脑、脊髓、视神经。 影像:斑片状、斑点状:T2W1高信号,T1W1低等信号;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急性期可均匀不均匀强化,静止期不强化;侧脑室及胼胝体病灶长轴与侧脑室垂直。 需与NMO鉴别(OB、AQP-4、影像学表现)。,.,40,横断位T1WI示脑桥右前方小低信号灶,矢状位、横断位T2WI+FLAIR及横断位T2WI示病灶呈高信号,横断位T1WI增强示病灶轻微强化,DWl示弥散受限。,.,

15、41,在脑干水平,相比之下脑桥病变较延髓病变比例更高。其病变多位于脑干腹侧与背侧,边界清楚,病变多不对称或单侧。(A、B)MRI示孤立性桥脑病变,边界清晰。(C)MRI显示中脑病变。,.,42,炎症性,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 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一般多个脊髓节段受累,通常可从胸髓波及至颈髓或腰髓)。 累及脑干水平时,延髓病变相较于脑桥病变的比例更高。其脑干病变通常位于脑干背侧,边界不清,病变多不对称或单侧。,.,43,(A)MRI示病变位于背侧,形状不清。 (B)MRI示延髓处线状病变。 (C)MRI示脑干背侧的 病变分布与高表达 NMO-IgG的部

16、位相对应。,.,44,炎症性,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ADEM) 常见于儿童及青年,通常为单相病程(有复发不能排除),以脑病为临床表现。 CSF:淋巴细胞30/ul倾向于ADEM;儿童患者,MOG(+)见于ADEM;OB(+)见于MS;部分表现ADEM的患者,AQP-4(+)归类于NMOSD。 影像表现:累及脑干、小脑、基底节、丘脑。在ADEM中,胼胝体及侧脑室周围病变不常见,如病变有出血则倾向于ADEM。,.,45,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可累及脑干、小脑、基底节、丘脑。,.,46,累及脑干时,中脑病变的发生率更高。在脑干的水平面上,大多数显示腹侧病变,边界不清,通常是双侧对称的。 (A、B)Flair图像显示中脑病变,边缘定义不清,位于腹侧(对称或双侧)。 (C、D)矢状位图像示多个脑干病变(中脑、脑桥、延髓),边缘不清楚。,.,47,炎症性,Bickerstaff脑干脑炎 (Bickerstaf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