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整理)中医药学概论论文综述.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1476161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7月整理)中医药学概论论文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0年7月整理)中医药学概论论文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7月整理)中医药学概论论文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7月整理)中医药学概论论文综述.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对养生的作用【关键词】中医学;养生;平衡;健康【前言】中医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历经数千年,通过不断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互相关系,形成了独特的整体观念。中医学不同于现代医学解剖、细胞、分子的形质,而是以天地人为主体,精气神为生命之根,以气为本,血为源,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四诊八纲、四气五味、望闻问切为核心来进行治疗诊断。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身体健康,延缓衰老,而为了能够有健康的身体而开展的活动或采取的措施,均称之为“保健”。其中自我保健,中医称之为“养生”。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医药学的养生,亦即如何在中医药

2、的理论指导下,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达到身心健康、益寿延年的目的。人的健康与疾病及衰老有着密切关系,人的体质整个下降了,就容易导致疾病,不断地发生疾病,也会加速衰老。所以养生尤为重要。【正文】一、人作为一个整体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疾病与平衡的打破密切相关,所以要协调好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而人的机体内环境顺应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生命规律随自然界四季、昼夜变化,所以最好能做到顺应自然,生活作息有规律。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生物界长期形成的一种适应规律。所以养生家提出,春夏季节要防正阳气升发太过;暑夏季节不能过于贪凉;秋冬季节要养护阴精(收藏),大寒季节要防郁热内生。古人总结出

3、一套四季养生法,如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怨使气得泄,若所受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音彻、裂开),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此冬令之应,养藏之道也。”这一段论述,明确指出人的起居要顺乎自然,适应寒暑,不仅要安排好作息时间,而且要注意调节情志。二、中医认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还有饮食劳倦、跌打损伤等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所以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关系非常密切。

4、养生之中调节精神情绪十分重要,如果外界精神刺激因素较多,生活节奏快、紧张压力大,就更容易生病。通过调节内部精神,以求内心的安宁平静,来达到养生保健目的。养生家指出: “静者寿,躁者夭”。所以平时生活中药节思少虑,不为过多事情担忧。医学入门保养说:“若不识尽天年度百岁乃去之机括,虽终日闭目,只是一团私意,静亦动也;若识透天年百岁之有分限节度,则事事循理自然,不贪、不躁、不妄,斯可以却病而尽天年矣。”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消除愁、忧、思、悲、惊、恐等不良情绪,可通过节制、宣泄、转移及情绪相胜等方法来实现。中老年人特别要节制郁怒和忧思。郁怒可使气血逆乱,忧思使气结伤脾,亦可影响气血的生化的运行。宣泄法

5、将郁结内心深处的不良情绪排解出去,以达到气机通畅,心情愉悦平和。转移法,指的是静下来反思,一分为二的分析利弊,化解矛盾;或用劳动、体育、艺术欣赏、旅游散步、换换环境等办法转移,驱散精神刺激。情感相胜法:是根据七情有相互克制关系而消除不良刺激的一种方法。根据五行生克制化关系,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古时医案有许多用情感相胜法治疗疾病的例子。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生活、工作有劳有逸,不妄作劳。三、人的的工作和生活中适当的劳作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但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律和适当的限度,作到劳逸结合。即所谓“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过劳会伤人,“劳

6、则气耗”。适度的运动,正常的睡眠、休息,能促进气血流通及保养精、气神,恢复体力和脑力,使人体的阴阳消长始终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劳逸太过,违背自然规律,损伤脏腑精气,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就容易导致疾病发生。养性延命录所说:“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食饮莫大愁忧”,以“久、强、大”突出了不能太过,就是坐、卧太久,也会伤气,使人肌肉松弛,懈怠无力。四、其它还有锻炼身体、睡眠的卫生保健,居处环境的卫生保健等。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睡前温热水泡脚,按摩涌泉穴,卧具舒适,睡卧避风(孙真人卫生歌:“坐卧防风吹脑后,脑后受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入风中,风中五内成灾咎”

7、),讲究卧姿(屈膝右侧卧为好),醒后保养(熨目运睛,叩齿咽津、梳发摩面等)。居处环境提倡洁净,“沟渠通峻,屋宇洁净,无秽气”,并要求“事事不妨亲身之”。【结语】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在中医学的观念中,养生能做到未病先防。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适寒暑,调精神,慎起居,节饮食,常运动以及食药养等常用养生方法都可达到保养身体、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参考文献】1 傅世垣. 中医药对保健的作用.20112郑子新. 谈中医药的科学性和价值.20073王承德.中医药与免疫功能.20034 钟冠菊. 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指导思想.20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