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心血管活动调节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70364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调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调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调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调节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调节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调节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心血管活动调节PPT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2,一、神经调节,1.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位于T15,分泌Ach,为胆碱能纤维。 星状神经节内换元,节后神经元胞体上的受体为N1型受体 节后纤维为肾上腺素能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NE被窦房结和心肌细胞膜上的1受体接受。,(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3,心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前纤维末梢释放Ach,(+ ) N-R (节后神经元膜上),节后纤维末梢释放NE,(+)-R (心肌细胞膜上),心率,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心房肌、心室肌收缩力,.,4,2)心迷走神经 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延髓的迷走神经

2、背核和疑核,为胆碱能神经元,释放Ach 。 节后神经元膜上为N型(菸碱型)受体,节后纤维也为胆碱能纤维。,Ach被窦房结、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毒蕈碱型)受体接受。,.,5,心迷走神经兴奋时:,节前纤维末梢释放Ach,(+)N-R (节后神经元膜上),节后纤维末梢释放Ach,(+) M-R (心肌细胞膜上),心率,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心肌收缩力,.,6,.,7,2.血管的神经支配(真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除外) 血管壁一般都有平滑肌分布,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纤维可分为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两大类。 1)交感缩血管神经 缩血管神经纤维都是交感神经纤维,其节前纤维释放乙酰胆碱。节后纤维释

3、放去甲肾上腺素(NE)。 血管平滑肌细胞有和两类肾上腺素能受体。 NE与受体结合,可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8,NE与受体结合,则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的能力较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强,故缩血管纤维兴奋时引起缩血管效应。 几乎所有血管都受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 2)舒血管神经 体内部分血管还接受舒血管纤维支配。舒血管神经纤维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人体骨骼肌内可能存在。交感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9,(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少数器官如脑膜、唾液腺、胃肠外分泌腺和外生殖器等的血管平滑肌还接受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 (二)心血管中枢 指与

4、心血管反射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1.延髓 是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 2. 下丘脑 是重要的整合部位 3.大脑 调节低位脑心血管神经元活动。,.,10,(三)心血管反射 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心血管反射来实现的。重要的有:,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其他,.,11,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 1)感受器 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 2)传入神经和中枢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颈动脉窦神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入延髓,和孤束核发生突触联系。,.,12,主动脉弓压力

5、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内,入延髓,到达孤束核。 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冲动到达孤束核后,可通过延髓内的神经通路使延髓腹外侧部的血管运动神经元抑制从而使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 孤束核神经元还与延髓内其它神经核团以及脑干其它部位如脑桥、下丘脑等的一些神经核团发生联系,其效应也是使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13,另外,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到达孤束核后还与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发生联系,使迷走神经的活动加强。 (3)反射效应 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中枢机制,使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下

6、降。 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迷走紧张减弱,交感紧张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回升。,.,14,1)感受装置 感受缺氧、CO2分压过高、H+浓度过高等。 2)传入神经与中枢 由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至延髓孤束核,然后使延髓内呼吸神经元和心血管活动神经元的活动发生改变。 呼吸加快加深(主要) 化学感受性反射在平时对心血管活动并不起明显的调节作用。只有在低氧、窒息、失血、动脉血压过低和酸中毒情况下才发生作用。,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15,缺氧 PCO2 PH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孤束核,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BP ,.,1

7、6,指血液和组织液中一些化学物质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调节作用。 这些体液因素中,有些是通过血液携带的,可广泛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有些则在组织中形成,调节局部组织血流。,二、体液调节,.,17,(一)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 血中的E和NE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 1.E E可与-R、-R结合 在心脏:,E -R,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力作用,HR 输出量 ,.,18,在血管,E的作用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R、-R的分布。 在皮肤、肾脏、胃肠道等器官的血管平滑肌上, -R在数量上占优势 在骨骼肌和肝的血管中,2 -R占优势,E -R,血管收缩,小剂量E 以兴奋 2 -R为主,大剂量E 也兴奋

8、-R,血管收缩,血管舒张,.,19,2.NE NE可与-R(主要)、1-R结合,但与2-R结合的能力较差。 在血管:,NE -R,血管收缩,PR ,BP ,NE 1-R,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力作用,HR 输出量,由于BP ,使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作用超过NE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故HR。,在心脏:,.,20,(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底物,在肝合成),肾素(酶,由肾球旁细胞分泌),血管紧张素(十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肺血管),血管紧张素 (八肽),血管紧张素酶 A,血管紧张素 (七肽),血管紧张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和肾上腺皮质细胞的血管紧张素受体 ,引

9、起相应的生理效应。,.,21,血管紧张素是活性很强的升血压物质。 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导致BP。 作用于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末梢的血管紧张素受体,使NE释放; 作用于CNS,使交感缩血管紧张性,最终使PR,BP。 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分泌醛固酮,促进Na+的重吸收,增加血量, BP。 刺激渴觉中枢,导致饮水行为。 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22,第四节 心血管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一、运动时心血管反应 二、心血管对运动训练的适应,.,23,一、运动时心血管反应,除了心率加快、输出量加大外主要讨论运动时的血管反应。 动力性负荷,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或变化不大 静力性负荷,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24,二、心血管对运动训练的适应,心脏 向心性增大左心室内腔增大(有氧项目) 离心性增大心室壁增厚(力量项目) 血压 研究资料不多。 没有显著影响。,.,25,作业题,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前、节后各为何种神经元?节后神经元胞体和心、血管上有何受体? 2.教材122的第5.6题。 下次课:胃肠道的功能与运动,/10/29,.,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