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课外古诗词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70287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课外古诗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课外古诗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课外古诗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课外古诗词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课外古诗词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课外古诗词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课外古诗词PPT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外古诗词简析,.,2,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3,译文:,战争的烽火逼近了京城,我的心中不禁热血沸腾 。 军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 。 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 。呼啸的寒风杂伴着战鼓之声。 宁愿做一名卒长去冲锋陷阵,也胜过我这样的一个书生。,.,4,问题:1、诗歌借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要表达怎样的主题?,直接抒发了自己愿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立功塞外的豪情壮志 。,.,5,问题2:赏析第三联采用的艺术手法?,“雪暗凋旗画,风多

2、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6,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7,月下独酌,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亮,和这身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

3、趁着美好的春光。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 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8,问题1: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诗眼就是“独”字,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问题2:谈谈你对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的理解。,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9,问题3:诗歌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诗人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

4、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10,羌村三首之三,翻译: 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客人来的时候,院子里的一群鸡正在乱叫争斗。 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 我把鸡驱赶到树上,才听到客人敲院门的声音。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 来的是四五个村中老人,特地来问候我长期远行归来的。 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手里都拿着器具,倒出来是清浊不一的酒。,.,11,“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父老们都谦称酒味太淡,并说是因为黄黍地无人耕种的缘故 兵革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之所以无人耕种,(是因为)战争还未停息,年轻人都去东边打仗了。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 我请求为父老们

5、唱一首歌,以表示对他们在艰难之中犹对我有这种深情的惭愧。 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一曲虽完,仰天长叹,座中各人都老泪纵横了。,.,12,简析羌,背景: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 主题:表达了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又表达了作者对动荡时局的悲叹。,.,13,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14,译文: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

6、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15,登楼简析,背景:这首诗写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上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有吐蕃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陕州事;随后郭子仪复京师,乘舆反正;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陷剑南、西山诸州。,.,16,“万方多难”暗示怎样一种社会景象?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万方多难”指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7、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在行文上,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 。属反衬手法。,.,17,颔联描述山河壮观 ,写出一种怎样的意境?,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18,颈联议论天下大势 ,表达作者怎样的信念?,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19,分析尾联,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

8、怀抱。 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20,小结:,当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危楼落日,忧端难掇,聊吟诗以自遣,如斯而已!,.,21,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

9、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22,翻译: 你没看见走马川在雪海边,黄沙扬起茫茫一片,一直连接到天上。轮台到了九月狂风整夜地呼啸,走马川的石头像斗一样大,随着风势被吹得满地乱滚。现在匈奴牧草茂盛军马正壮,金山西边,烟尘飞扬,汉家的大将就要出兵西征了。将军的金甲在夜间也不脱下,半夜行军,枪戈相互触碰。风头凶猛锐利,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马身上的毛挂着雪片仍然汗气蒸腾,五花马身上斑纹的汗气立即变成冰。在幕帐中起草檄文砚台里的水也凝结了。料想敌军听到汉军出征定会惧怕,不敢短兵相接来交战,将士们一定

10、可以在西门等候捷报。,.,23,赏析:,主题:诗人在诗中极力描写走马川一代环境的恶劣与艰苦,以此来衬托出征将士的英勇无畏,并预祝最后的胜利。,.,24,内容分析:,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 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 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25,1、诗中所描写的走马川一带环境特点如何?有什么作用?,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走马川一带环境恶劣与艰苦。 作用:以此来衬托出征将士的英勇无畏,.,26,人对细节刻画得入微而生动,请举例说说其作用。,“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

11、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27,写作技巧: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 , 全诗气势豪放,节奏急促有力,行文如流水,像进行曲一样激越豪壮。 诗人对细节刻画得入微而生动,如果不曾有过亲身经历与感受,是无法写得如此真切的。,.,2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一封

12、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返回首页,.,29,历史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后经他人说情,才改为被贬潮州。,.,30,学习,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被贬的原因,申述忠心,即景抒情,交代后事,返回首页,.,31,推敲诗句,1、表达出怎样的感情? 2、”横”、“拥”可以替换其他别的词语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横 拥,返回首页,.,32,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13、?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33,望月有感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时世艰难,岁逢灾荒,祖传的家业荡然

14、一空,兄弟们为生活所迫而流离失所,各奔东西。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战乱后田园荒芜,兄弟姐妹们辗转四处正在离别之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形影相吊孤零零如同千里单飞的鸣雁,离开故土而没有了根基,仿佛漫天飘飞的秋莲。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共望一轮圆圆的明月,此夜之中,分别五地的我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完全相同。,.,34,背景:在战乱时期兄弟离散 主题:写诗人兄弟姐妹流离异地的状况,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用意? 比喻。“千里雁”一喻表现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九秋蓬”一喻表现

15、思乡之情。从而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 品味“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望月而思乡,这种情怀在诗人那个时代是许多人都有的,诗人说出这一点,能引起散居异地的亲人们的强烈共鸣。,.,35,雁门太守行(边塞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

16、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36,本诗主题: 主题:这首诗描写并歌颂了守城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颈联中的“起”字能否改为“响”?试具体分析用哪个更好。 不能。“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一联,表现友军深夜驰援,驰援部队刚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号令,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声音低回沉重。“响”字着重强调声音的大小,而“起”字更具有动态,鼓面不起,声音就沉重低回。,.,37,请说说作者引用“黄金台”这个典故的用意。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时值青年的诗人已经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壮志。,.,38,请谈一谈这首诗的色彩表现艺术。 这首诗可以说是用奇异的色彩组成的,黑云、甲光、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系列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激烈的爱国感情。,.,39,卜算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