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专题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70222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0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候专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物候专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物候专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物候专题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物候专题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候专题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候专题PPT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气象物候,专题,.,2,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冻等),气象物候,.,3,气象物候,你知道哪些预知天气的方法?,.,4,看云识天气,.,5,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织全篇 的?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云和天气的关系。即如何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

2、么样的天气。,通读课文,整体感知,.,6,精读深思,细心品味,一、文章的第二部分(26段)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请仔细阅读该部分,完成下列表格。,.,7,高积云,积云,卷积云,卷云,天气情况,形 状,名称,阅读第三节,完成表格:,像羽毛、像绫纱,天气晴朗,像鳞波,一般不会带来雨雪,像棉花团,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像羊群,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8,阅读第四、五节,完成表格:,仿佛白色绸幕,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像毛玻璃,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布满天空,连绵不断的雨雪就要下降,形成高大的云山,马上就会下暴雨,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9,阅读第六节,完成表格:,晕,华,虹,霞,.

3、,10,二、这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请再认真地研读一遍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1)运用贴切的比喻:,“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精读深思,细心品味,.,11,(2)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3)用描写的语句:,“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

4、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12,三、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 用词准确又不雷同,准确地说明了变化速度之快。,文章的其他部分还有类似的语句,请找出来,认真读一读,注意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四、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精读深思,细心品味,.,13,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

5、蓑衣. 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拓展延伸,探究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14,拓展延伸,探究交流,从看云识天气到卫星测天气,说明人类己进入了现代科技观测天气的时代。你认为高科技条件下还有没有必要凭人们的经验来观察天气?,.,15,盘点收获,收藏经验,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方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平实说明:准确性、科学性 生动说明:生动性、形象性,.,16,.,17,卷 云,返回,.,18,卷积云,返回,

6、.,19,积 云,返回,.,20,高 积 云,返回,.,21,卷 层 云,返回,.,22,高 层 云,返回,.,23,雨 层 云,返回,.,24,返回,积 雨 云,.,25,日 晕,月 晕,返回,.,26,虹,.,27,霞,返回,.,28,大自然的语言,.,29,初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提示:课文可分为4个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第一部分(第13段),从四季的自然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介绍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是文章重要的说明内容。 第四部分(

7、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30,二读课文,研讨问题 1、阅读第一部分,试给“物候学”下一个定义。 物候学是研究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的一门学问。 2、为了介绍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都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列数字、举例子。(例句略)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四个因素,其语言标志是哪些词语。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四个因素。“首先”、“第二”、“第三”、“此外”。 4、研究物候学具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其次是“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虫害。,.,31,

8、思索质疑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兼用了平时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法来说明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阅读这篇文章的第一段以后,想一想:了解气象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如何运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自然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练地描绘了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由于农业生产主要是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水分、湿度、阳光等等,它的种植、生长、收获等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而不同的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所以可以根据气象物候情况作出判断,安排农业生产。物候现象体现着气候变化的规律,物候的来临受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有它的基本表现,只要

9、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变化,就能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32,写作特点 1、本文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生动形象,通俗易懂。,.,33,古诗词中的物候,专题 气象物候,.,34,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冻等),气象物候,.,35,诗中的物候,月、露、风、云、花、鸟都能传达大自然的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写成诗歌而

10、传之后世。 学习下面几首诗,看看分别揭示了怎样的自然规律:,.,36,诵读欣赏,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诗歌大意: 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天寒地冻。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仍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晚上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我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诗的前四句描写景物,极写边关的酷寒,以表现戍边将士为国御敌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诗的后四句刻

11、画人物,表现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戍边将士的英勇、警惕。从结构上看,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描写,正是为后四句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作铺垫,足见作者构思的匠心。,.,37,诵读欣赏,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大意】 黄河的滚滚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处,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了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何别吹奏那怀乡的折杨柳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衰草,春风从来也吹不到这儿。,.,38,【大意】 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被惊得高高飞起,敌军趁着夜色偷偷的溃逃。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战士们的弓箭刀枪。,诵读欣赏,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

12、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39,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大意】 竹林之外,有三两支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芦芽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季节啊。,诵读欣赏,【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三句写了六种景物,第一句写地面景,第二句写江上景,第三句写岸边景。这些景物都应当是画中所有的。但是苏轼的这首诗却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要靠经验和判断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而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

13、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40,1、根据大自然的语言中的物候学知识,你认为形成塞下曲六首(其一)中“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交流,2、作者在这里写的目的是什么?,从物候知识来讲,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五月是最热的夏至、小暑,而祁连山尚且如此寒冷,天气如此恶劣,其他季节可想而知。,.,41,2、竺可桢先生从物候学的角度,认为王之涣凉州词中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中“黄河”应作“黄沙”,并且引了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王维的“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等诗作证,说说你自己的看法?,探究交流,A:我认为“黄河远上

14、白云间”更合理。凉州词是一首诗,一篇文学作品。如果是“黄沙直上白云间”的话,就显得太过直白;而“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俪飞上云端,多么富有美感!尽管玉门关离黄河流域甚远,但文学是可以发挥想象的,可以虚构、夸张、移用。,B:我认为“黄沙远上白云间”更合理。从地理学角度分析,玉门关离黄河流域甚远,根本看不到“黄河”,何谈“远上白云间”?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当是当地实景,是事实。另外,“黄沙远上白云间”也描绘出一幅荒凉之景,与全文风格相协调。,.,42,3、数学家华罗庚针对卢纶的这塞下曲也写下了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

15、归,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探究交流,根据物候特点,北方大雪纷飞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飞。,华罗庚的质疑精神告诉我们:学习前人的经验,并不是说要拘泥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也应当怀疑与批评前人的结果。当然,怀疑与批评必须从事实出发。,从这件事情中你得到什么启发?,.,43,探究交流,4、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写的是几月的景象?你的根据是什么?,根据物候特点,桃花始开,江水变暖,蒌蒿遍地,芦苇发芽,应该是早春二三月的景色。,.,44,思索质疑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1、资料没有关于鸭对温度敏感的记载。苏轼看到画中有鸭,故说“春江水暖鸭先知”。鸭是水

16、陆两栖,在作者看来,它体会冷暖要比水中鱼敏感。 2、鸭有御寒的本能,对水温变化又十分敏感,所以只要春回水暖,自然就“先知”了。 3、桃花在春天开放,蒌蒿、芦芽和河豚都是江南春天的美味,宋代烹饪以蒌蒿、芦芽和河豚同煮,钱钟书认为,本诗前三句写惠崇画中的事物,末句写的是苏轼心里的想像。因此苏轼看到蒌蒿、芦芽就想到了河豚,“河豚欲上”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4、“河豚欲上”也可以理解为“春江水发,河豚向上游”。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上,这是从物候学角度作的解释。 根据3、4两点,诗意可以理解为:看到了蒌蒿满地、芦芽发出短芽,就想到(可以和这两种菜一同煮的)河豚正在溯江而上。,.,45,你还能说出一些诗歌中通过物候反映 时令的诗句吗?,拓展延伸,.,46,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