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考前增分指导一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1470218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考前增分指导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考前增分指导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考前增分指导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考前增分指导一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考前增分指导一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考前增分指导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考前增分指导一(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指导一“8大技法”破解选择题 小题巧做拿满分,选择题是当前高考必备的题型之一,主要考查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认识、判断、辨析、理解和应用等,具有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广、干扰性强、命题灵活性强、层次丰富、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等特点。要想迅速、准确地解答物理选择题,不但要熟练掌握和应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还要掌握下列解答物理选择题的基本方法和特殊技巧。,技法1直接判断法 【技法阐释】 通过观察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结果,直接判断,确定正确的选项。直接判断法适用于推理过程较简单的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如考查物理学史的试题等。,

2、【典例1】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引力常量G B.第谷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C.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D.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解析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概念,但没能测出G的数值,G的数值是由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故A错误;开普勒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

3、观点,并根据第谷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故B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故C错误;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D正确。 答案D,【点评】 物理学史是考试内容之一,熟记牛顿、伽利略、卡文迪许、库仑、法拉第等物理学家的成就,直接作出判断。,技法2筛选排除法 【技法阐释】 筛选排除法就是通过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或计算,将明显错误或不合理的选项一一排除的方法。筛选排除法主要适用于选项中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或有完全肯定、完全否定的说法的选择题。,【

4、典例2】 如图1所示,以MN、PQ为边界的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场宽为2L,高为L的正三角形闭合金属框由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围成,在外力作用下由图示位置被水平向右匀速拉过磁场区域,ab边平行MN且垂直金属框运动方向,取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则金属框中的感应电动势E、感应电流I,所施加的外力F及外力的功率P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图1,答案B,【点评】 运用排除法解题时,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若在其他题目中存在相互矛盾或者相互排斥的选项,则最多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要学会从不同方面判断或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推敲。,技法3图象分析

5、法 【技法阐释】 物理图象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的最佳工具,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的定性或定量关系,利用图象解题时一定要从图象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以及图线中的“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等诸多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利用图象解题不但快速、准确,能避免繁杂的运算,还能解决一些用一般计算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典例3】 有一种“猫捉老鼠”趣味游戏,如图2所示,D是洞口,猫从A点沿水平线ABD匀速追赶老鼠,老鼠甲从B点沿曲线BCD先加速后减速逃跑,老鼠乙从B点沿BED先减速后加速逃跑,已知猫和两只老鼠同时开始运动且初速率相等,到达洞口D时速率也相等,猫追赶的路程A

6、D与两只老鼠逃跑的路程BCD和BED均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猫能在洞口堵住老鼠甲 B.猫能在洞口堵住老鼠乙 C.两只老鼠在洞口都被猫堵住 D.两只老鼠均能从洞口逃离,解析因两只老鼠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清楚,所以无法进行计算,但可根据题中三者运动路程相等,画出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利用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相等来求解。根据猫与老鼠的运动情况可大致作出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知老鼠甲可以逃离洞口。,答案B,【点评】 在题中出现时间比较问题且又无法计算时往往利用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求解。画图时一定要抓住初、末态速率关系,利用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定性分析。,技法4逆向思维法 【技法阐释

7、】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由因到果的正向思维受阻,使求解过程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时,若能变换角度,把物体所发生的物理过程逆过来加以分析,又能领略到“柳暗花明”的意境。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叫逆向思维法。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逆向思维有过程逆向、时间反演等。,【典例4】 如图3所示,半圆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从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点斜向左上方抛出,到达半圆轨道左端A点正上方某处小球的速度刚好水平,O为半圆轨道圆心,半圆轨道半径为R,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A点正上方的水平速度为(),图3,答案A,【点评】 对斜上抛运动,若到达最高点的

8、速度为水平,则逆向等同为平抛运动。再者,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求某一个物理量,如果采用正向思维的方法,按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来计算,虽能求出结果,但费时较多,对于提高运算速度是不利的。但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将它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解,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技法5对称分析法 【技法阐释】 物理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对称表现为研究对象在结构上的对称性、作用上的对称性,物理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对称性,物理量在分布上的对称性及作用效果的对称性等。物理解题中的对称法,就是从对称性的角度去分析物理过程,利用对称性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典例5】 (多选)如图4所示,在两个等量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取A

9、、B、C、D四点,A、D两点与B、C两点均关于O点对称。A、B、C、D四点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A、EB、EC、ED,电势分别为A、B、C、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4 A.EAED,AB B.一定有EAEB、BA C.一定有AD、BC D.可能有EDEC,一定有BD,解析由对称性可知,A、D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两个等量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的O点,电场强度为零;在无穷远处,电场强度为零。可见从O点沿中垂线向两端,电场强度一定先增大后减小,一定存在电场强度最大的点P,从O到P,电场强度逐渐增大;从P到无穷远处,电场强度逐渐减小。由于题中没有给出A、B(或C、D)到O点的距离,

10、不能判断A、B(或C、D)两点哪点电场强度大,可能有EAEB,EDEC。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BA,根据对称性,一定有AD、BC,选项C正确,A、B、D错误。 答案CD,技法6极限思维法 【技法阐释】 在某些物理状态变化的过程中 ,可以把某个物理量或物理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作出科学的推理分析,给出正确判断导出一般结论,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限法一般适用于定性分析类选择题。例如假设速度很大(趋近于无限大)或很小(趋近于零)、假设边长很大(趋近于无限大)或很小(趋近于零)或假设电阻很大(趋近于无限大)或很小(趋近于零)等,快速分析。,【典例6】 (多选)(201

11、6西安模拟)如图5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有理想边界,用力将矩形线圈从有边界的磁场中匀速拉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 A.速度越大,拉力做功越多 B.线圈边长L1越大,拉力做功越多 C.线圈边长L2越大,拉力做功越多 D.线圈电阻越大,拉力做功越多,解析假设线圈的速度非常小,趋近于零,根据EBLv,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趋近于零,安培力趋近于零,拉力做功趋近于零,由此可知,速度越大,拉力做功越多,选项A正确;假设线圈边长L1非常小,趋近于零,根据EBLv,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趋近于零,拉力做功趋近于零,由此可知,线圈边长L1越大,拉力做功越多,选项B正确;假

12、设线圈边长L2非常小,趋近于零,根据功的定义式知WFL2,拉力做功趋近于零,由此可知,线圈边长L2越大,拉力做功越多,选项C正确;假设线圈电阻非常大,趋近于无限大,则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趋近于零,线圈所受安培力趋近于零,匀速拉线圈的拉力趋近于零,由此可知,线圈电阻越大,拉力做功越少,选项D错误。 答案ABC,技法7等效转换法 【技法阐释】 等效转换法是指在用常规思维方法无法求解那些有新颖情境的物理问题时,灵活地转换研究对象或采用等效转换法将陌生的情境转换成我们熟悉的情境,进而快速求解的方法。等效转换法在高中物理中是很常用的解题方法,常常有物理模型等效转换、参照系等效转换、研究对象等效转换、物理

13、过程等效转换、受力情况等效转换等。,图6 A.3mg B.6mg C.12mg D.15mg,答案D,【点评】 对于物理过程与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相似的题目,可尝试使用转换分析法,如本题中将鸡蛋和纸板转换为滑块滑板模型即可快速求解。,技法8二级结论法 【技法阐释】 二级结论是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熟记并巧用一些二级结论可以使思维过程简化,节约解题时间。非常实用的二级结论有:(1)平抛运动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2)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经过相同的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轨迹重合;(3)直流电路中动态分析的“串反并同”结论;(4)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改变极板间距离不影响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场强。,【典例8】 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C为电容器,电流表A和电压表V均可视为理想电表。闭合开关S后,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图7,A.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 B.小灯泡L变暗 C.通过定值电阻R1的电流方向自右向左 D.电源的总功率变大,效率变小,答案D,【点评】 有些二级结论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在使用这些二级结论时,必须清楚结论是否适合题给物理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