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作业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469238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作业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长江作业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长江作业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长江作业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长江作业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作业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作业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教法分析,教学方案设计,课外生活感悟,课堂互动探究,课前自主导学,当堂双基达标,课后知能检测,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标要求 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2.4规定的“辨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的要求。,课标解读 本课标要求识记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列举实例,分析任何事物内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能结合运动、静止、规律的实例,感受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能

2、运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分析情景材料,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运用规律的客观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知识,分析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些做法,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策略 课前:自主学习,调查搜集。学生阅读教材,搜集运动和静止的形式及表现、体

3、现物质和运动及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取得成效和违背客观规律受到惩罚的案例;了解教材材料中所涉及的人物的生活背景、观点等,提出困惑的问题。 课上:教学互动,合作探究判断运用,体验践行。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开展课堂探究,教师总结提升。最后,走进生活,学以致用。,新课导入建议 方式一:话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那么,这个物质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方式二:情景导入 从前,有一个人想要举办一个宴会,因为考虑到要用很多牛奶,他就想:“我如果从今天开始挤牛奶,日日积攒,多日之后就会攒得很多,那时

4、不仅多占奶罐,还有可能腐败变质。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牛奶继续留在牛肚子里,到举行宴会时一块挤出。此计甚妙!甚妙!”这个人为想出这么一个好主意而得意。为了让牛奶在牛肚子里攒多一些,他又把小牛犊牵到别处去喂养,以免牛犊吮吸牛奶。,过了一个月,宴会时间到了。这个人将蓄奶已久的母牛牵出来,要挤出那些存在牛腹中的牛奶招待宾客。可是任凭他怎么挤,也没挤出一滴牛奶。因为牛犊很久没有吃奶,他也没有每天挤取牛奶,母牛的奶就自然地干涸了。 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这件事情对我们有何启发?这件事情要求我们尊重事物运动的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教学地位分析 高二的学生感性认识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有了一定的理性思考

5、的能力,本课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且前一个框题的学习为本框相关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所以由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进行简单分析,是学生能够做到和感兴趣的。但是该框题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师通过学生参与探究互动,学会质疑,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所学的理论,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理论分析能力。,教学流程设计,注: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建议教师除已有“对应训练”和“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6、。,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和_。运动是_的、永恒的和_。,变化,过程,无条件,绝对的,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_的根本属性和_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_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固有,存在,物质,承担者,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

7、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因此,静止是有_、暂时的和_。,根本,条件的,相对的,(2)物质世界是_和_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和诡辩论。,绝对运动,相对静止,不变论,相对主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来说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换言说是“客观实在”怎么样的问题。,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必然的、_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_,也不能被消灭。 (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

8、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本质的,稳定的,意志,创造,3方法论要求 (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_规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_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违背,无能为力,规律的“变”:变,指的是规律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而变化;事物条件消失或产生、变化了,则相应的具体规律的作用随之消失或产生、变化。也即:规律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判断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因此静止根

9、本不存在,只是理论上的。( ) (2)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 (3)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 (4)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但不能创造一个新规律。( ),2思考:人们利用规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人们遭受巨大伤害。这告诉人们规律有好坏之分。这种认识对吗? 【提示】不能认为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积极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作用,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生积极作用的条件,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生积极作用

10、,造福人类。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1教材P31探究问题 【提示】(1)这句话揭示了自然界运动的规律性。 (2)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2教材P31探究问题 【提示】(1)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是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客观事物是运动的主体。 (2)没有。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教材P32探究问题 【提示】没有。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和故宫处于相

11、对静止之中。 4教材P32探究问题 【提示】欧布里德只看到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 5教材P33探究问题 【提示】根据元素的排列和出现的规律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6教材P33探究问题 【提示】(1)“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 (2)焦耳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7教材P34探究问题 【提示】(1)不能。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但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 (2)人类利用引力规律,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妙;认识了生

12、物变化规律,就能自觉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懂得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就能利用它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问题导思】 西北风带来了寒冷,几只蚂蚁慌慌忙忙地搬着一只螳螂腿,向自己的洞口走去。这段路不近,费尽了力气,才搬了一半路。它们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忽然说:“奇怪!这么重的东西这么远的路,往常总是满头大汗,可是今天却不怎么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只老蚂蚁懂得特别多,它郑重地说:“冬天就快到了。冬天一到,梧桐树叶落了下来、天气就冷了,到时候想找一点食物都是非常困难的。”这只老蚂蚁还告诉它们:最可怕的是蚂蚁的小细腿冻僵了,身体弱一点儿的会被冻死,强壮一点儿的也只能躲在洞里半死不活地度日如

13、年。而且冬天还会下雪。,小蚂蚁听了这些话感到的不是害怕,而是气愤。“我们同心协力想办法不让冬天到来!”老蚂蚁认为冬天迟早是要来的,而蚂蚁能做的只是想办法保护好自己。可小蚂蚁们认为老蚂蚁是没志气。小蚂蚁把螳螂腿丢在路上,就分头干起来了。有几只小蚂蚁爬上梧桐树,吐出口水涂在叶子的叶柄上,不让叶子落下来。有几只蚂蚁去寻找其他的伙伴来加入自己的阵营,抵抗冬天的到来。那只老蚂蚁自己每天出去搬些米粒、螳螂腿、苞谷等回来收藏在仓库里,准备过冬。,风越吹越冷,不久以后,冬天终于来了。树叶掉光了,蚱蜢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小蚂蚁支撑了一两天,终于冻得受不了了。有几只醒悟了,跟老蚂蚁挤在一起,向老蚂蚁要些食物充饥。

14、有几只不相信冬天会来的小蚂蚁,顶着北风走,最后冻僵在路上。,1请你指出材料中都存在哪些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提示】空气的运动(西北风);季节的变化;蚂蚁的爬行运动;树叶的飘落;小蚂蚁的醒悟(认识的变化)等。 2冬天的到来抵挡不住,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事物运动具有规律性,规律具有客观性。,3蚂蚁与冬天抗争,最后被冻死,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哲学启示? 【提示】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并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这种运动和变化具有规律性,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时要尊重客观规律。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我们就会

15、受到规律的惩罚。,【名师点拨】 1规律不等于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的是遗传规律。规律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2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变、改造、创造、消灭、发明规律等;但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利用、发现规律。 3人与规律的关系的实质就是主观与客观、思想与事物、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对应训练】 1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

16、的存在方式,【解析】“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体现了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因此选A。 【答案】A,2关于人与规律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规律具有客观性 B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C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或创造规律,【解析】本题考查人与规律的关系。A项本身正确,但没有说明人与规律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项说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应选。C项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错误;D项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错误。 【答案】B,3脑科学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D物质可以脱离运动而存在,【解析】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