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实验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68571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实验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生理实验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生理实验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生理实验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生理实验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实验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实验PPT课件(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实验一 视野及盲点的测定,【目的要求】 1、学习视野的测定方法,了解测定视野意义 2、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位置和 范围,2,.,【基本原理】 1、视野: 视野是单眼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空间范围。测定视野有助于了解视网膜,视觉传导通路及视中枢功能。正常人的视野范围鼻侧和额侧较窄,颞侧与下侧较宽。在相同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这可用特殊的仪器视野计测定。 2、盲点: 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部位)没有感光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引起视觉,故称为生理盲点。由于盲点的存在,视野中也必然存在盲点投射区,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盲点投射区,可计

2、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3,.,【实验器材】 视野计、视标、米尺、遮眼板、视野图纸、铅笔、白纸。,4,.,【实验步骤】 (一)视野的测定: 1、熟悉视野计结构及使用方法。 2、在光下,被测者下颌放于视野计托颌架上,眼眶下缘靠在眼眶托上,调节托颌架高度,使眼与弧架上小镜子在同一水平,遮住一眼,另一眼始终注视小镜子。 3、测者从弧架周边向中央慢慢移动白色视标,随时询问被侧者是否看见了白视标。当被测者说看到时,再将视标倒移一些,然后再向中央移动,如此反复一次。待测出一致结果后,记下弧架上度数,并标在视野图纸上。 4、将弧架依次转动45 , 重复上边测定,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纸上8个度数依次连接就得

3、白色视野范围。 5、按上述方法测出该眼一彩色视觉视野。,5,.,(二)、盲点的测定: 1、取白纸一张帖在墙上,在纸上与眼相平处画一“+”字 2、被测者立于纸前50cm处,用遮眼板遮住一眼,令受试者一只眼注视“+”字。实验者将黑色视标由“+”字中心向被测者颞侧移动。此时受试者被侧眼直视前方,不得转动。当受试者恰好看不见视标时,在白纸上标记视标位置。然后将视标继续向颞侧移动,直至又看见视标时记下其位置。这两点间的距离就是水平方向该眼盲点的投射直径。 3、从上述两个记号的中点起,沿各方向移动视标。指出并记下视标不能看到与能看到的交界点,然后以曲线连接各点,即得出一个不规矩椭圆圈,此区即为该眼盲点的投

4、射区。,6,.,4、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比例定理,可计算 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及盲点直径。 盲点直径=盲点投射区的直径15/500 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mm)= 盲点投射区与十字距离15/500,7,.,【注意事项】 1、测试颜色视野时,须以看清颜色为准。 2、照明要始终一致,被测试者必须背光而立,视野计背景最好是黑暗颜色。 3、测试一项后,受试者可稍微休息,以免眼睛疲劳而影响实验结果。 4、被测眼要与“+”字符号处于同一水平,并始终注视“+”字符号。,8,.,【参考值】 1、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呈椭圆形,垂直径7.5cm2cm,横径5.5cm2cm。 2、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在注视中心外侧15.5

5、cm,在水平线下1.5cm。 【思考题】 实验证明两眼都存在盲点,为什么平时我们注视物体时,却没有感到盲点的存在?,9,.,实验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及血型的鉴定 (一)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目的要求: 掌握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基本方法比色法,10,.,实验原理: 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很多,种沙里(sahli)比色法是其中一种。血红蛋白本身的色泽,常随所结合的氧量多少而改变,不便于比色。沙里比色法是用少许稀盐酸加入一定量血液中,酸不仅使红细胞膜破坏,而且使原来位于红细胞内亚铁血红素转变成高铁血红素,后者呈较稳定的棕色。将其用蒸馏水稀释后与血红蛋白测定计的标准色进行目测比色,即得每100ml血液所含的血

6、红蛋白数或百分率。,11,.,实验器材: 血红蛋白计、采血针、蒸馏水、0.1M HCL、一次性20ul定量毛细取血管、滴管、玻璃棒、75%酒精棉球、乙醚,12,.,实验方法与步骤: 1、了解血红蛋白计的构造: a、标准比色架 b、血红蛋白稀释管,13,.,2、用蒸馏水将血红蛋白(Hb)稀释管洗净,干燥备用。 3、用滴管加0.1M Hcl于血红蛋白稀释管内,到刻度“2%”或“10%”处。 4、采血:常规消毒指尖,用一次性刺血针刺破无名指尖。拭去第一滴血,待第二滴血流出一大滴时,用一次性毛细取血管吸血至刻度20ul(0.02ml即20 mm3)处。,14,.,5、血液与盐酸完全反应:使Fe2+ F

7、e3+(置10分钟)。 6、透光比色 7、加蒸馏水至颜色同标准色柱,15,.,注意事项: 1、吹血液入稀释管及洗净吸管时,应插入液面内,吹时不宜用力过猛,以免产生气泡。 2、蒸馏水逐滴加,以免过量稀释,玻璃取出比色。 3、一定要准确掌握进入稀释管内血液量(20ul)。,16,.,实验结果及分析: 附: 我国成年人Hb正常值:男:120160g/L或1216g/100ml血液 女:110150 g/L或1115 g/100ml血液 新生儿含量可达20g/100ml 以后减少,23个月最低,达9.5g. 思考题: 1、测定Hb含量实际意义?Hb具有什么功能?,17,.,(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目

8、的要求: 1、学习鉴定血型的方法 2、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掌握ABO血型鉴定的原理,18,.,实验原理: 血型是指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存在于红细胞膜外表面特异性抗原(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糖蛋白)来确定的,这种抗原或凝集原由遗传基因决定。血清中抗体或称凝集素,可与红细胞膜上不同的相应抗原结合,产生凝集反应,最后发溶血。由于这种现象,临床上在输血前必须进行鉴定血型,以确保安全输血。人类红细胞上已发现20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为Rh系统。本次实验介绍ABO血型鉴定。,19,.,实验步骤:玻片法 1、先取双凹玻片,标好姓名、A、B,然后滴加抗A、抗B血清各一滴,取牙签

9、一支,用其两头蘸血分别在A、B血清中搅拌,置015分钟后观察凝血现象。,20,.,结 果: 抗A凝集抗、B不凝集 A型血 因红细胞上有A 抗原 抗B凝集、抗A不凝集 B型血 因红细胞上有B 抗原 抗A、抗B凝集 AB型血 因红细胞上有A、B 抗原 抗A、抗B不凝集 O型血 因红细胞上无抗原,21,.,注意事项: 1、注意消毒,防止穿刺部位皮肤感染。 2、肉眼看不清楚凝集现象时,应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3、红细胞悬液和血清应新鲜,因污染可产生假凝集现象。,22,.,思考题: 1、已知某人为A型(或B型)血,在无标准血清情况下,可否对其他人进行ABO血型鉴定?如何进行? 2、如何区别血液中凝集与凝

10、固,其机理是否一样? 参考: 许多学者调查表明:中国人血型分别O型30.77% 、 A型 27.07%、 B型32.48%、AB型9.67%,23,.,实验三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间接法测定动脉血压的原理和方法,测定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 2、了解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24,.,【实验原理】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但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湍流时,则可发生所谓的“血管音”。测压时,用压脉带在上臂或手腕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在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当外加压力等于或稍低于动脉内的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

11、则在心脏收缩时,动脉内可有少量血流通过,而心室舒张时却无血流通过。血液断续地通过血管时,会发出声音。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的最小外加压力(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时的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当外加压力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血管内的血流连续通过,所发出的音调会突然降低或声音消失。在心室舒张时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即音调突然降低时的压力)相当于舒张压。 在正常情况下,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但是血压的稳定是动态的。人体的体位、运动、呼吸、温度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等因素对血压均有一定影响。,25,.,【实验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节拍器、冰水 【方法与步骤】 1、受试者准备

12、 2、放空压脉带 3、裹扎压脉带 4、放置听诊器 5、测量收缩压/舒张压,26,.,6、观察诸多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 (1)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对血压的影响 记录正常血压后,令受试者加深加快呼吸(是正常频率的1倍)1 min测压。(2)情绪对血压的影响 (2)待血压恢复正常后,令受试者回忆其最气愤的往事 1分钟测压 (3)肢体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拉开压脉带与血压计相连的橡皮管接头(不要取下压脉带)。令缠好压脉带的受试者按节拍器节律以5060次/ min的速度连续做蹲起运动3min,结束后取坐位测定运动后的血压。 (4)冰水刺激对血压的影响 待受试者恢复平静,让其将手浸入冰水中1 min测血压。,

13、27,.,【注意事项】 1、室内需保持安静,以利于听诊。 2、袖带不宜绕得太松或太紧。 3、上臂中段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压脉带应缚于肘窝以上。 【思考题】 1、实验结果表明什么问题,为什么? 2、测定动脉血压,为何上臂中段要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28,.,29,.,实验四 红细胞的溶解溶血作用,【目的要求】 1、学习引起红细胞溶解的各种实验方法。 2、观察红细胞的溶血现象。,30,.,【基本原理】 红细胞在高渗NaCl溶液中,会失去水分发生皱缩;在低渗NaCl溶液中,会因过多水分进入红细胞而膨胀,甚至破裂,使血红蛋白释出,称为红细胞溶解。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不同的抵抗力,即红细胞具有不同的脆性

14、,对低渗溶液抵抗力小,表示红细胞的脆性大,对低渗溶液抵抗力大,则表示红细胞的脆性小。 各种有机溶剂、酸、碱等都会使红细胞的膜发生溶解,称为红细胞的化学性溶血。,31,.,【动物与器材】 鸡、离心机、试管(16支)、试管架、吸耳球、2ml移液管、一次性注射器(2ml或5ml)、滴管、0.75%NaCl、0.1M HCl、0.1MNaOH、乙醚、1%肝素、蒸馏水、171mMNaCl。,32,.,【方法与步骤】 方法1:渗透性溶血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测定 (1) 取试管12支,从112分别标记后,排列在试管架上,按 教材P65表31配制各种浓度的NaCl溶液 . (2) 5%红细胞混悬液制备:取鸡血4m

15、l,加入盛有1%肝素 0.4ml的离心管中,充分混合,放入离心机中,按3000r/min、离心5min。取出后,弃去上清液,加入生理盐水,混合后再离心,然后再弃去上清液。同法重复一次,即得洗涤之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5%红细胞混悬液。 每支试管加入5%红细胞混悬液一滴,轻轻摇匀后于室温下静置2h后观察各试管之溶血情况。,33,.,(3)结果判断 从高浓度管开始观察: 不溶血:上层无色、透明,下层红色浑浊; 开始溶血:上层红色、透明,下层红色、浑浊而不透 明; 完全溶血:全部液体变红且透明。,34,.,方法2:化学性溶血 取试管4支,各盛5%鸡红细胞混悬液2ml,分别加入下列溶液,并观察红细胞在

16、各试管中的溶解现象: 1) 0.75%NaCl 1ml 2) 乙醚 0.2ml 3) 0.1M HCl 1ml 4) 0.1MNaOH 1ml 半小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溶液血情况,注意颜色与透明度。,35,.,【注意事项】 1、试管编号排列顺序切勿弄错、颠倒。 2、小试管要干燥,加抗凝血的量要一致,只加一滴。 3、在进行渗透性溶血配液要准确、无误。 4、加入血液后,轻轻摇匀溶液,切勿剧烈震荡。 5、抗凝剂最好为肝素,其他抗凝剂可改变溶液的渗透性。 【思考题】 1、产生渗性溶血和化学性溶血的机制有什么不同?,36,.,实验五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目的要求: 1、学习生理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 2、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实验方法。 3、学习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基本操作技术,.,37,实验原理: 蛙类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哺乳动物有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