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13.6光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1468464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13.6光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二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13.6光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二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13.6光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二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13.6光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二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13.6光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13.6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13.6光(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光,学案6 章末总结,专题整合,自我检测,网络构建,网络构建,光,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光路可逆,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入射角1、折射角2、折射率n,折射定律:n,光路可逆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全反射,条件: ; 临界角C的计算公式:sin C,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光 的 干 涉,双缝 干涉,条件:两列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情况相同的光 实验装置:双缝干涉仪 干涉图样:单色光是 、 的条纹.,明暗条纹的 产生条件,亮条纹:x 暗条纹:x,条纹间距:x,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薄膜干涉及应用,明暗相间,间隔均匀,k(k0,1,2,3,),(2

2、k1) (k0,1,2,3,),光的 衍射,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孔或障碍物的尺寸 衍射图样:单色光是明暗 、间隔 的条纹(与干 涉图样进行区分) 实例: 、 、,光的 偏振,偏振光与自然光的区别 偏振光的获得方法:用偏振片;使反射光与折射光垂 直,则它们都成为偏振光 偏振现象说明光是,可以与光的波,长相比,甚至比光的波长还小,相间,不均匀,单缝衍射,圆孔衍射,泊松亮斑,横波,光的色散,光的双缝干涉产生色散 光的薄膜干涉产生色散 光衍射时的色散 光通过三棱镜折射产生色散,激光,特点: 、 、 应用:光纤通信、激光测距、激光雷达、医疗“光刀”、 读盘、切割金属、激光育种、激光武器等,相干性强,平行

3、度好,亮度高,一、几何光学,专题整合,几何光学是以光线为工具研究光的传播规律,所以解决几何光学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光的传播规律”画出光路图,然后再利用几何学知识,寻找相应的边角关系.,例1一个半圆柱形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为R的半圆,AB为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如图1所示.玻璃的折射率为n .,图1,(1)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该表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AB上的最大宽度为多少?,解析在O点左侧,设从E点射入的光线进入 玻璃砖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恰好等于全反射 的临界角,则OE区域的入射光线经上表面折 射后都能从玻璃砖射出,如图甲所示.由全反射条件有,由几何关系有

4、 OERsin 由对称性可知,若光线都能从上表面射出,光束的宽度最大为 l2OE 联立式,代入已知数据得,(2)一细束光线在O点左侧与O相距 R处垂直于AB从下方入射,求此光线从玻璃砖射出点的位置.,解析设光线在距O点 R的C点射入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为,由几何关系及式和已知条件得 60,光线在玻璃砖内会发生三次全反射,最后由G点 射出,如图乙所示.,由反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得,射到G点的光有一部分被反射,沿原路返回到达C点射出.,答案见解析,二、测折射率的方法,测折射率常见的方法有成像法、插针法及全反射法,不管哪种方法其实质相同,由折射定律n 知,只要确定出入射角1及折射角2即可测出介质的折射率

5、.,例2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两个大头针A、B,在另一侧再竖直插两个大头针C、D.在插入第四个大头针D时,要使它_.图2是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痕迹,其中直线a、a是描在纸上的玻璃砖的两个边.根据该图可算得玻璃的折射率n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2,解析插在D点的大头针必须挡住C及A、B的 像,这样才能保证沿A、B的光线折射后经过C、 D;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以入射点O为圆心 作圆,分别交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于E、F,从E、F作法线的垂线交于G、H,用刻度尺量出EG、FH的长分别为6.5 mm、 4.0 mm,由公式 求出折射率.,答案挡住C及A、B的像1.6(

6、1.51.7都算对),三、光的干涉,1.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情况相同的光. 2.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当k时出现亮条纹;当(2k1) 时出现暗条纹(其中k0,1,2). 相邻亮(或暗)条纹间距:x . 3.双缝干涉图样的特点:单色光照射时为间距相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白光照射时为彩色条纹.,4.双缝干涉法测量光的波长:相邻亮(或暗)条纹间距x 得 . 5.薄膜干涉 (1)薄膜干涉中的条纹是从薄膜前、后两个表面反射的光在光源这一侧干涉形成的. (2)同一条纹上的点厚度相同,所以若用肥皂薄膜做实验,条纹为横条纹.,例3如图3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甲图为用绿光照射时的结果,a为中

7、央亮条纹,a为相邻亮条纹;乙图为换用另一种单色光照射的结果,a为中央亮条纹,a为相邻亮条纹,两次实验中双缝间距和双缝到屏的距离相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3,A.乙图可能是用红光照射,表明红光波长较长 B.乙图可能是用紫光照射,表明紫光波长较长 C.乙图可能是用紫光照射,表明紫光波长较短 D.乙图可能是用红光照射,表明红光波长较短,解析由题图知甲图中条纹间距大,由x 可知,在l和d相同的情况下,x大,则大;x小,则小;所以乙图中所用单色光波长较短,因紫光比绿光波长短,故选项C正确.,答案C,四、几何光学与光的本性的结合,几何光学和光的本性(例如干涉、衍射等)结合点是折射率n和光的频率f,n和

8、f间虽然不存在公式关系,但它们的大小存在对应关系:频率f越大,折射率n越大,再由cf找出与波长的关系,由波长关系可联系双缝干涉、光的衍射等现象的应用.,例4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AB为直径,O点为圆心.在 该界面内有a、b两束单色可见光从空气垂直于AB射入 玻璃砖,两入射点到O点的距离相等.两束光在半圆边 界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4所示,则a、b两束光() A.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光的传播速度大 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光的折射角大 C.从同一介质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向空气,若a光不能进入空气, 则b光也不能进入空气 D.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图4,解析

9、由于两束光的入射点到O点的距离相等,因此它们在半圆边界上的入射角相同,由于b光发生全反射,而a光能够折射,说明b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a光的全反射临界角,由n 可知,b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大于a光的折射率,b光的频率比a光的频率高,由v 可知,在同种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A项正确;,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光的折射程度大,折射角小,B项错误;,由于b光全反射临界角小,所以C项正确; 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频率低的波长长,干涉条纹间距大,D项正确. 答案ACD,自我检测,1,2,3,4,自我检测,1.(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结合)频率不同的两 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 一厚

10、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 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图5,1,2,3,4,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 板所需的时间 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 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解析根据题图知,单色光1的折射率较大,与单色光2相比,其波长较小,在玻璃中传播速度较小,临界角较小,通过玻璃的时间较长,选项A、D正确. 答案AD,1,2,3,4,2.(测定玻璃折射率)某同学利用“插针法”测 定玻璃的折射率,所用的玻璃砖两面平行.正确 操作后,作出的光路图及测出的相关

11、角度如图 6所示.(1)此玻璃的折射率计算式为n_(用图中的1、2表示);(2)如果有几块宽度大小不同的平行玻璃砖可供选择,为了减小误差,应选用宽度_(填“大”或“小”)的玻璃砖来测量.,图6,1,2,3,4,解析据题意可知入射角为(901),折射角为(902), 则玻璃的折射率为n ;玻璃砖越宽, 光线在玻璃砖内的传播方向越容易确定,测量结果越准确.故应选用宽度大的玻璃砖来测量.,(2)大,1,2,3,4,3.(光的干涉)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为使光屏上相邻的条纹间距增大些,可采取的措施是() A.换用缝距大些的双缝片 B.换用缝距小些的双缝片 C.适当调大双缝与屏的距离 D.适当

12、调小双缝与屏的距离,1,2,3,4,解析根据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间距表达式x 可知,减小d值和增大l值都能达到增大条纹间距的目的.,答案BC,1,2,3,4,4.(几何光学)如图7所示,某种透明物质制成的直角三棱镜ABC,A等于30.一束光线在纸面内垂直AB面射入棱镜,发现光线刚好不能从BC面射出,而是最后从AC面射出.求:,图7,1,2,3,4,(1)透明物质的折射率n.,解析由题意可知,光线从AB面垂直射入,恰 好在BC面发生全反射,光线最后从AC面射出, 光路图如图所示. 设该透明物质的临界角为C,由几何关系可知,1,2,3,4,(2)光线从AC面射出时的折射角.,解析由几何关系知:30,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