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62415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8.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莓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草莓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草莓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草莓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草莓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莓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莓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PPT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草莓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丰邦植物医院 杨加鑫 15553922666,.,2,草莓炭疽病,.,3,一、草莓炭疽病的危害症状,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草莓株叶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产生直径37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草莓秧苗成片萎蔫枯死;当母株叶基和短缩茎部位发病,初始12片

2、展开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虽然不出现心叶矮化和黄化症状,但若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未变色。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4,二、草莓炭疽病的发生特点,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草莓炭疽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中越冬。在田间分生孢子借助雨水及带菌的操作工具、病叶、病果等进行传播。 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5月下旬后,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草莓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易受病菌侵染,79月间在高

3、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迅速。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阵雨25天或台风过后的草莓连作田、老残叶多、氮肥过量、植株幼嫩及通风透光差的苗地发病严重,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草莓连作地,给培育壮苗带来了严重障碍。,.,5,三、草莓炭疽病防治措施,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6,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育苗地要严格进行土壤消毒,避免苗圃地多年连作,尽可能实施轮作制。 控制苗地繁育密度,氮肥不宜过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 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叶及老叶以及带病残株,并集中烧毁,减少传播。 对易感病品种可采用搭棚避雨育苗,或夏季高温

4、季节育苗地遮盖遮阳网,减轻此病的发生危害。,.,7,2、化学防治,.,8,铜制剂:波尔多液、喹啉铜、松脂酸铜等,保护剂,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克菌丹、百菌清、福美双等,植物未染病之前施用杀菌剂消灭病菌或防止病菌侵入,以使植物得到保护。具有保护作用的杀菌剂称之为保护性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杀菌谱广,不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9,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应注意的问题,必须在发病以前使用,发病后使用效果不明显。 没有内吸性,施药必须均匀周到,不留死角。 最好加有机硅或者植物精油助剂。,.,10,治疗剂,内吸性治疗性杀菌剂是指病菌侵入作物后或作物发病后,施用的杀菌剂能渗入到作物体内或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传

5、导,对病菌直接产生作用或影响植物代谢,杀灭或抑制病菌的致病过程,清除病害或减轻病害。 常见的防治炭疽病的内吸性杀菌剂有: 咪鲜胺 抑霉唑 溴菌腈 苯醚甲环唑 戊唑醇 丙环唑 吡唑醚菌酯 嘧菌酯 肟菌酯等 内吸性杀菌剂杀菌性强,治疗效果好,但易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11,植物免疫诱抗剂,植物免疫诱抗剂,像疫苗一样,在作物发病前使用激活提升作物对某一类病害的抵御能力,达到避免或减少病害的目的。 核心优势在于:持效期长、安全性高、很难产生抗药性。 注意事项:必须在作物发病前使用。,.,12,杀菌剂混配原则 选用2-3种混配使用,延缓抗性、相互增效,可以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13,铜制剂,起

6、源于1885年,距今100多年历史,法国果农为防止路人偷吃葡萄,在葡萄上喷洒硫酸铜与石灰混合溶液,无意中开启了现代农药的先河,诞生了人类第一个化学药剂-波尔多液。 铜制剂喷施后,会在叶片表面缓慢释放铜离子,铜离子与病原菌接触后,对病菌产生氧化杀菌作用,进而阻止病菌侵染。 铜制剂的杀菌活性,取决于铜离子的浓度,铜制剂的安全性和持效期,取决于铜离子的释放速度。如波尔多液喷施后,铜离子释放速度受天气影响,湿度越大释放速度越快,这就是波尔多液在多雨季节使用时容易产生药害的原因。,药剂分析(保护性杀菌剂) 优势: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可同时防治多种病害。缺点:必须在发病前使用,发病后使用效果不佳。,.,14

7、,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作用机理完全一致,杀菌谱广,对草莓的炭疽病及大部分其他真菌性病害均有防治效果,持效期较长,但不具内吸性,因此喷雾必须均匀周到。 代森锰锌在这三个药剂中,防治效果占优势,持效期更长。 丙森锌和代森联的防治效果不及代森锰锌,但安全性更佳,在防病的同时,还可以发挥一定的补锌作用。,.,15,百菌清,百菌清上市于1963年,目前全球第三大保护性杀菌剂,混配性强。先正达很多产品基本选择百菌清复配。 无内吸传导作用,但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被雨水冲刷,悬浮剂黏着性更好。,.,16,克菌丹,以保护为主导的有机硫类杀菌剂 触杀和一定的治疗作用 持效期和防治效

8、果跟代锰没有区别,使用成本高 安全性和混配性优于代森锰锌,.,17,福美双,最早被科学家发想的有机合成杀菌剂品种在农业应用已有80多年历史。 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在温度高的时候会挥发有效成分进行杀菌。草莓育苗后期叶片数量多,喷药很难打透,这时可以利用福美双蒸汽压高的特点挥发出有效成分杀灭部分药剂接触不到的病菌。,.,18,药剂分析(内吸性杀菌剂),1、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是防治草莓炭疽病最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其涵盖品种很多,但是作用机理差不多。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药液喷施在作物上,很快即被吸收。根部施药,可被根部吸收并向上传导到地上部分。叶面喷施后,可从已受药部位向叶尖端传导,叶鞘受药能

9、向叶部输导。但是叶片受药后不能向下输导。输导仅限于同一张叶片,不能转移到其他叶片。 试验证明,在草莓叶子上滴三滴三唑类杀菌剂药液,一天内即可覆盖整个叶片。 使用时注意草莓的生长时期和使用浓度,除了苯醚甲环唑外其他三唑类过早使用会抑制草莓匍匐茎的抽发。,三唑类杀菌剂的生长抑制作用对于防治草莓炭疽病也是一种极大的优势,在高温多雨季节,草莓苗茎叶幼嫩很容易受炭疽病的侵染,而防治炭疽病除了杀菌外,更主要的是合理控旺,控旺可增加草莓苗茎叶的木质化程度,这也是三唑类杀菌剂的优势。,.,19,哪双手更能抵抗病菌感染?,.,20,草莓上常用三唑类杀菌剂种类,03,氟硅唑,07,烯唑醇,.,21,三唑类农药对草

10、莓的生长抑制排序(前重后轻) 氟环唑烯唑醇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腈菌唑苯醚甲环唑,三唑类农药对草莓的影响,三唑类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药效排序(前强后弱) 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烯唑醇氟环唑,.,22,2、咪唑类杀菌剂(咪鲜胺、抑霉唑),咪鲜胺是防治草莓炭疽病使用最多的杀菌剂,成本低,无内吸性,有传导性,对草莓炭疽病高效,抑霉唑跟咪鲜胺是一类杀菌剂,很多人通过字面常认为是三唑类杀菌剂,有内吸传导作用,对炭疽病高效,.,23,3、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24,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这两种药都具有保护性和治疗性,持效期长,防病范围广,除了防治炭疽病外,草莓叶斑病、褐斑病

11、也有不错的效果。 这两种杀菌剂除了杀菌外,还具有保健作用,都可以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氮肥吸收,减少植物呼吸作用,增加作物净光合作用,可提高植物抗高温、低温、涝害的能力。 虽然这两种杀菌剂都具有保护作用,但不是保护性杀菌剂,连续使用很容易产生抗性,.,25,嘧菌酯,具有内吸渗透性,能够在叶片中流动,也可以通过根部吸收传导到草莓植株的各个部位。防治草莓炭疽病除了喷雾外也可以灌根或滴灌,同时有助于增加植株长势的作用。 嘧菌酯的强项在于渗透性,不能和乳油、有机硅、有机磷等渗透性太强的农药混用,否则很容易出现药害的风险。,.,26,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内吸性不如嘧菌酯,只能在叶面局部渗透,因此一般只用于茎叶喷雾使用。内吸性不如嘧菌酯,对炭疽病的活性高于嘧菌酯。,/10/29,.,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