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1课时课件 鲁教版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462270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1课时课件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1课时课件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1课时课件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1课时课件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1课时课件 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1课时课件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1课时课件 鲁教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_的运动。,太阳,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_。,逆时针,顺时针,一个恒星年,4.轨道与速度,慢,南,冬,【深度思考1】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_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_。示意图如下:,赤道平面,2326,赤道,黄道,高效速记 (1)“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

2、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基本不变” 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2.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之间往返运动。 (2)决定了五带的范围:_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_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6月22日,3月21日,9月23日,12月22日,回归线,极圈,(3)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_之间有直射现象。 _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3、。,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深度思考2】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 提示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图示法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特点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春、秋分,冬至,(2)特点分析,昼长夜短,越长,越短,北半球各地,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昼短夜长,越短,北半球各地,极夜,3月21日,昼夜平分,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_,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_。,等长,越小,(2)纬度分布规律,夜长,平分,越大,愈多,昼长夜短,

4、越长,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_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最大,点拨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上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_。 (2)季节变化:,递减,北回归线,南半球

5、,南回归线,北半球,【深度思考3】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些信息能够指示“正午”太阳高度?,提示能够指示“正午”太阳高度的信息很多,如当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位于一天中最南或最北(极夜地区除外)位置的高度、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等。,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1)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_的变化而变化。 (3)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季节,2.五带的划分,北温带,热带,南温带,考点一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看昼夜弧长定昼夜长短,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

6、求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如图示),第1课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示),3.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定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如图示),4.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定极昼、极夜范围和变化,(1)太阳直射点纬度与

7、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见上图),5.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日出、日落方位,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2017南通一模)下图为“四地连续2个月昼长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连续两月最可能是() A.1月、2月 B.4月、5月 C.6月、7月 D.9月、10月 (2)在图示月份的某一天,四地中() A.地日落地方时最早 B.地正午日影朝向

8、南方 C.地的昼夜时差最大 D.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解析第(1)题,四地连续两个月,昼长都是大于12小时,且昼越来越长。这表明四地皆位于同一半球。若都在北半球,则4月、5月符合条件。若都是南半球,则无符合条件的月份。第(2)题,根据四地白昼长度及其变化幅度可知,四地纬度由低到高分别是。故而地日落最早,地正午日影朝向正北方,地昼夜时差最大,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答案(1)B(2)D,1.昼夜长短的判读技巧,(1)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判断 若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则该地昼长夜短。 若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则该地昼短夜长。 (2)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 若日出东北,日落西

9、北,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则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则全球昼夜等长。,(3)根据晨昏线走向判断(如下图阴影表示夜),2.利用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某一天昼夜长短的不同反映出各地的纬度高低。 (1)昼长大于12小时的,昼越长纬度越高;昼长小于12小时的,昼越短纬度越高。 (2)如果一地大于12小时,一地小于12小时,比较两地与12小时的时间差,相差时间越大,纬度越高。如果某地昼长与12小时的时间差为12小时(12小时),则该地位于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夜)。极昼(夜)区内的地点不能采用此方法比较。,考法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判断与应

10、用 (2016上海地理,5)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解析由材料可知,在连续3个月,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在递减;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计算,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选D正确。 答

11、案D,下图所示的是我国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时的太阳光线,该日该楼盘南面阳台能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长为9小时40分钟。据此回答(1)(2)题。,(1)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A.上海 B.北京 C.成都 D.乌鲁木齐 (2)该地该日昼长约为() A.9小时40分钟 B.10小时40分钟 C.12小时40分钟 D.13小时40分钟,考点二昼夜长短的计算,解析第(1)题,该楼盘位于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当北京时间为15时时,该地太阳光线从南偏西40直射阳台,说明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2小时40分14时40分,与北京时间相差20分钟,从而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为115E,所以B正确。第(2)题,首

12、先以二分日为例计算南北阳台光照时间。二分日昼长12小时,日出正东,当太阳光线东偏南40时,南阳台才能被太阳光照到,结合地球自转速度可知,需要时间2小时40分钟,据此可以计算出南阳台二分日时被阳光照射的时间为9小时20分钟。该日南面阳台太阳能够照射的时间为9小时40分钟,比二分日长20分钟,说明下午太阳照射时间比二分日长20分钟,则昼长比二分日长40分钟,为12小时40分钟。 答案(1)B(2)C,1.常规计算,(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这里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不必要求是地方时,但

13、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所用的时间要统一,如都是北京时间或都是伦敦时间),昼长时数(12:00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00)2 夜长时数(日出地方时0)2(24:00日落地方时)2 (3)特殊地点的昼长确定: 赤道上,昼长夜长12小时; 极昼区,昼长24小时,夜长0;极夜区,昼长0,夜长24小时。,2.规律推断,(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 (3)利用时间的对称性计算: 相对于夏至日或者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同的;相对于春分日或者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如下图:,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考法利用对称规律计算昼长 (经典高考题)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10小时 B.11小时C.13小时 D.14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