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卷(答案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460363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考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卷(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常考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卷(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考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卷(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考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卷(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考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卷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各图中表示了x,y 两种变量,其中两种变量成正比例的是()。 A. B. C. 2小明和小华是同班同学,小明中午回家吃饭,小华在班上吃中饭。下面()图描述的 是小明一天的情况。 A. B. C. D. 3如图是小月放学后的活动情况。下面的描述中()与图意不相符。 A. 学校到书店的距离是300m B. 小月放学后在书店停留了12 分钟 C. 小月从书店离开返回家一共用了24 分钟D. 小月放学后到家期间一共是42 分钟 4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 吨时,每吨价格为2.5 元;当用水量超过6

2、 吨时,超 过的部分每吨价格为3 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是()。 A. B. C. D. 5乐乐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茶厂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第一天她参加采茶叶体验活 动上午采茶叶2 小时,吃过午饭后接着采茶叶3 小时下面能较准确地描述这件事的是 图() A. B. C. D. 6按规律填数:2,3,5,9,( ),33, 。 A. 13 B. 15 C. 17 D. 30 7星期六小明和家人从家中出发,乘车0.5 小时后,来到离家10 千米远的植物园,游览 1 小时后,走出植物园,休息1 小时,然后乘车0.5 小时返回家中。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中,()描述了这一活动的过程。

3、A. B. C. 8按规律 1,8,27, 125,括号中的数应为() A. 30 B. 64 C. 80 D. 100 9找规律填空3、5、8、10、 13、( )、18、20 A. 14 B. 15 C. 16 D. 17 10图是一辆面包车和一辆货车的运行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出发时货车在面包车前50 千米处 B. 经过 2 小时货车追上面包车 C. 货车平均速度为37.5 千米 /小时D. 面包车平均速度为12.5 千米 /小时 11在下图中,矩形方框内有()个三角形 A. 12 B. 13 C. 16 D. 15 12某校举行趣味运动会,甲、乙两名学生同时从A 地到 B

4、 地,甲先骑自行车到B 地后跑 步回 A 地,乙则是先跑步到B 地后骑自行车回A 地 (骑自行车速度快于跑步的速度),最后 两人恰好同时回到A 地,已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快,若学生离开A 地的距离 S与所用时间t 的关系用图像表示如下(实线表示甲,虚线表示乙),则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3下边是一个人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骑车人9 时离开家, 15 时回家, 根据图回答问题。 这个人离家最远的距离是_千米。 返回时这个人骑车的速度是每时_千米。 14如图,第4 个图形是由 _个小正方形拼成的,第8 个图形是由 _个小正 方形拼成的。 15观察下

5、面的点阵图规律,第9 个点阵图中有 _个点。 16 (1)1、4、7、10、13、16、_、_; (2)1、2、4、7、11、16、_、_; (3)2、3、5、8、_、17、23、_; (4)2、4、8、14、22、_、44、_; (5)1、1、2、3、5、8、 _、21、 _; (6)_、30、_、14、9、6、5; 17 按规律填数。 9 ,16,23,_,37,_, 2 ,8,32, _,_,_, 18为庆祝 “ 六一 ” 儿童节,乐乐幼儿园举行用火柴棒摆“ 金鱼 ” 比赛。如图所示: 按照上面的规律,摆5 条 “ 金鱼 ” 需用火柴棒_根,摆n 条 “ 金鱼 ” 需用火柴棒 _根。 1

6、9按照下面的方法用小棒摆正六边形。 摆 4 个正六边形需要_根小棒;摆10 个正六边形需要_根小棒 ;摆 n 个正六 边形需要小棒 _根 20找规律,填一填 1,3,7,15,31,_,_ 三、解答题 21有两根蜡烛,一根比较细,长30 厘米,可以点3 小时,一根比较粗,长20 厘米,可 以点 4 小时;同时点燃这两根蜡烛,几小时后两根蜡烛一样长? 请你仔细观察图1 中蜡烛燃烧的图示,然后把蜡烛燃烧的情况表示在图2 的方格图中 请将图 1 图 2 两个图画在同一幅图(图3)中,请写出点燃几小时后两根蜡烛一样高? 此时的高度是多少? 22用小棒按下面的方式拼图形。 (1)如果按下面的规律拼成5

7、个这样的五边形,一共要用_根小棒。 五边形 个数拼成的形状 小棒根数 15 29 313 417 (2)接着拼下去,一共用了57 根小棒,你知道一共拼成了多少个五边形吗? 23一张桌子可以坐6 人,两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10 人,三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14 人。 像这样共几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50 人。 24圈出横线上要摆的图形。 25找出不符合排列规律的图形,在下面画“ F”,并在后面括号内换上正确的。 26如图 1,某容器由A、B、C 三个长方体组成,其中A、B、C 的底面积分别为25 平方 厘米, 10 平方厘米和5 平方厘米,C 的容积是容器容器的(容器各面的厚度忽略不 计),现在以速度V(

8、单位:立方厘米每秒)均匀地向容器注水,直到注满为止。图2 表 示注水全过程中容器的水面高度(依次注满A、B、 C)(单位:厘米)与注水时间t(单 位:秒)的关系。 (1)在注水过程中,注满A 所用的时间是 _秒,再注满B 又用了 _秒; (2)注水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立方厘米? (3)容器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 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解答】下面各图中表示了x, y 两种变量,其中两种变量成正比例的是 故答案为: B。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 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9、,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 图形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据此判断。 2B 解析: B 【解析】 【解答】根据分析,描述的是小明一天的情况。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明每天早上要上学,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家路程在增加,到达 学校时,离家最远,然后在学校学习,这段时间,离家路程不变,接着中午放学回家,随 着时间的推移,离家路程越来越短,到达家里后,要吃午饭,这段时间路程没有变,然后 再去上学,再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路程不变,最后放学回家,据此选择合适的图。 3B 解析: B 【解析】 【解答】如图是小月放学后的活动情况。下面的描述中,小月放学后在书店停留 了 12 分钟与图意

10、不相符。 故答案为: B。 【分析】观察图可知,横轴表示时间,每段表示6 分钟,纵轴表示路程,每段表示 100m,由图可得:学校到书店的距离是300m,小月放学后在书店停留了6 分钟,小月从 书店离开返回家一共用了24 分钟,小月放学后到家期间一共是42 分钟,据此解答。 4C 解析: C 【解析】 【解答】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 吨时,每吨价格为2.5 元;当用水量 超过 6 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价格为3 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是 。 故答案为: 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用图像表示变化关系,水费的增加随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用 水量超过6 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

11、价格比6 吨内明显上升,所以折线也明显上升,据此判 断。 5D 解析: D 【解析】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采茶叶的时间在折线统计图中,是上升的线段;吃饭 的时间在折线统计图中,应该是平缓的线段;吃过午饭后接着采茶在折线图中,是上升阶 段。 所以比较准确地描述这件事的是图形D。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可知,采茶时,折线向上,休息时,折线向右平行于横轴。根据 折线的走势判断。 6C 解析: C 【解析】 【解答】 22-1=3 ; 3 2-1=5 ; 5 2-1=9 ; 9 2-1=17 ; 17 2-1=33. 故答案为: C. 【分析】观察可知,此题的规律是:前一个数2-

12、1= 后一个数,据此规律解答. 7A 解析: A 【解析】 【解答】下面的统计图中,A 图描述了这一活动过程。 故答案为: A. 【分析】观察图可知,小明和家人从家中(起点0)出发, 0.5 小时到达离家10 千米的植 物园,在植物园内外分别游览1 小时和休息1 小时,此时,时间经过2.5 小时,路程仍然 是在 10 千米的地方,然后乘车从10 千米的地方经过0.5 小时回到家中。此时,时间经过 了 3 个小时。由此得出,图A 是正确的描述。 8B 解析: B 【解析】 【解答】 444=64 故答案为: B 【分析】第一个数字是3 个 1 相乘,第二个数字是3 个 2 相乘,第三个数字是3

13、个 3 相 乘,第四个数字是3 个 4 相乘,这样计算出第四个数字即可. 9B 解析: B 【解析】 【解答】 13+2=15 故答案为: B 【分析】相邻的两个数的差依次是2、3、2、3、2、3 ,所以13 与 10 的差是3,那么 13 与后面相邻的数的差是2,所以用13 加上 2 就是 13 后面的数字 . 10A 解析: A 【解析】 【解答】 A、0 时两车的距离相差50 千米,所以出发时面包车在货车前50 千米 处;此选项错误; B、面包车与货车的交叉点对应的时间是2,所以经过2 小时货车追上面包车,此选项正 确; C、货车的平均速度:75 2=37.5( 千米 /小时 ),此选项

14、正确; D、面包车的平均速度:25 2=12.2( 千米 /小时 ),此选项正确 . 故答案为: A 【分析】根据出发点所对应的距离确定两车出发时的距离;2 小时时,货车追上面包车, 货车行了75 千米,面包车行了25 千米,求出速度后即可做出判断并选择出错误的选项即 可. 11C 解析: C 【解析】 【解答】 44=16( 个) 故答案为: 16 【分析】三角形的个数=图形个数 图形个数,那么第四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就是44. 12A 解析: A 【解析】 【解答】因为,甲开始是骑车后跑步,乙是先跑步后骑车, 所以,甲原来的速度比乙的快,甲先到达目的地,乙后到达目的地,甲返回时用的时间 长,乙返回用的时间短, 所以, A 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 A. 【分析】根据题意先确定出哪条线表示的甲、哪条线表示的乙,再根据他们的速度快慢确 定他们的行驶路线,然后再进行解答. 二、填空题 1320;10【解析】【解答】 最多的距离是20 千米所以这个人离家最远的 距离是 20 千米; 202=10(千米);返回时这个人骑车的速度是每时10 千 米【分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最高的线段对应的是20 千米这 解析: 20;10 【解析】 【解答】 最多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