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和婚育医学-文档资料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57254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疾病和婚育医学-文档资料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精神疾病和婚育医学-文档资料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精神疾病和婚育医学-文档资料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精神疾病和婚育医学-文档资料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精神疾病和婚育医学-文档资料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疾病和婚育医学-文档资料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疾病和婚育医学-文档资料PPT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8/8,1,.,与婚育有关的精神疾病,1、精神分裂症 2、心境障碍 3、神经症 4、人格障碍 5、精神发育迟滞,2020/8/8,2,.,精神障碍的病因,(一)生物因素 1、遗传:常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致病。 2、感染:包括全身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其它系统的感染均可引起精神障碍。 3、化学物质:如成瘾物质海洛因、吗啡、大麻;酒精;医用药品如阿托品、异烟肼、利血平等;工业毒物如苯、有机汞、重金属;农药等 4、脑和内脏器官疾病: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脑变性疾病等;肺、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内分泌、代谢疾病等均可引起精神障碍。,2020/8/8,3,.,精神障碍的病因,

2、(二)心理因素 1、心理素质:童年早期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可形成某些精神障碍的易感素质,如神经质特征突出的容易产生各种神经症性障碍;精神质特征突出的容易产生精神病性障碍。 2、心理应激:通常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重大事件。能引起心理应激的生活事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对接受者有重要的利害关系,关系越密切,应激越强烈,B达到足以激发喜、怒、忧、惊、恐等剧烈情绪反应的强度或频度。心理应激对于健康的人并非都是有害的,对心理素质不健全的人容易发病导致急性应激反应或创伤后应激反应。,2020/8/8,4,.,精神障碍的病因,(三)社会因素 个体处在经常变动的社会环境中,在生命不同时期接受不同的社会影响,如幼年期

3、主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入学后受学校环境、老师、同学的影响,进入社会后受到社会影响范围更大、变化更多情况更复杂。 1、社会文化:如精神分裂症城市患病率 高于农村;老年痴呆低文化高于高文华地区。 2、社会变迁:城市化、工业化、移民的迁徙等。 3、社会压力: 4、社会支持:是指人际关系对应激的有害影响所起的保护作用。,2020/8/8,5,.,一、精神分裂症,2020/8/8,6,.,定义: 一组病因未明,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且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病程迁延的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 特点: 1、病因未明、一组疾病 2、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 3、缓慢起病、病程迁延 4、临床常见

4、,2020/8/8,7,.,流行病学,1、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1左右 2、发病高峰集中在成年早期。 3、我国终生患病率6.55左右。 4、女性患病男性。 5、城市患病农村。 6、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2020/8/8,8,.,病因及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 (1)家系调查、 (2)双生子研究、 (3)寄养子研究 2、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异常: (1)尸解研究 (2)CT和PET研究 (3)威斯康星卡片归类试验 3、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 (1)多巴胺假说 (2)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3)五羟色胺假说,2020/8/8,9,.,临床表现,早期表现: (1)性格改变:性格反常、敏感多疑,或

5、沉湎于脱离现实的幻想。 (2)类神经官能症:失眠,工作学习能力下降,可有强迫、疑病观念,2020/8/8,10,.,临床表现,(一)感知觉障碍 1、言语性幻听 1)评论性幻听 2)争论性幻听 3)命令性幻听 2、思维鸣响和思维化声 3、假性幻觉,2020/8/8,11,.,(二)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1、妄想: 2、被动体验 3、思维联想障碍 4、思维贫乏,临床表现,2020/8/8,12,.,临床表现,(三)情感障碍 1、情感淡漠或平淡: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不协调是其重要特征。 2、情感倒错,2020/8/8,13,.,临床表现,(四)意志与行为障碍 1、意志减退:病人活动减少,行为

6、被动、退缩,对社交、工作、学习缺乏要求,不主动与人来往,行为懒散。 2、紧张综合症 如蜡样屈曲、空气枕头,2020/8/8,14,.,临床表现,缓解期表现 1、残留少部分精神症状 2、自知力不全,2020/8/8,15,.,病程与预后,病人的转归有痊愈、显著好转、未愈三类,每类各占1/3 一部分病人长期住院或反复入院治疗。,2020/8/8,.,16,二、心境障碍,2020/8/8,17,.,定义: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特征是: 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或原发的症状,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轻者

7、无精神病性症状,对社会功能影响较轻,重者可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对社会功能影响较重;多为间歇性病程,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病程。,2020/8/8,18,.,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遗传因素 目前多倾向于多基因遗传模式。 (二)神经生化因素 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及相应的受体功能改变有关。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增高与躁狂有关。 (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异常: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异常。,2020/8/8,19,.,(四)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境障碍尤其是抑郁发作密切相关,个体在经历了

8、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生活事件后6个月内,抑郁发作的危险系数增加6倍。 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有,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重病或突然病故,另外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者易患本病。,2020/8/8,20,.,三、临床表现,(一)躁狂发作: 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三高”,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行为等。发作应至少持续一周,并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2020/8/8,21,.,1、情感高涨:典型表现为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心境轻松、愉快,整日兴高采烈。其高涨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言语诙谐风趣,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欢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

9、愤怒、敌意,动辄暴跳如雷,甚至破坏或攻击行为,但持续时间较短,易转怒为喜。,2020/8/8,22,.,2、思维奔逸:患者联想速度明显加快,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自觉脑子聪敏,反应敏捷。语量大,语速快,口若悬河,有些自感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速度。严重时出现音联、意联,所谈内容长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频繁转移,呈现随境转移现象。 3、活动增多:患者自觉精力旺盛,能力强,想多做事、做大事,想有所作为,因而活动明显增多,整日忙碌不停,但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有的表现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爱开玩笑,爱接近异性;行为轻率或鲁莽(如挥霍、不负责任、不计后果),自控能力差。,2020/8/8,23,.,4、夸大观念

10、及夸大妄想: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上出现,常涉及健康、能力、地位、财富。自我评价过高,但内容多与现实接近。 5、睡眠需要减少但无困倦感。 6、其它症状:可有食欲增加、性欲亢进等。,2020/8/8,24,.,(二)抑郁发作: 典型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三低”。 目前认为抑郁的核心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快感缺失,可伴有躯体症状、自杀观念或行为,发作至少持续两周,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2020/8/8,25,.,1、情绪低落:患者自觉情绪低沉、兴趣索然、痛苦难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常有无望、无助、无用感。典型病例常有晨重晚轻的节律改变。 患者会对以

11、前喜爱的各种活动兴趣显著减退;丧失了体验快乐的能力,不能从平日从事的活动中获得乐趣。,2020/8/8,26,.,2、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考困难。自觉脑子象生锈的机器或者象糊了一层浆糊转不动。会表现为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慢、语音低,应答及交流困难。 3、运动性迟滞或激越:活动减少,动作缓慢,严重者可有木僵或亚木僵状态。激越型患者表现为紧张、烦躁不安,难以控制自己,甚至出现攻击行为。,2020/8/8,27,.,4、其它症状:焦虑;自责自罪;自杀观念和行为。自杀行为是严重抑郁的一个标志。 5、精神病性症状:在抑郁的基础上出现幻觉、妄想,内容可与抑郁心境相协调,如罪恶妄想,也

12、可不协调。 6、躯体症状: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便秘、躯体疼痛不适、乏力、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躯体不适主诉可涉及各脏器。,2020/8/8,28,.,(三)双相障碍 临床特点是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发作间期通常完全缓解。,2020/8/8,29,.,四、病程和预后,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经治疗临床症状可基本或完全消失,社会功能恢复。有1520%的患者可慢性化,残留有易激惹、心情不好和躯体不适等症状,社会功能不能恢复到病前水平。 预后与反复发作、慢性化病史、阳性家族史、病前适应不良、合并躯体疾病、缺

13、乏社会支持和治疗不当等因素相关。,2020/8/8,30,.,三、 神经症,2020/8/8,31,.,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障碍。 其共同特征是(ICD-10): 1、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疑病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存在,但大多是混合存在,尤其是焦虑症状。 2、症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2020/8/8,32,.,3、患者对疾病体验痛苦,多数患者在发病期均保持较好的自知力,现实检验能力不受损,他们不仅能识别他们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也能判断自身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 4、心理社会因素、病前性格在此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14、许多研究表明,神经症性障碍患者较他人遭受更多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主要以人际关系、婚姻与性关系、经济、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多见。,2020/8/8,33,.,一、恐怖症: 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主要有三种类型: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2020/8/8,34,.,二、焦虑症 : 分为两种类型: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慢性焦虑。 惊恐障碍:特点是发作的不可预测性和突然性,反应强度强烈,焦虑、紧张十分明显,患者常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发作后常迅速终止。 广泛性焦

15、虑障碍:基本特征是泛化且持续的焦虑,不局限于特定的外部环境。症状高度变异,常主诉“总感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出汗、头重脚轻、心悸、头晕、上腹部不适”等。,2020/8/8,35,.,三、强迫症: 基本特征是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相。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患者体验到的观念来自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需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患者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2020/8/8,36,.,四、躯体形式障碍: 主要特征是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与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接受医师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病变基础的再三保证。

16、 患者即使有时患有某种躯体障碍,但也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和患者的痛苦与先占观念。 即使症状的出现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患者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2020/8/8,37,.,临床分类: 1、躯体化障碍:是一组反复陈述躯体症状,相应的器质性检查均为阴性,并缺乏充分的生理机制,对症状的说明、解释只能从心理因素或无意识中的冲突来推测的神经症。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 2、疑病症:以担心或相信罹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各种体检的阴性结果和医师的解释,均不能消除对疾病的疑虑。,2020/8/8,38,.,3、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种主要受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发生躯体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合症。 4、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严重的疼痛。精神性疼痛、心因性背疼或头疼以及其他与情绪冲突有关的躯体形式的疼痛归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