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MT-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1教学教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450437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UMT-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1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CUMT-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1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CUMT-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1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CUMT-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1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CUMT-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1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UMT-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1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UMT-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1教学教案(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8/8,各位同学 大家好,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2,中国矿业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建筑工程学院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Civil Engineering,3,建筑工程学院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Civil Engineering (SACE) 新型建筑结构与材料 混凝土材料性能与结构,5,昆虫学家法布尔: 不管我们的照明灯能把光线投射到多远,照明圈外依然死死围挡着黑暗。我们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深渊黑洞,但我们应为此而感到心安理得,因为我们已经注定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微不足

2、道的已知领域再扩大一点范围。我们都是求索之人,求知欲牵着我们的神魂,就让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地移动我们自己的提灯吧。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面目被认识清楚,人们最终也许能将整体画面的某个局部拼制起来。,6,传统建筑材料简介 21世纪的建筑特点及新型材料 高层建筑与材料 智能建筑物与智能化材料 路面材料、道路铺筑与出行环境 材料的进步与桥梁的发展 耐久性 地球环境、资源、能源与建筑材料 新型金属材料 新型混凝土材料 尖端建筑技术与新型材料(土木工程未来) 新型建筑结构(新型钢结构、空间结构) 展望,7,1 传统建筑材料简介,1.1 天然石材 天然岩石:石洞、金字塔、雅典帕提侬神庙、罗马古城、教堂、万

3、里长城、三清阁建筑装饰面 1.2 粘土砖瓦 秦砖汉瓦:墙体、清华学堂、烟囱 1.3 玻璃 采光、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安全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强化玻璃、紫外线透过玻璃、热吸收(反射)玻璃、镀铜浮法玻璃,玻璃幕墙等结构玻璃,彩色玻璃等装饰 1.4 木材:门窗、地板、梁桥 1.5 钢材:桥梁、房屋、钢筋混凝土、钢管混凝土、钢骨混凝土,8,1.6 混凝土 拉丁文Concretus(共同生长):胶凝材料+骨料+水(有时不加水),住宅、办公楼、道路、铁路轨枕、飞机场跑道、地铁、水库大坝、海洋结构、地下结构等 l无法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处理对待。 l结构十分复杂,多相 l 不是一种静止的,而是随着时间变化

4、的材料 l 混凝土通常要使用之前,在工地或其附近才生产准备,生产条件、环境变化差异很大 l 同样原材料,北欧的实验结果和中国的实验结果,中国北京和徐州研究的材料性能不同 1.7 其他金属 千万与人联系,英国作家EM福斯特,9,2 21世纪的建筑特点及新型材料,2.121世纪影响建筑形态的社会因素 2.1.1 经济迅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提高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据统计,按可比价格计算,1978年-1997年的2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为9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

5、年增长率为84。人均收入和储蓄存款余额均有大幅度上升,城市、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提高了14-15倍,1997年人均存款余额(3762元)达到了1978年的172倍。这充分说明我国国民经济实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手中有余钱,生活安稳。,10,目前我国大多数人口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21世纪,我国的经济仍将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进入小康水平。人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改善居住条件,包括扩大住房面积,提高居住质量,宽敞、舒适的住房将是人们重点追求的目标。因此,住宅建设以及家居装修业将是21世纪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将促进房建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的快速发展。,11,2.1.2 城市化进

6、程加快,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市化:指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增多、或农村地区向城市转化的现象,通常用从事各产业劳动者人数及城市人口比例来衡量。 据统计,1952年,我国的城市人口 7163万,到1997年城市人口已经增至37亿。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口增加速度加快,从1980年至1997年,城市人口大约增加了一倍,平均每年增加 37。城市数量(包括县级市)1980年为 223个,1990年增至467个,1997年增加至668个,18年期间增加了两倍。 1997年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已达到299。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当城市化指标超过30时,其经济发展将产生一个飞跃,进入2

7、1世纪,我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势必带动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12,徐州地区:2010年、2020,城市化进程的结果,使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地价昂贵。同时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和自由,以核心家庭为生活单位,家庭人口一般3-4人,占用大片的土地建造传统的院落式住宅难以实现。因此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将建造密集型多层、或高层集中住宅。由于人口居住密度大,楼层增高,高楼的纵向交通给居住者带来不便,居室的采光条件变差,市区内交通拥挤,噪音和空气污染严重等,使得市区内居住环境恶化。同时城市功能的强化,使得市区土地和房屋价格高涨,经济负担加重。长期以来我国曾以院落制度的住宅形式经营自己的生活

8、,拥有独立的庭院、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是人们的本能追求,因此将有一部分人逃离城市中心区域的繁杂,到郊区居住,通勤到市内上班。所以将出现城区内居住人数减少、郊区兴建专门住宅小区的趋势。,13,2011年东部地区61中部地区47西部地区43,总体城镇人口69079万51.27,2002年50212万,39.09,平均每年增加1.35%。 未来社会在城市中心区域,将以连续型、多层、高层住宅为主要居住形式。而在郊区将出现多层、低层以及单户别墅型各种档次的专用住宅区。,14,2.1.3 第三产业人员增多,生活服务业迅速发展,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长期以来依靠80以上的农业人口,手工劳动解

9、决全体国民的吃饭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从事农业、林业、渔业等第一产业的人数将大大减少,而从事服务行业,即第三产业的人数将会大幅度增加。 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生活服务设施逐年增多,从1980年至1992年,生活服务设施平均每年以177的速度增加,从1980年的291万个增至1992年的1842万个。从业人员由133万人增至4772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23。这些数字表明,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将不仅满足于基本生活需求,还将追求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希望生活更方便,利用闲暇时间使生活更丰富多彩,,15,例如观光、旅游、购物、美容理发、洗衣、托幼、日用品的修理、摄影、

10、录像、去歌舞厅、增加外餐次数、去旅游地渡假等等。随着这些需求的增加,社会分工将进一步被细化,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将从传统的家庭、院落式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社会化、利用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生活方式。例如在饭店招待客人,在公共会堂等场所举行婚丧嫁娶仪式,雇佣清扫公司、搬家公司、家政服务等社会服务部门完成家庭成员自身不能完成的工作。将打破千百年依靠亲朋好友帮忙办事的传统文化,代之以支付费用、雇佣社会服务设施的生活方式。,16,2.1.4 交通运输业发达,出行更加方便,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机动车数量大幅度增加和道路总里程、高速道路里程的增多。除此之外,公共交通

11、、出租车等交通工具,铁路、地铁、火车站、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数量不断增加,各种交通手段日益发达,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 50年来我国的公路里程大约增加了9倍,铁路增加了15倍。运输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我国从1987年开始修建高速道路,尽管我国高速道路的建设起步比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大约晚了50年,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到1999年10月31日,以济南-泰安高速道路通车为标志,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突破 10000km。,17,京沪高速公路:一天时间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人、物的流动,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给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我国将逐步跨入机动化的社会,汽车

12、这一现代化的代步工具,将改变中国人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极大地扩大人们的活动空间,缩短物理空间的距离及移动时间。同时,小汽车的普及也将给人类住区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以汽油为主要动力燃料,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尾气排放量增多,空气受到污染,大城市带来交通拥挤,停车场的增设将减少绿地面积,汽车排出的热量将加剧城市的“热岛”现象,噪音增大,交通事故增多等等。 美国:汽车、离婚法律,18,2.1.5 通讯事业发达,信息化社会到来,近10年来,我国的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电话加速进入千家万户。1985年我国城镇电话普及率为19部百人,到1997年增加至182部百人,大约是12年

13、前的IO倍。 新的世纪,人类将进入信息化社会。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远离大城市的偏远地区也能及时掌握最新的各种信息。部分人可以实现在宅勤务,或在离住宅很近的终端站工作。这样就可以减少每周的上班次数,节省通勤时间。电视的普及,网上购物,可以利用电视商场直销,用电话订购,送货上门。电话、传真机、计算机、移动通讯等通讯手段将更加发达,网络技术将更加实用化和普及。在城市中心地区,将设有大型网络中心和数据库,与高速路交通信息系统、医院医疗信息数据库、国际交流中心、城市交流信息中心等连接,并直接与住宅地、学校、商业办公区、工厂、工业园地、科研机构等联网,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并通过光导纤维干线网向

14、地方城市传递,人们通过这些手段,不需跑路,即能获得大量信息。其生活方式、习惯也将发生变化。,19,数字化、信息化徐州、淮海,信息土木工程 由于交通、通讯手段的发达,人们的居住位置和工作方式也将发生变化,随着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公共交通的发达,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另一方面,城市中心地带楼层高,室内采光、通风条件不良,居住环境趋于恶化。因此许多人将选择远离市中心的郊外住宅,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职住一体的习惯,而选择职住分离,这样将在郊外出现专门的住宅小区。,20,2.1.6 国际化社会的到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近年来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资金,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增长,大量人员到海

15、外留学或工作,国外专家学者也频繁来我国讲学等等,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学术交流等活动日益频繁。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来华工作、居住或旅游观光。在上海、天津等城市已经出现了外国人集中居住的所谓“洋人村”,以外国人为主要销售对象的高级住宅的需求将增加。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正在加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去,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从1990年起,我国接待的来华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21,2.1.7 传统的工作方式的变革,闲暇时间增多,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时间在逐渐减少,相应地闲暇时间在增多。从1995年开始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和学校已经实行了周休两日的制度。目前国外许多公司导入了弹性工

16、作制,即每天规定上午10点-下午3点的中核工作时间,其他时间自行安排。1999年10月开始,我国又相应地调整、增加了国庆、“五一”节的休假日期,使得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明显增多。随着经济的富裕,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也将发生变化,在业余时间里,更多的人将追求走出家门,进行郊游、体育、娱乐等社会活动。因此,游乐场、体育场馆、高尔夫球场、滑冰场、歌舞厅等体育、文化、娱乐设施和旅馆、饭店等旅游设施,以及交通设施的需求量将增多。,22,2.1.8 住房作为商品走向市场经济的轨道,长期以来,我国住房制度带有很浓厚的福利性、供给性和非商品性。国家财政每年拿出巨额资金投资房屋建设,建造大量公房,按照职称、工龄、年龄、人口等因素分配给职工居住,使房屋脱离了商品范畴。这种住房分配制度所带来的后果,其一是由于建房资金不足造成总体住房紧张;其二是居住方式为“职住一体化”,即家属住宅多数配置在单位的周边;其三是企业、事业单位的职能复杂,不仅要办好企业,还要负担与家属居住相关的一系列生活设施,例如学校、托幼、商店、银行、邮局、供暖、医疗等。,23,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