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441819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8题为单选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正确,912为多选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总分412=48分)1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t极短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下列物理方法中的()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 C微元法 D极限法2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x(52t3) 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 m/s,该质点在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和t2 s到t3 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2 m/s39 m/s B8 m/s38 m/s C12 m/s19

2、.5 m/s D8 m/s13 m/s3一足球以12 m/s的速度飞来,被一脚踢回,踢出时速度大小为24 m/s,球与脚接触时间为0.1 s,则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为()A120 m/s2,方向与踢出方向相同 B120 m/s2,方向与飞来方向相同C360 m/s2,方向与踢出方向相同 D360 m/s2,方向与飞来方向相同4.如图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1.0 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f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5 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4 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 N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

3、数为0.4D6 s9 s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25. 如图所示,小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2 m、3 m、4 m,则()A他在4 s末的瞬时速度为4 m/sB他在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C他在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D他在1 s末的速度为1 m/s6 U经过m次衰变和n次衰变,变成Pb,则()Am7,n3 Bm7,n4 Cm14,n9 Dm14,n187.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A.等于零 B.不为零

4、,方向向右 C.不为零,方向向左D.不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向右8.如图所示,有一固定的圆筒形绝热容器,用绝热活塞密封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活塞处位置a时,筒内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当活塞在外力作用下由位置a移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增大B.气体压强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气体内能增加9. 如图所示,个人沿着一个圆形轨道运动,由A点开始运动,经过半个圆周到达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从A到B的平均速度方向由A指向BB人从A到B的平均速度方向沿B点的切线方向C人在B点的瞬时速度方向由A指向BD人在B点的瞬时速度方向沿B点的切线方向10

5、.如图所示,固定的斜面上叠放着A、B两木块,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水平力F作用于木块A,使木块A、B保持静止,且F0.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可能受到3个或4个力作用B斜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A对B的摩擦力可能为0DA、B整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11.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 56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12.如图所示,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A上,另一端与套在粗糙竖直杆MN上的轻圆环B相连接用水平

6、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O,使物体A及圆环B静止在图中虚线所在的位置现稍微增加力F使O点缓慢地移到实线所示的位置,这一过程中圆环B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此过程中,圆环对杆的摩擦力F1和圆环对杆的弹力F2的变化情况是()AF1保持不变,F2逐渐增大BF1逐渐增大,F2保持不变CF1逐渐减小,F2保持不变DF1保持不变,F2逐渐减小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13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m/s. 14.图(a)为测量物块与

7、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 A和t B,求出加速度a:多次重复步骤求a的平均值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 回答下列问题:(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cm。(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和t A和t B表示为a= 。(3)动摩擦因数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 。(4)如果细线没

8、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15题10分,16题14分,17题14分,共38分)解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演算步骤和答案。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李凯同学是学校的升旗手,他每次升旗都做到了在庄严的国歌响起时开始升旗,当国旗结束时恰好五星红旗升到了高高的旗杆顶端已知国歌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是48 s,旗杆高度是19 m,红旗从离地面1.4 m处开始升起若设李凯同学升旗时先拉动绳子使红旗向上匀加速运动,时间持续4 s,然后使红旗做匀速运动,最后使红旗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与开始升起时的加速度大

9、小相同,红旗到达旗杆顶端时的速度恰好为零试计算李凯同学升旗时使红旗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红旗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16如下图所示,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B上放一重1200 N的A物体,物体A与木板B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木板B重力不计,当水平拉力F将木板B匀速拉出,绳与水平方向成30时,问绳的拉力T为多大?水平拉力为多大? 17如图所示,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倾角为37的斜面和长水平面,斜面长11.25 m且固定,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下滑,如果v03.6 m/s,则经过3.0 s后小物块停在斜面上,不考虑小物块到达斜面底端时因碰撞损失的能量,求:(已知si

10、n 370.6,cos 370.8) (1)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2)若小物块的初速度为6 m/s,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时间t为多少答案一、选择题(18题为单选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正确,912为多选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总分412=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BCDCCACADBDBCA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13. 0.35 , 0.42 , 0.35 ,14.(1) 0.960 (2) (3) (4)系统误差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15题10分,16题14分,17题14分,共38分)15. 解析:因为减速运动的

11、加速度与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这样减速和加速的时间就是相同的,t1t34 s.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4844) s40 s设加速度为a,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加速和减速的平均速度都是总位移为xt1vt2t3,其中x(191.4) m17.6 m解得v0.4 m/s加速度为a m/s20.1 m/s2.答案:0.1 m/s20.4 m/s16.解:对A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阻Tcos30Tsin30FN1G又F阻FN1解得T248 N,F阻215 N,FN11075 N对物体B受力分析如图由于匀速拉出,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得FF阻f地F阻FN2FN2FN1FN1联立解得F430 N. 答案:248 N430 N17解析:(1)小物块沿斜面匀减速下滑a1 m/s21.2 m/s2(2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mgsin 37ma1(2分)FNmgcos 37(1分)FfFN(1分)联立以上各式,可得0.9(1分)(2)当v06 m/s时,小物块若保持匀减速下滑,最大滑行距离x m15 m11.25 m,所以小物块将滑到水平面上(2分)设小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1v1 m/s3 m/s(1分)在斜面上,t1 s2.5 s(1分)在水平面上,fFNmgma2a2g9 m/s2(2分)t2s0.33 s(1分)总时间tt1t22.83 s(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