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会计电算化概论D教学案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435428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会计电算化概论D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1章会计电算化概论D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1章会计电算化概论D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1章会计电算化概论D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1章会计电算化概论D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会计电算化概论D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会计电算化概论D教学案例(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论,张前:会计电算化,本章内容,第二节 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比较,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第三节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第四节 商品化会计软件,张前:会计电算化,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一、什么是会计电算化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 三、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张前: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概念的由来,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在我国起步较晚。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试点。这是我国最早在企业管理方面建立大规模信息系统的实践,也是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1981年8月,在长春召开的“

2、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把“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此后,财政部在下发的文件中凡涉及到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问题时,均采用“会计电算化”一词,并很快为社会各界所接受。,张前:会计电算化,Computerized Accounting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Compute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CAIS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for AccountingEDPA,张前:会计电算化,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物理结构,会计信息资源,计算机系统,系统用户

3、,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思考: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你所知道的输入、输出设备有哪些? 3.目前微机系统中常用的输出方式有哪些?,张前:会计电算化,硬件,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张前:会计电算化,键盘、鼠标器、扫描仪等,显示器、打印机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目前微机系统中常用的输出方式有:显示输出、打印输出与磁盘输出。,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张前:会计电算化,功能结构,财务分析,报表编制,工资核算,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库存管理,采购与应付款核算,成本核算,

4、销售与应收款核算,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核心和基础,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张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图,张前:会计电算化,三、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一)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二)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三)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提高会计管理的水平 (四)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五)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技术的不断发展 (六)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基础,参阅 张前: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经营管理,载经营管理者2000年第11期。,张前:会计电算化,第二节 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的比较,共同点,系统目标一致,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

5、理论和会计方法,都要遵守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张前:会计电算化,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区 别,运算工具不同,信息载体不同,内部控制方式不同,系统设计方法不同,簿记规则不同,账务处理程序不同,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不同,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张前:会计电算化,(一)运算工具不同,手工会计使用的运处算工具主要是算盘、计算器等;电算化会计所使用的运算工具主要是电子计算机。计算机可按预先设定的会计软件,自动完成会计数据处理工作,数据处理过程不受人工干涉。,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张前:会计电算化,(二)信息载体不同,在手工会计环境下,纸介质是会计信

6、息的唯一载体。在电算化环境下,信息载体除了纸介质外,还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磁性介质存储信息具有存取、传递速度快、占用空间小、成本低,检索、传递及再处理方便,可以保留更丰富完整的会计信息等优点。但是,由于磁性介质存储的数据文件容易复制、篡改与删除并且不留痕迹,为使用者无意或不法分子的有意破坏提供了条件,因此,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张前:会计电算化,(三)簿记规则不同,账户与账簿的设置 记账的方法 更正错账的方法,张前:会计电算化,(四)账务处理程序不同,手工会计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

7、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和通用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这些记账程序设置,无外乎是为了减轻手工劳动强度。但无论采用何种账务处理程序,财会人员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随之而来的是财会人员和处理环节的增多。,张前:会计电算化,电算化环境下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1.账簿体系虚拟化。 2.记账过程虚拟化。 3.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4.账务处理流程一体化。,参阅 张前: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载河北财会2001年第7期。 张前:电算化环境的会计核算特点,载冶金财会2006年第3期。,张前:会计电算化,1.账簿体系虚拟化,电算化会

8、计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的。所谓“虚”,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账,更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 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

9、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张前:会计电算化,2.记账过程虚拟化,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记账过程也是一个虚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记账”就是将记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记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的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

10、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会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张前:会计电算化,3.对账环节不复存在,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

11、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一定是相符的;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张前:会计电算化,4.账务处理流程一体化,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流程,简单地说就是:凭证账簿报表,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填制凭证以后的阶段。要形成会计报表,必须经过填制凭证、过账、结账、试算平衡、对账等诸多程序。在电算化系统中,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

12、,首先将分散于手工会计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此后的各种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都从凭证上来),数据共享(同时产生所需账表)。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张前:会计电算化,(五)会计工作的组织体制不同,会计工作组织体制,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与分工。 在手工会计中,会计工作组织体制的建立通常根据经济业务的不同性质,即根据核

13、算内容的不同,分设若干专业组,并为每个专业组配备若干会计人员,分别主管会计工作的一个方面。例如,在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会计部门一般分为材料组、工资组、成本组、综合组等等。各专业组之间通过会计凭证的传递建立联系,相互稽核牵制。 在电算化会计中,会计工作组织体制是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作为主要依据来划分专业组。一般可在系统管理员或会计主管以下设置数据准备组、电算化运行组、信息分析组、系统维护组等岗位。 这样的岗位设置有利于将手工会计对数据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记录的操作方式,改变成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式。,张前:会计电算化,(六)内部控制方式不同,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

14、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手工会计内部控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平行登记并定期进行账证、账账、账表核对以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第二:通过签字、盖章等方式明确经济责任,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 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控制的对象由传统的财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控制的方式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程序控制相结合,以计算机程序实施的控制为主;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控制的内容也更为扩大。,张前: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1.基于分工的内控机制失去了作用。 2.审查复核机制削弱。 3.电子数据的可靠

15、性面临挑战。 4.系统的安全性受到更大的威胁。,参阅 张前:浅论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载事业财会2003年第5期。 张前:基于电算化环境的内部会计控制探讨,载价值工程2007年第1期。,张前:会计电算化,(七)系统设计方法不同,在手工会计中,会计信息系统一般由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参考同行业的经验,针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拟订撰写而成。 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其物质基础和应用环境与手工会计大相径庭,因此在记账方法的选择、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凭证账证格式的确定、会计核算程序的设计、会计报表的定义等,都应该从手工习惯与计算机处理特点两方面综合考虑,以便科学地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张

16、前:会计电算化,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三、会计信息化,第三节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张前:会计电算化,1988年1996年,1996年至今,1983年1988年,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1983年以前,以单项应用为主的自发发展阶段,以全部会计核算电算化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稳步发展阶段,以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为目标的制度化与创新发展阶段,尝试阶段,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张前,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张前:会计电算化,1.尝试阶段,这一阶段,微机尚未出现,中小型机价格昂贵,同时也没有配套的汉化软件。计算机主要用于某一方面的数据处理,如计算工资,进行材料管理等,使用目的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处理数据的优势来完成手工工作中计算量大、处理手段重复的会计业务,用来替代繁琐机械的手工劳动。,张前:会计电算化,2.以单项应用为主的自发发展阶段,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克服了中小型机价格贵、使用不便的缺点,尤其是汉化的微机操作系统研制成功,数据库语言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都为会计电算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