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435370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 世界农业的概况 (二),20世纪几种全球性农业思潮,第二章 20世纪全球性农业思潮,一 . 世界农业的概况 (一). 20世纪世界农业最重大的成就之一是多养活了45亿人口 世界人口开始史无前例地加速增长,1850年为125亿,1900年达16亿,2000年更猛增至613亿。与此同时,农业开始经历空前的大变革,生产力不断大幅提高,反映在谷物生产总量的年均增长率(195),在1950年以后一直高于人口的平均增长率(18)。全世界之所以还有约84亿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并非是供应总量不够。而更多的是购买能力和购买途径方面的问题。 世界粮食市场价格自1950年以来一直稳定地下降,客观地反映了粮

2、食的供求关系。美国、欧盟各国近一二十年来一直在对粮食、畜产品实行限产,大片农田在政府补贴下休耕或转为生态用地。,当前,世界食物生产已形成了这样的基本格局: 一是以发达国家(日本除外)特别是美国、欧盟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为核心,加上巴西和阿根廷这两个土地资源丰富、人口相对较少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农产品的垄断性出口集团。全世界每年约25亿吨的粮、豆。以及近2 000万吨的肉类,绝大部分出自它们。 二是中国、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一批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已经程度不同地实现了农产品的基本自给或略有余。 三是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有的是本国食物生产能力还不足,如墨西哥、印尼和埃及等,有的则主要是靠种植

3、经济作物出口,换取粮食等,他们都需要进口相当数量的食物。,继美国利用其土地资源的巨大优势,从19世纪末起向欧洲等地大量出口粮、棉,并一直保持农产品出口大国地位之后,荷兰、以色列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强国脱颖而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虽然自然资源贫乏,但由于农业发展战略对头。符合国情且扬长避短。以及充分发挥了农业教育、研究和推广的巨大作用,因而出现了被国际称颂的“农业奇迹”。 (二).农业科技革命是世界农业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900年以来全球的农用耕地面积只增加了13,而农作物的单产水平提高了4倍多,总产量提高了6倍。与此同时,用于制造化肥、农药、农业机具,以及农机、灌溉设施运行的商品化能源的投入

4、量。则增加了8倍。这一切都伴随基于农业科学及技术创新的农业革命(现代与传统农业的重要区别)。 1900年前后的50年里,发生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1900年前后,蒸汽拖拉机出现,其后又演变为功率更大的柴油拖拉机; 1914年 博 施 发明工业合成氨技术,带动了化肥工业的兴起; 1930年前后,单产能够数倍提高的玉米杂交种问世; 1940年前后,具有高效杀灭农业害虫的合成农药(如六六六,DDT)诞生; 20世纪40年代起,全世界化肥使用量猛增,出现了高效的尿素、复合肥等剂型; 20世纪60年代培育成功一批半矮秆型、较抗病、耐肥水、高产的小麦和水稻优良品种(“绿色革命”)。,这些重大

5、成果的基础都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的一系列突破性的基础理论和发现。其中包括: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理论与孟德尔和摩尔根遗传学理论及其推动下的现代育种技术和种子产业:巴斯德的微生物致病机理的发现,奠定了现代动、植物保护的基础:李比希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等等。科学上的这些重大突破。产生了以现代育种技术和农业化学技术为主导的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使沉睡千年的古老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马克思曾将达尔文学说称作19世纪的三大发现之一,将李比希的新农业化学说成“比所有经济学家加起来还重要”,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革命是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在悄悄地进行和逐步推进的。

6、其表现形式是全方位式的革命,即不但育成和推广了耐高肥、水及需要农药的高产品种或杂交种;全面实现了机械化;逐步推行农业的专业化;还建成了高效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的体制;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承担对农民的全方位(技术、信贷、生产资料、产品销售)服务。使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不断提高。,以英国为例,从1936年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一举摆脱了农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谷物自给率1985年已达112,1991年农产品出口额达21亿美元。以至从80年代后期起,欧共体对英国农业采取限产的措施。这期间,英国小麦单产水平从1936年的每公顷22吨提高到1986年的每公顷65吨,居世界领先水平

7、。又如荷兰,农业科技革命的特点更多地体现于农产品高附加值的实现和优质农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美国在19世纪后期,以欧洲市场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为拉力,以本国的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以及初步农业机械化为动力,促成了第一次“农业革命”。 在1940年至1971年期间,经历了第二次“农业革命”,其显著特点是在农业科学和技术各个领域以及农业教育、推广都已经取得并继续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通过综合和系统的途径,对每个州的主要农产品生产进行多专业、跨学科的技术改造;对农业生产进行了多专业、跨学科的技术改造,结果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l3倍,农业劳力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40年的23.2减至1970年的487(不包括

8、产前、产后),产量水平大幅度上升。,从全球范围看,农业科学技术也是农业革命的最大推力。1950至1980年,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粮食单产由每公顷1 000公斤提高到 2 300公斤,年均增长43公斤,是前50年的31倍。 在总结这段农业高速发展时,提出:科技的贡献率是73,主要技术是良种、化肥、农药和灌溉(四驾马车)。,(三) 农业的高速发展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即“传统” 现代农业的不可持续性) 上一次农业革命虽然对20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遗留下不少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首先, 1. 从本质上来说,当前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集约化农业,

9、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机、商品饲料、电力排灌等都属于商品能源的高投入、高产出模式,因而有“石油农业”之称。当2O世纪70年代爆发全球性能源危机时。明显暴露了这种发展模式的脆弱性。,2. 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产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例如,曾经被农民欢呼为“神药”的DDT等合成农药,不但有高效的杀灭农业害虫的作用。也把对人类有利的、害虫的天敌一扫而光;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诱导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致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更成问题的是,不少有机合成农药进入土壤、水体后很难分解,不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最终危及人类的键康。 2.1 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富集,3

10、. 高度机械化促成的单一作、连作,诱发土壤侵蚀,以及因灌溉不当引起大量土地盐溃化。,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我们还不得不承认,农业区的土壤退化和沙化已经是北方沙漠化的重要成因。图中的石头表面以上是以前的农业区土壤表面位置,经过30多年,可以明显看出被风刮走的土壤层深达3米。,根据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我国东北的黑土层估计会在50年内消失。黑龙江和吉林是我国重要的谷物生产基地,总面积为117800平方公里,每年产大约1000万吨日用谷物。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已经威胁到38%的总土地面积,每年上层土壤平均流失0.3-1厘米。50年代,黑土层深度为60-70厘米,现在一半以上已经消失。黑土层完全流

11、失的地方,土地的生产力已大部分丧失。据估计,以现在的土壤流失速度,半个世纪内,农场的现存黑土层将完全流失。由于天然肥力降低,估计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千万到1亿美元。另外还导致生态恶化和更频繁的洪水、干旱和沙尘暴。,北方的农田是沙尘的重要来源,4 生态环境代价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减退、农业化学造成的中毒(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因剧毒农药中毒的人数达300万,死亡人数2万)。 以及污染、气候变化等。农业投入资源的效率也十分低下,当前的化肥使用量比1950年增加了10倍,但粮食产量仅增加了3倍;农药的使用量增加了17倍但收获量的损失率仍然与50年前相当。大量的河流、湖泊和湿地成为过剩农

12、业养分与外溢的贮存场所,富营养化加速了水体中的水华的发生和珊瑚礁的毁灭。农业大量使用水资源。目前,占全球总作物面积17的农田生产出食物总量的40,但至少已有10的谷物产量是靠地下水“透支”而维持的,且灌溉用水正面临着工业和城市用水日益强大的竞争。,4.1 化肥及农药量,4.2 水体富营养化,4.3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他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重要概念,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其

13、中,研究较多,意义重大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4.3 .1 (1)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 种群间和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亦称为基因多样性。种内的多样性是物种以上各水平多样性的最重要来源。遗传变异、生活史特点、种群动态及其遗传结构等决定或影响着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且,种内的多样性是一个物种对人为干扰进行成功反应的决定因素。种内的遗传变异程度也决定其进化的潜势。,中国水稻 五级 分类法,4.3.2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从分类学、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角度研究一定区域内物种的状

14、况。物种多样性的现状(包括受威胁现状),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及维持机制等是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研究内容。 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编目即物种多样性编目是一项艰巨而又急待加强的课题,是了解物种多样性现状包括受威胁现状及特有程度等的最有效的。途径。目前,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其变化幅度为500万3 000万种,也有人估计变幅在200万1亿种之间。目前已定名或描述的物种数目也不十分清楚,一种说法为140万种,一种说法为170万种。此外,物种的濒危状况、灭绝速率及原因,生物区系的特有性,如何对物种进行有效地保护与持续利用等都是物种多样性研究的内容,4.3.3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

15、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此处的生境主要是指无机环境,如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生境的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甚至是整个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主要指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包括演替和波动)方面的多样化。,4.3.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也就是生物资源,有的生物已被人们作为资源所利用,另有更多生物,人们尚未知其利用价值,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一般人们利用生物资源时,没有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被消费,只是取而用之而已。因此,必须设计一种评价方法来计算生物多样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这样才能引起人们对

16、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 (1)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 食物: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基本食物,全世界估计有8万余种陆生植物,而现在仅有150余种被大面积种植作为食品,世界上90食物来源于20个物种,目前人类所需的粮食的75是来自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大麦、甘薯和木薯7种作物。前3种又占总产量的70以上。各种家禽、家畜、鱼类、海产为人类提供必要的蛋白质,各种蔬菜、水果、菌类均为人类日常生活所必需。随着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改善,需要大力发展粮食作物和各类经济植物,开发新的食品和改良作物及家畜、家禽和鱼类等的品种,更是势在必行。 无论是作物还是家畜等品种的改良,都需要抗性强的野生种或野生亲缘种与他们杂交,以提高其抗病性和抗逆性,药材: 中国有记载的药用植物约有5 000种,常用的约有1 000种。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发展中国家有80的人口依靠传统的药物进行治疗,发达国家有40的药物来源于自然资源,或依靠从大自然发现的化合物进行化学合成。 相当多的动物已经作为主要的药物,如水蛭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