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427743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2章 测 量 技 术 基 础(1),2.1 测量的基本概念-(3),2.1.1 测量、检验与检定-(3),内 容 提 要-(2),2.1.2 测量基准和尺寸传递系统-(6),2.1.3 定值长度和定值角度的基准-(11),2.2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22),2.2.1 计量器具及其分类-(22),2.2.2 测量方法分类及其特点-(29),2,内 容 提 要,测量、检验和检定的概念; 测量过程的四要素:测量对象、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 量块的 “等” 和 “级” ; 计量器具的主要度量指标; 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 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发现和消除方法; 随机误差的特性和处理方法;

2、 粗大误差的评定准则和处理方法; 测量误差的合成方法和测量结果的表达式。,第2章 测 量 技 术 基 础,3,第2章 测 量 技 术 基 础,2.1 测量的基本概念,2.1.1 测量、检验与检定,1. 测量,测量为确定被测量 x 数值大小的过程。,用公式表示为,4,测量的四要素:,(1) 被测对象 x 几何参数,(2)计量单位 长度:m ,mm;,(3)测量方法 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4)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与真值相一致的程度。,角度:rad, rad, (00)、( )、( )。,5,2. 检验,检验是判断被测量是否合格的过程。,3. 检定,评定计量器具的精度是

3、否合格的实验过程。,如用量规来检验被测件。,不要求得出实际测量值。,6,2.1.2 测量基准和尺寸传递系统,1. 长度单位 m, mm;rad,2. 长度基准 ,实物基准,自然基准,1 m =,1889年(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1650763.73,1983年(光在真空行 程的长度),过渡到,7,3.尺寸传递系统,主基准(副基准),工作基准,被测对象,图2.1 尺寸传递系统,国际基准、国家基准。,为了复现“m” ,需建立的副基准。,副基准 ,主基准 ,8,测量零件所用的计量器具。,被测对象 ,经过与国家基准或副基准比对,用来检定较低准确度的基准,或检定工作器具用的计量器具。,工作基准,工作器

4、具,例如量块、标准线纹尺等。,如千分尺 、比较仪、测长仪等。,9,长度量值传递系统图见图2-2,图2-2长度量值传递系统,10,角度量值传递系统图见图2-3。,图2-3 角度量值传递系统,11,2.1.3 定值长度和定值角度的基准,1. 量块长度基准,量块是一种无刻度的标准端面量具。,量块按一定的尺寸系列成套生产。国家规定了17套量块,如表2-1所示(见教材)。,表2.1 成套量块的组合尺寸(摘自CB/T60932001),12,续表2.1 成套量块的组合尺寸 (摘自CB/T6093 2001),13,应用时,应力求用最少的块数组合所需的尺寸。,如需组合51.995的尺寸,参照表2-1组合如下

5、,51.995 需要的量块尺寸,一般不超过四块。,第一块,.第二块,.第三块,.第四块,量块的组合方法,14,(1) 有关量块的精度术语, 量块长度 l(见下图),量块长度是指量块一个测量面上的任意点到与其相对的另一测量面相研合的辅助体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量块中心长度 lc,量块中心长度 是指对应于量块未研合测量面中心点的长度。,15, 量块标称长度 ln(见下图),量块标称长度是指在量块上,用以表明其与主单位(m)之间关系的量值(量块长度的示值)。,图 量块的精度指标, 任意点的量块长度偏差 e,任意点的量块 长度偏差是指任意 点的量块长度与标 称长度的代数差。,即 e = l ln,1

6、6,图中,图 量块的精度指标,合格条件为, 量块的长度变 动量v,量块测量面上任意点中的最大量块长度与最小量块长度之差。,其允许值为 tv。,17, 量块测量面的平面度误差 fd(见下图),量块测量面的平面度误差是指包容量块测量面的实际表面且距离为最小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其公差为 td (见表2-4)。,500,18,(2)量块的精度等级, 量块的分级( 按GB/T6093-2001),按量块的制造精度分五级:K、0、1、2、3级,其中K级精度最高,精度依次降低,3级最低。,各级的精度指标如表2-2所示。,19, 量块的分等 (JJG1462003),按量块的检定精度分五等,即1、2、

7、3、4、5等。,各等的精度指标如表2-3所示。,20,(3) 量块的使用和检验,量块的使用可分,按级使用时,是以量块的标称长度为工作尺寸,不计量块的制造误差和磨损误差。,按等使用时,是以量块经检定后给出的实际中心长度尺寸为工作尺寸。它排除了制造误差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因此,量块按等使用比按级使用的测量精度要高。,按级使用,按等使用,21,2. 多面棱体,多面棱体是角度的最常用的实物基准。它是用特殊的合金钢或石英玻璃制成的多面棱体。,常见的有4、6、8、12、24、36、72面体等。,如 图2-5 为正八面棱体,它所有相邻两工作面法线间夹角为450。,图 2- 5 正八面棱体,因此,可以用

8、作基准来测量任意的n450的角度。,22,2.2.1 计量器具及其分类,计量器具为测量仪器和测量工具的统称。,1. 计量器具分类,按其原理、结构和用途分为,(1) 基准量具,定值基准量具,如量块、 角度块 。,变值基准量具,如线纹刻 线尺等。,2.2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23,(2) 通用计量器具,将被测量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示值或等效信息的测量工具。,按其原理可分:, 游标类量具如游标卡尺等。, 微动螺旋类量具如千分尺等。, 机械比较仪如齿轮杠杆比较仪等。, 光学量仪如光学计、光学测角仪等。, 气动量仪如浮标式气动量仪的。, 电动量仪如电动轮廓仪等。, 微机化量仪(机电一体化量仪),如微机控制

9、的数显测量仪:数显光学计、数显测长仪、三坐标测量机等。,24,(3)量规类,如光滑极限量规、螺纹量规、功能量规等。,(4) 检验夹具,测量时所需的夹具等辅助设备。,2. 计量器具的度量指标,(1)分度值(i ),分度值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尺或度盘上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2) 刻度间距(a),刻度间距是指相邻两刻线中心之间的距离和圆弧长。为便于估读,其值为12.5mm。,25,(3)示值范围,示值范围是指标尺所指示或显示的最低值到最高值的范围。,(4) 测量范围,测量范围是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测量器具所能测量零件的最低值到最高值的范围。,(5)灵敏度 (k),灵敏度是指计量器具示值装置对被

10、测量变化的反应能力。,灵敏度也称放 大比,可用 式(2-1)表示,(2-2),26,(6) 灵敏限(灵敏阈),灵敏限是指能引起计量器具示值可能觉察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值。,灵敏限越小,计量器具精度越高。,(7)测量力,测量力是指在测量过程中,计量器具与被测表面的接触力。,(8)示值误差,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的示值与被测量真 值之差。,27,(9)示值变动性,示值变动性是指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读数时(510次),其读数的最大变动量。,(10)回程误差(滞后误差),回程误差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往返两个方向测量时,测量器具的示值变化量。,(11)修

11、正值,修正值是指为了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测量结果上的值。,28,(12)不确定度,不确定度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29,2.2.2 测量方法分类及其特点,按测量值获得方式的的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1. 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1)绝对测量 (见图2.6),在计量器具的示数装置上可表示出被测量的全值。,图 2-6绝对测量法,30,(2) 相对测量 (见图 2-7),在计量器具的示数装置上只表示出被测量相对已知标准量的偏差值。,图 2-7 相对测量法,即测出的值为尺寸实际的偏差。,31,2.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1) 直接测量用计量器具直接测量被测量的整

12、个数值或相当于标准量的偏差。,(2)间接测量测得的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再通过函数关系式求出被测量。,如图 2-8 所示测 R:,通过测量 s、h,32,3. 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1)单项测量对被测件的个别参数分 别进 行测量。,例如,用工具显微镜对外螺纹(量规)的单一中经、螺距和牙侧角分别进行测量。,(2)综合测量对被测件某些相关联参数的综合效果进行检验,以判断综合结果是否合格。,例如,用螺纹量规通规检验普通螺纹的单一中经、螺距和牙侧角实际值的综合结果是否合格。,33,4. 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1)静态测量对被测件在静止状态下进 行的测量。,(2)动态测量对被测件在其运动状态 下进行测量。,5. 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1)接触测量计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件 表面相接触的测量。,(2)非接触测量计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 件表面不接触的测量。,34,6. 等精度测量和不精度测量,(1)等精度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影响测 量精度的各因素不改变。,例如,环境、人员、仪器及测量方法等都不变。,(2)不等精度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影响测 量精度的各因素全部或 部分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