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控制原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425633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率控制原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功率控制原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功率控制原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功率控制原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功率控制原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功率控制原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率控制原理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CDMA功率控制原理,ISSUE1.0,Page 2,第1章 功率控制概述 第2章 功率控制介绍,内容介绍,Page 3,引入功控后的发射功率接收功率关系,Page 4,远近效应,CDMA自从被提出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问题就是无法克服“远近效应”,信号被离基站近的UE的信号“淹没”,无法通信,一个UE就能阻塞整个小区,Page 5,功率控制目的,克服“远近效应” 调整发射功率,保持上/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克服阴影衰落和快衰落 降低网络干扰,提高系统质量和容量,一句话:CDMA系统中功率控制的目标就是在保证用户通 信质量的条件下,使用户的发射功率尽量小。,Page 6,功控的分类

2、,上行开环功控(反向) 下行开环功控(前向),开环功率控制,闭环功率控制,上行内环功率控制 下行内环功率控制 上行外环功率控制 下行外环功率控制,Page 7,功控在各个信道的适用情况,Page 8,第1章 功率控制概述 第2章 功率控制介绍,内容介绍,Page 9,第2章 功率控制介绍 开环功率控制 内环功率控制 外环功率控制,内容介绍,Page 10,开环功率控制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假设发射功率与接收功率之间的耦合损耗以及干扰水平相同,利用先 行测量接收功率的大小,并由此确定发射功率的大小。 基本作用 克服阴影和路径损耗 主要缺点 未考虑到上、下行信道电波功率的不对称性,因而其精确性难以得

3、到保证。 主要应用 上行:应用于PRACH和DPCCH信道 下行:应用于DPCCH信道。,Page 11,开环功率控制原理简述,初始发射功率设置原理,Page 12,PRACH信道的开环功率控制,p-a:前导与AI指示时间定时; p-p:两前导发送间距定时; p-m:前导与消息发送间距定时;,Page 13,内环功控的收敛过程,开环功控对闭环功控的影响,准确计算内环所需要的初始发射功率,加速其收敛时间 降低对系统负载的冲击,Page 14,PRACH信道的开环功率控制,Preamble_Initial_Power = PCPICH DL TX power - CPICH_RSCP + UL i

4、nterference + Constant Value 注:PCPICH DL TX power、UL interference、Constant Value在系统消息中携带下发, CPICH_RSCP由UE测量得到。 建网初期,覆盖受限,可以将Constant Value的值设置偏大(-16dB或-15dB) 便于网络侧能够及时接收到UE发出的前导信号;另外,可将power ramp step参数 设置偏大也能够提高网络侧成功捕获前导信号的概率; PRACH的消息部分的功率控制有以下特征: 的值由高层配置,控制 部分和数据部分的功率之比的计算和上行专用信道相同。,上行PRACH第一个前导信

5、号发射功率设定方法,Page 15,PRACH信道的开环功率控制,RACH,BCH: CPICH channel power UL interference level,UE测量CPICH的接收功率 计算上行初始发射功率,Page 16,上行DPCCH信道的开环功率控制,DPCCH_Initial_power = DPCCH_Power_offset - CPICH_RSCP 注:CPICH_RSCP由UE测量得到; DPCCH_Power_offset是DPCCH初始发射功率偏置,在RRC连接建立之 初就由RNC配置给UE ;其计算公式如下: DPCCH_Power_offset = Pri

6、mary CPICH DL TX power + UL interference +Default Constant Value。 其中: Primary CPICH DL TX power是主公共导频物理信道下行发射功率; UL interference是上行干扰; Default Constant Value 是DPCCH初始发射功率缺省常数。,上行DPCCH初始功率设置方式,Page 17,上行DPCCH信道的开环功率控制,建立的链路是第一条链路 在同步过程中按照TPC Pattern来发送TPC,发n对(0,1)后发一个1,每四帧重新开始循环直到上行同步后终止这种方式,开始正常的闭环功

7、控; 软切换过程中增加的链路不是第一条链路 在同步过程中,NodeB采用发送全1的TPC命令给UE,同时下行功率保持不变,初始内环功率控制方式(上行同步前),Page 18,下行DPCCH信道的开环功率控制,下行DPDCH初始发射功率:(原理计算公式),下行DPCCH的初始功率设置方式: P=(Ec/Io)Req - CPICH_Ec/Io + PCPICH 注:(Ec/Io)req是UE正确接收该专用信道所需的Ec/Io,CPICH_Ec/Io是UE测量 到的公共导频信道的Ec/Io,通过RACH报告给UTRAN,PCPICH是公共导频 信道的发射功率。,Page 19,第2章 功率控制介绍

8、 开环功率控制 内环功率控制 外环功率控制,内容介绍,Page 20,闭环功率控制,内环功控与外环功控一起被称为闭环功控,Page 21,上行内环功控,内环功率控制的目的:使测量SIR尽快地收敛到设定的SIR tar,每一个UE都有一个自己的控制环路,Page 22,上行内环功控,NodeB侧:每时隙测量上行DPCCH SIR,与目标SIR比较,测量SIR大于目标 SIR,发TPC=0;如果测量SIR小于目标SIR,发TPC=1; UE侧:处理TPC命令,计算TPC_cmd;有两种上行功率控制模式: PCA1,UE每个时隙处理一次TPC命令,步长tpc为1或2dB; PCA2,UE每五个时隙处

9、理一次TPC命令,步长tpc为1dB。 在DPCCH上的功控步长调整量:dpcch = tpc * TPC_cmd,TPC_cmd即利用 上述算法计算的TPC合成命令。 tpc也与之相关。 DPCCH和DPDCH上的功率之比为c/d的平方。(c/d 的值由高层配置.),Page 23,上行DPCCH内环功率控制,当UE没有处于软切换时,每个时隙收到一个TPC命令 如果TPC0,则TPC_cmd=-1 如果TPC1,则TPC_cmd=1 当UE处于软切换时(PCA1) 合并同一RLS的TPC命令字;(对不同小区的RL先进行最大比合并,而后生成一个TPC,在不同小区分别发送该TPC命令字;在一个R

10、LS内的所有RL的TPC Command是一样的),处理TPC指令的算法1(PCA1),Page 24,上行DPCCH内环功率控制,当UE处于软切换时(PCA1) 合并不同RLS的TPC命令字,合并规则如下:(N:RLS Num),处理TPC指令的算法1(PCA1),Page 25,上行DPCCH内环功率控制,当UE不处于软切换时(PCA2) UE以5个时隙为单位进行功控。前4个slot,功率保持不变,在 第5个slot,硬判决这5个slot的TPC_est:,处理TPC指令的算法2(PCA2),Page 26,上行DPCCH内环功率控制,当UE处于软切换时(PCA2) 合并同一个RLS的TP

11、C;先进行最大比合并,然后用硬判决生成 TPC命令字: If all 5 hard decisions within a set are 1, TPC_tempi = 1. If all 5 hard decisions within a set are 0, TPC_tempi = -1. Otherwise, TPC_tempi = 0. 合并不同RLS的TPC,规则如下,处理TPC指令的算法2(PCA2),Page 27,上行DPCCH内环功率控制,控制速度差异 TPC指令处理算法1,其功控速度为1500Hz;TPC指令算法2,其功控速度为300Hz。 适用场景 UE高速移动时(80KM

12、/H),快速内环功控跟踪不到快衰落(要求1个功控时隙大于1个波长左右),表现出负增益,此时建议选择算法2。如覆盖高速公路的小区,建议选择算法2。,两种算法的比较,Page 28,下行内环功控,Page 29,下行内环功控,UE侧:根据测量DPCCH的PILOT的SIR(软切换期间在最大 比合并之后);与目标SIR比较生成TPC命令 DPC-MODE=0时,UE每个时隙发送一次TPC命令。 DPC-MODE=1时;UE每三个时隙重复相同的TPC命令。 NodeB侧:收到TPC后调整DPCCH和DPDCH的发射功率。步长为0.5、 1、1.5或2dB。 DPC-MODE=0,每个时隙调整发射功率

13、DPC_MODE=1,每三个时隙调整发射功率,Page 30,下行内环功控,下行链路发射功率 P(k) = P(k - 1) + PTPC(k) + Pbal(k) 不支持有限功率增长(当参数Limited power Raised Used的值为“Not used”) 支持有限功率增长(当参数Limited power Raised Used的值为“Used”,Page 31,下行DPCCH内环功率控制,下行DPCH时隙结构: PO1、PO2和PO3分别是DPCCH的TFCI、TPC和PILOT域相对于 DPDCH的功率偏置。 PO1、PO2和PO3由RNC确定。,下行功率控制主要是指对DP

14、DCH/DPCCH的功率控制。DPDCH和DPCCH功率的调整幅度相同。 一个时隙内,下行用于DPDCH符号的平均发射功率不可以高于Maximum_DL_Power,也不能低于Minimum_DL_Power。,Page 32,下行功率平衡,下行功率平衡(DPB)过程,Page 33,下行功率平衡,防止不同RLS的链路,由于TPC误码导致的发射功率偏移,损失 软切换增益。,下行功率平衡的作用,r:调整比例,P ref:参考功率值, P init:上一个调整周期内最后一个时隙的码域功率, PP-CPICH:导频功率,a:“最大功率比”,Page 34,第2章 功率控制介绍 开环功率控制 内环功率

15、控制 外环功率控制,内容介绍,Page 35,外环功率控制,一种现象 在相同SIR目标值作用下,不同环境中业务的BLER统计结果不同 一种表现 接入网提供给NAS服务QoS表征量为BLER,而非SIR 外环的目的 为NAS提供满足一定BLER目标值的链路质量输出。 基本思路:类“锯齿波”控制方式 如BLER/BER测量值低于BLER/BER目标值,则降低内环SIRtar 如BLER/BER测量值高于BLER/BER目标值,则提高内环SIRtar。,Page 36,外环功率控制,最终接入网提供给NAS的服务中QoS表征量为 BLER,而非SIR! 根据无线通信的原理, BLER 固定的情况下,

16、SIR会随着无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SIR,BLER,不同曲线对应不同的多径环境,Page 37,上行外环功控,Page 38,下行外环功控,Page 39,外环功率控制,N:调整目标SIR所需要的的TTI个数(N= 外环功率调整周期/TTI) N1:非DTX期TTI个数 N2:DTX期TTI个数 NN1N2; N10,N2=0,按非DTX外环控制方式(有数据发送时) N1=0,N20,按DTX外环控制方式(无数据发送时),外环功率控制原理图,Page 40,外环功率控制,非DTX外环控制 SIR目标值调整量公式(目前基于专用信道的BLER) 注:当累计调整量大于等于0.1dB时,通知Node B采用新的SIR目标值 DTX外环控制 SIR目标值调整量公式(基于DPCCH的BER) 注:当累计调整量大于等于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