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第二节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24684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头颈部第二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头颈部第二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头颈部第二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头颈部第二节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头颈部第二节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头颈部第二节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颈部第二节PPT课件(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 头颈部,2,.,第二节 眼及眼眶,3,.,第二节,一、正常影像学表现(X线),(一)正常X线表现 平片 眼眶正位23后前斜 视神经孔位53后前斜 眼眶侧位:观察金属异物、眼眶骨质病变的深度与蝶鞍的关系 泪囊、泪道造影,4,.,5,.,柯氐位,眼眶侧位,6,.,眶上裂,7,.,视神经孔位:形状(椭圆,圆形),大小(3-7mm),两侧对比(10%,1mm),视神经孔正常,视神经孔扩大,8,.,正常CT解剖(图),9,.,第二节,二、异常影像学表现,大小与形态异常 密度/信号异常 位置异常 眶壁骨质异常 眼眶通道异常 肿块 邻近结构改变,10,.,视网膜母细胞瘤,眶内肿瘤 密度增高,

2、11,.,X线正侧位平片示左眼眶内点状高密度金属影,位于环形定位器的8点钟处,12,.,CT MPR重建,13,.,a.眼眶正侧位巴尔金氏定位,b.眼眶CT横断位软组织窗:平片显示左侧眶内金属异物,位于1点方位,眼球轴上角膜缘后,为球内异物;CT显示右侧颞侧睫状体区金属异物,14,.,第二节,三、观察、分析和诊断,定位诊断:观察病变的发生部位。了解眶内间隙的正常解剖 定量诊断:确定病变范围,了解病变与眶内诸结构的关系 定性诊断:了解病变的特征性表现,尽量作出与病理诊断近似的诊断,15,.,第二节,四、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X线:了解眼眶形态和眶骨的改变,了解钙化及阳性异物 CT:显示眼球和眶

3、内病变的大小、位置和结构,尤其是骨质的细微变化、能准确显示眼眶骨折的直接、间接征象,和异物定位 MRI:对于软组织的显示优于CT,对于球内病变及眶内肿瘤显示尤佳,16,.,第三节 鼻和鼻窦,17,.,第三节,一、正常影像学表现(X线),鼻骨侧位 鼻骨轴位 华氏位(Water位) 柯氏位(Caldwell位) 侧位 视神经孔位,18,.,一、正常x线表现,鼻骨,1 Frontonasal suture额鼻缝 2 Ethmoidal groove筛骨沟 3 Nasal bone鼻骨 4 Nasomaxillary suture鼻颌缝, 5 Nasal cartilage鼻软骨 6 Maxilla上

4、颌骨 7 Vestibule of nose鼻前庭 8 Anterior nasal spine鼻前棘,19,.,一、正常x线表现,颧弓,1 Maxillary sinus上颌窦 2 Zygomatic recess (of the maxillary sinus) 3 Zygomatic arch颧弓 4 Temporal fossa颞窝 5 Temporozygomatic suture颞颧缝 6 Coronoid process (visualized end on)喙突 7 Zygomatic process of the temporal bone颞的颧突,20,.,副鼻窦未见异常,

5、双侧上颌窦气化良好,密度均匀,窦壁光整;额窦、前组筛窦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21,.,鼻窦平片,常用摄片位置: 鼻窦瓦、柯氏位及侧位,,瓦氏位,侧位,22,.,正常付鼻窦瓦氏位,筛窦,上颌窦,鼻中隔,23,.,筛窦,上颌窦,鼻中隔,额窦,正常付鼻窦柯氏位,24,.,筛窦,上颌窦,鼻中隔,额窦,正常付鼻窦瓦氏位,25,.,26,.,27,.,第三节,四、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平片 价值有限 CT 常规检查技术,应用最广,价值最大 MRI 有利于定性诊断,是CT检查的补充 DSA 疑血管性病变时使用,28,.,第三节,疾病诊断,五、后鼻孔闭锁 六、鼻窦炎性病变 七、鼻和鼻窦肿瘤 八、鼻和鼻

6、窦骨折,29,.,第三节,(一)化脓性鼻窦炎supprative sinusitis,继发于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或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筛窦,可多发或全组鼻窦 病理: 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分泌物增多,黏膜肿胀 慢性期,黏膜肥厚、息肉样变、黏膜纤维化萎缩、乳头状增生、窦壁骨质增生,30,.,临床表现: 为鼻堵、流涕、失嗅等 CT表现: 粘膜增厚和窦腔密度增高 窦壁骨质增生肥厚和窦腔容积减小 窦腔扩大,窦腔呈低密度影,增强后周边强化 窦壁膨胀性改变提示鼻窦粘液囊肿,31,.,X线表现: 窦腔浑浊,密度增高,黏膜增厚 有时窦腔内可见液面 窦壁骨质增生硬化,32,.,鼻窦炎,33

7、,.,上颌窦炎,34,.,上颌窦炎,35,.,上颌窦炎,36,.,上颌窦炎,37,.,.横断位骨窗,b.冠状位骨窗。双侧上颌窦积液,双侧筛窦及额窦充填软组织影;鼻腔及鼻甲黏膜增厚,鼻腔气道狭窄,38,.,中鼻甲,下鼻甲,上颌窦炎,39,.,慢性鼻窦炎(图),40,.,全组鼻窦炎,41,.,第三节,(四)黏膜潴留囊肿mucous retention cyst,黏膜囊肿 黏液腺囊肿(潴留囊肿):为黏膜腺体分泌物在腺泡内潴留而形成 浆液性囊肿(黏膜下囊肿):属假性囊肿,为渗出的浆液在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内潴留,42,.,第三节,影像学表现,CT 上颌窦内球形或半球形低密度影,广基与窦壁相连,常位于窦底,

8、边缘光滑,锐利 增强检查,无强化,43,.,上颌窦囊肿,44,.,上颌窦囊肿,45,.,左上颌窦黏膜囊肿(图),46,.,第三节,(二)鼻和鼻窦恶性肿瘤,上皮性恶性肿瘤 5060%起源于上颌窦,1530%起源于鼻腔,1025%发生于筛窦,额窦、蝶窦少见 以鳞癌常见,其次为腺癌、腺样囊腺癌,未分化癌 非上皮恶性肿瘤 包括嗅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软骨肉瘤、淋巴瘤,47,.,第三节,上颌窦癌,上颌窦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鼻窦恶性肿瘤,占鼻窦恶性肿瘤的4/5 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多见 临床:进行性鼻塞、分泌物增多、脓血涕、鼻衄及嗅觉减退 病理:鳞癌多见,其次是腺癌、囊腺癌及未分化癌。

9、肉瘤少见,多为淋巴肉瘤,48,.,第三节,影像学表现,CT 上颌窦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平扫等密度,其内密度不均,边缘模糊,肿块中有时见残存骨片 90%以上病人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 肿瘤向周围浸润,表现局限或广泛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 上颌窦癌向内破坏内侧壁并伴鼻腔外侧壁肿块;如上颌窦后壁脂肪垫消失,提示肿瘤侵入颞下窝或翼腭窝 MRI T1WI呈等信号,T2WI为中等稍高信号 肿瘤较大时,其内可见坏死、囊变区 增强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 骨壁破坏表现为窦壁黑线消失,49,.,上颌窦癌,窦腔骨 壁消失,50,.,右上颌窦鳞癌(图),右上颌窦软组织肿块窦壁骨质破坏, 累及鼻腔、翼腭窝、颞下窝,51,.

10、,右上颌窦腺样囊性癌(图),52,.,第三节,八、鼻和鼻窦骨折,鼻骨骨折 上颌窦骨折 额窦骨折 筛窦骨折 蝶窦骨折 脑脊液鼻漏,53,.,鼻骨骨折,鼻骨中段见横行透亮线;骨皮质中断;折远端向下成角移位;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54,.,55,.,56,.,57,.,58,.,第三节,上颌骨骨折,LeFort骨折 型骨折(低位骨折) 型骨折(上颌锥形骨折) 型骨折(颜面分离) 三角架骨折:包括眼眶外侧壁骨折,骨折线通过颧额缝;眶底骨折,骨折线通过眼眶前下缘,进入上颌窦,累及上颌窦外侧壁;颧弓骨折,59,.,上颌窦炎,60,.,三角架骨折(图),61,.,LeFort 骨折(线图),62

11、,.,LeFort、型骨折(图),63,.,蝶窦骨折(图),64,.,第四节 耳部,65,.,第四节,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X线),岩骨侧位( Schller ) 岩骨轴位( Mayer ) 岩骨斜位( Stenvers ) 岩骨额枕位(Towne),66,.,67,.,Schller projection,68,.,69,.,Mayer projection,70,.,Stenvers projection,71,.,耳大体解剖图,72,.,73,.,第四节,二、异常影像学表现,1.乳突气房异常 2.中耳与鼓室异常 3.对称性与位置异常 4.咽鼓管透明度异常 5.岩骨、内耳结构异常,74,.

12、,第四节,三、观察、分析和诊断,正常表现 颞骨的组成: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 外耳道:内2/3为骨部、外1/3为软骨部 中耳:鼓室、鼓窦、咽鼓管、乳突 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内耳道 基本病变表现 形态异常:先天畸形 骨质破坏:炎症、肿瘤 骨质增生硬化:慢性炎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畸形性骨炎 骨质结构不连续:骨折 异常软组织密度影:炎症、肿瘤,75,.,第四节,四、不同影像学技术临床应用,X线检查:分析乳突类型、部分疾病 HRCT: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可了解骨质细微结构、了解外、中及内耳发育情况,显示各种疾病的表现及邻近解剖关系 MRI:了解内耳迷路及面、听神经情况,76,.,第四节,

13、疾病诊断,五、耳部肿瘤 六、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 七、先天性耳发育畸形 八、颞骨骨折,77,.,第四节,六、中耳乳突炎及胆脂瘤,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胆脂瘤,78,.,第四节,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中耳乳突气房黏膜的化脓性炎症 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 侵入途径:主要是咽鼓管,小儿咽鼓管短宽,位置低 病理:中耳及乳突气房黏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渗出,炎性渗出物聚集并逐渐变为脓性。鼓室脓液增多,压力增高,可致鼓膜穿孔,脓液外泄,79,.,第四节,影像学表现,HRCT 急性:中耳鼓室及乳突密度增高,鼓室、乳突窦气房积脓,有时可见液平,气房间隔骨质吸收、密度减低 慢性:分

14、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质瘤型 单纯型:听小骨吸收、破坏,鼓室黏膜增厚,乳突窦或较大的气房黏膜增厚,气房间隔及周围骨质增生,表现为房间隔增粗,密度增加 骨疡型(肉芽肿型):可见听骨破坏,严重者可致听骨链中断,上鼓室、乳突窦入口和乳突窦可见骨壁破坏,其中肉芽肿组织为较高密度软组织影,增强扫描可强化,80,.,81,.,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图),82,.,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图),83,.,第四节,中耳乳突胆脂瘤,继发性,脱落角化上皮、胆固醇结晶及炎性渗出物 HRCT 上鼓室、乳突窦或乳突入口扩大并可见软组织影 听小骨移位或骨质破坏 普鲁萨克间隙(Prussak pouch space) 扩大及骨质破坏 鼓

15、室盾板破坏 骨质破坏以压迫吸收为主,周围有硬化缘 继发改变:脑脓肿、迷路漏、自然根治,84,.,85,.,86,.,中耳乳突胆脂瘤(图),87,.,左侧中耳乳突窦胆脂瘤(图),88,.,左上鼓室乳突窦胆脂瘤(图),89,.,第四节,八、颞骨骨折(fracture of temporal bone),以岩部骨折最常见 按骨折线与岩锥长轴的关系,可分为三型:纵行、横行及混合型 临床可有外耳道出血、脑脊液耳漏、面瘫、耳聋及眩晕等症状,90,.,第四节,岩骨骨折(分类及CT表现),根据骨折线方向与颞骨锥体长轴的关系 纵行: 占70%80% 自颞骨鳞部开始,向前向下,通过鼓室盖、外耳道、中耳和破裂孔 听小骨骨折或脱位 面神经损伤 脑脊液耳漏、乳突和鼓室积液 横行: 1020% 占颞骨骨折的垂直于岩骨长轴:横过内耳,垂直于岩锥和内听道 混合型,91,.,颞骨纵行骨折伴鼓室、乳突积液(图),92,.,左侧颞骨多发骨折(图),93,.,左侧颞骨多发骨折(图),94,.,(一)正常影像表现,1眼眶 2上颌窦 3筛泡 4钩突 5半月裂 6中鼻甲 7下鼻甲 8筛窦 9额窦,95,.,96,.,97,.,98,.,/10/2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