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解剖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23102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线解剖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x线解剖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x线解剖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x线解剖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x线解剖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线解剖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线解剖PPT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纵隔分区标志线图(图文),四分法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面为界分为三部:心包前面与胸骨之间为前纵隔;心包及大血管所占据的区域为中纵隔;心包后面与脊柱之间为后纵隔。 三分法将纵隔分为三个部分,以气管和气管权的前面及心包的后面的额状面为界,分为前、后纵隔,前缘隔又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分为上、下纵隔。,.,3,右肺叶、段及叶间裂胸膜正侧位X线胸片定位(图文),右侧左侧上叶1尖支2后支3前支中叶4外支5内支下叶6背支7内基底支8前基底支9外基底支10后基底支上叶上部1+ 2尖后支3前支舌部4上支5下支下叶6背支7+8前内基底支9外基底支10后基底支,.

2、,4,.,5,.,6,.,7,.,8,骨性口腔由上、下颌骨围成。在侧位片上(见图1-65),硬腭的致密阴影线较薄,前部的三角形致密影为前位牙槽突阴影,侧部较淡。下颌骨体和下颌支均能显影,冠突显影较淡,并与翼突等结构重叠难以区分。冠突后方的髁突显影清晰,其与下颌窝构成颞下颌关节。两突之间的下颌切迹显影十分清楚。在下颌骨松质内可见斜行而透明的下颌管影,上、下缘有致密阴影线,容易识别。 X线影像可清楚显示牙的形态和结构,能区分牙釉质和牙质,牙质与牙骨质密度一致,牙髓腔在牙内部呈低密度,牙冠腔及牙根管显示清楚。牙周膜位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呈线状透亮影,正常厚度为0.150.38mm。,口腔的X线解剖,

3、.,9,.,10,咽的X线解剖,咽腔充满气体,与周围软组织形成对比。在咽的侧位片上,可见致密的下颌支骨影内重叠着透明的咽腔阴影。咽腔呈柱状透亮影,上方抵达颅底,下端延续为食管,前方通鼻腔、口腔和喉腔。 咽腔前壁,上段与鼻腔相通。在翼突下方,硬腭向后延续为软腭,软腭显影灰白,呈长条状垂向后下,末端为悬雍垂。软腭与舌根之间的透明腔隙为咽峡。舌根与会厌之间可见“U”形的会厌谷影。在舌根下方可见舌骨的侧位像,呈横位的舌骨大角影与从前下斜向后上的三角形会厌阴影交叉重叠。喉咽经喉口与喉腔相通。梨状隐窝与喉软骨的后部重叠,一般不能看清。 咽顶壁表面光滑,向后下弯曲呈弧形与咽后壁移行。咽后壁平坦,与上位6个颈

4、椎相邻,其与颈椎前缘之间夹有软组织,呈灰白色软组织影。咽顶壁和咽后壁移行部的软组织最厚,其内有咽扁桃体。咽后壁的软组织影系咽肌、脊柱颈段前方的若干小肌和结缔组织共同形成,它自寰椎前弓平面以下逐渐变薄,厚度较均匀,为上下连续的直线,不应有局部隆起。 在侧位片上,鼻咽和口咽较宽,喉咽明显狭窄,甚至不显腔影。在鼻咽腔的中央,相当于下鼻甲的后方,有时还见更为透明的圆形阴影,为咽鼓管咽口。其后上缘有椭圆形软组织影,为咽鼓管圆枕。咽腔周围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腭扁桃体位于咽峡部,肿大时可在口咽中央出现椭圆形软组织块影。,.,11,.,12,食管的X线解剖,右前斜位是观察食管的常用位置。在此位片上,含钡的食管腔

5、呈纵形影像,位于心与脊柱之间。在其前缘可见3个压迹。在第4胸椎平面,主动脉弓于食管的左前壁形成一弧形压迹,称主动脉弓压迹,该压迹随年龄而加深;主动脉弓压迹的下方,左主支气管在食管左前壁形成的压迹,称左主支气管压迹;由气管杈向下,左心房后壁向后挤压食管,形成长而浅的压迹,称左心房压迹,该压迹随体位和心的舒缩而变化。主动脉弓压迹与左主支气管压迹之间,食管壁向前略显膨出,当钡剂通过后,此膨出处有时可有少量钡剂残留,勿误为憩室。深吸气时,食管裂孔收缩,致使钡剂暂停顿于膈上方,可见食管的膈上部分,出现暂时性壶腹状膨大影,称膈壶腹。食管充盈时,轮廓光滑整齐,管壁伸缩自如,宽度可达23cm。在钡剂排空,食管

6、处于收缩状态时,可见食管的粘膜皱襞呈透亮的纵行细条形影,至膈的食管裂孔处相互靠拢,向下与胃小弯的粘膜皱襞影相延续。,.,13,胃的X线解剖,(1)胃的轮廓和粘膜胃充盈钡剂后,可见胃腔的轮廓。立位时,钡剂充盈于幽门部和胃体下部,气体聚集于胃底和胃体上部,形成泡状透明影,称胃泡。胃泡上缘呈弧形薄层软组织影,由胃壁和左膈相贴共同形成。仰卧位时,胃底和胃体上部被钡剂充填,气体移至幽门部,胃泡消失。由于胃体置于前凸的腰椎之上,有时钡剂可大部分沉积于胃体两侧,而胃体中部充盈不全。俯卧位时,钡剂沉积于幽门部和胃体,气体又移至胃底。 胃充盈像显示,胃小弯和胃大弯下部轮廓光滑、整齐,角切迹明显,左右对称。胃大弯

7、中部边缘多呈锯齿状,系粗大的横、斜行粘膜皱襞所致。有时在此区域内,还可见到一个由脾或结肠左曲引起的浅压迹。幽门部的远侧为幽门。幽门是一短管,长约0.5cm,平时关闭,开放时,其最大宽径可达1cm(图2-2-14)。,.,14,.,15,.,16,1)角型胃肌张力高、位置高,几乎呈横位,胃腔左上宽,右下窄,形如牛角。角切迹不明显,胃下缘在脐以上。此型胃多见于矮胖体型的人。 2)钩型胃肌张力中等。胃体垂直,角切迹明显,形如鱼钩。胃下缘约在髂嵴水平。此型胃多见于适中体型的人,也是最常见的类型。 3)无力型胃肌张力低。胃体下垂,中部狭长,整个胃形上窄下宽,如水袋状。幽门部向右上倾斜。胃下缘低于髂嵴水平

8、,整个胃的位置约在脊柱左侧,角切迹呈锐角。此型胃多见于瘦长体型的人。 4)瀑布型胃肌张力高,位置也高。胃底较大并弯向胃体的上后方,胃泡大而后倾,胃体细小,幽门部多斜向右下,胃下缘多在脐部以上或平脐。立位造影时,钡剂先进入后倾的胃底,充满后再呈瀑布样流入胃体,故在胃底和胃体内各出现一个液平面。此型胃较少见。 (3)胃的蠕动 服用钡剂后,在透视下可观察到胃的蠕动。胃的蠕动是由胃壁环行肌节律性收缩引起的。蠕动自胃体上部开始,逐渐向幽门方向推进,在推进过程中,波幅逐渐加大。胃大弯侧的波幅较胃小弯侧的更为显著。一般在胃影上可同时见到23个蠕动波。当蠕动波到达幽门管时,若幽门尚未开放,则钡剂壅积,可使幽门

9、管膨大成球形。幽门的首次开放,多出现于服钡后的2分钟以内,钡剂一般于服钡后24排空。,.,17,胸部正位片及肺X线解剖,1肺野 在X线胸片上充满气体的两肺表现为均匀一致较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为便于指明病变的部位,常将两侧肺野分别在左右第2、4肋骨前端下缘划连线,将肺部分为上、中、下三野;再分别沿侧胸壁的弧线纵分,将两肺分为三等分:即内、中、外三带。此外,第1肋圈以内的部分称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2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锁骨下区。两侧肺野内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肺纹理主要是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成。在正位胸片上,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延伸,且逐渐变细,至肺野外带几

10、乎不能辨认。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图2)。 2肺门 在X线正位胸片上,两中肺野內带第24前肋间长条状的密影称为肺门。肺门影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等构成,其中以肺动脉为主要成分。左肺门略高。两侧肺门可分上、下两部,上、下两部相交所形成的夹角,称肺门角,右侧显示较清楚。在侧位胸片上,两侧肺门大部分重叠,表现为一尾巴拖长的“逗号”影,其拖长的尾巴为两下肺的动脉干构成(图2)。,.,18,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囟的X线解剖,.,19,新生儿脑颅大于面颅,初生时颅盖只有一层骨板,四岁左右开始逐渐分内、外两层,其间夹有板障。颅顶各骨间的缝隙,由结缔组织膜封闭,缝隙交

11、接处的膜称囟。新生儿一般有6个囟:冠状缝与矢状缝交界处为前囟,人字缝与矢状缝交界处为后囟,顶骨前下部和蝶骨之间为左右蝶囟,顶骨后下部和乳突及枕骨之间为左右乳突囟,其中较大为前囟和后囟。颅缝与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窄和封合,封合速度因人因部位而不同。前囟一般于一岁半到2岁左右闭合,后囟生后2月闭合,蝶囟生后3个月封合,乳突囟于两岁时才开始封合,其中前囟闭合的早晚可作为婴儿发育的标志。囟在X线片上表现为边缘清楚的透明区,1岁时X线上颅缝宽度约1mm,呈边缘光滑的线状或带状透明影。,.,20,.,21,小儿肘关节脱位与肱骨小头测量(图文),肱骨小头骨骺骨化前 (1)型全骨骺分离X线表现为:尺桡骨近端

12、一起与肱骨干骺端分离,向内上移位。(2)型全骨骺分离:为尺桡骨近端一起与肱骨干骺端分离,向内上移位,且肱骨干骺端内侧可见骨片游离。依据肱骨干骺端骨折块位置又可分两个亚型a、b。a型,肱骨干骺端内侧有骨块游离,即角征。肱骨小头骨骺及尺桡骨近端一起向内侧与肱骨干骺端分离,其移位程度与角征一致。b型,肱骨干骺端外侧可见骨片游离,即板征。较内侧骨折块小且移位程度轻,肱骨小头骨骺后尺桡骨近端一起向外侧移位,桡骨近端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部。 肱骨小头骨骺骨化后 (1)肱骨小头骨骺与尺桡骨近端一起向尺侧与肱骨干骺端分离,桡骨近端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2)肱骨小头骨骺与尺桡骨近端一起向外侧移位,

13、在侧位片上见肱骨小头骨骺向前或向后移位,但桡骨近端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由此可见,肱骨小头骨骺分离表现为肱桡关系发生改变,即桡骨近端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骨骺的中心,而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表现为肱桡关系不变,即桡骨纵轴线正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与肘关节脱位的鉴别 鉴别要点在于明确桡骨与肱骨小头骨骺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尺桡骨的移位方向,肱骨远端骨骺全骨骺分离表现为桡骨与肱骨小头仍保持正常的位置关系。而尺骨和桡骨则向内侧移位;而肘关节脱位则不能保持桡骨与肱骨小头的正常位置关系,同时尺桡骨都向外侧移位。笔者认为,肱骨远端外髁骨骺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与全骨骺分离相似,有两点必须明显区别

14、:(1)肱骨远端干骺端内侧无骨折。(2)侧位片肱骨远侧干骺端向前移位,尺骨切迹向后移位。此型骨折脱位经常误诊为全骨骺分离。而且,肱骨远端骨骺分离者可试行复位,肘关节脱位复位后,比较稳定,而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时,肘关节稍一伸直,畸形立即出现。 小儿肘关节的画线和测量 (1)肱骨小头骨骺位置测量,正位片,做肱骨外上髁至桡骨骨干骺端外缘连线,肱骨小头骨骺应位于此连线内,而且与尺骨上端阴影部分重叠,如肱骨小头骨骺靠近或越过此线,即为小头骨骺向外侧移位。侧位片,不论肘关节屈曲程度,桡骨干纵轴线延伸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如不通过,肱骨小头有脱位。(2)肱骨小头骨骺向后滑脱。肘关节侧位片,小头骨骺位于肱骨下

15、端的前方。沿肱骨前缘划一直线,再通过骨干中轴划一条与之相平行的线,学龄前儿童肱骨小头位于两线之间。随着年龄增长,在9岁以前,其肱骨小头骨骺位于前线之后;9岁以后,则小头的前2/3位于前线之前,但整个骨骺仍位于后线之前。(3)肱骨小头骨骺向前滑脱。肘关节侧位片,肱骨纵轴与肱骨小头化骨核中心线的下方夹角正常3050,肱骨小头骨骺向前滑脱时,此角度加大。,.,22,.,23,脊柱椎体X线解剖,脊柱侧位X线解剖脊柱侧位X线片上,可见四个生理弯曲。主要影像解剖特点(图1-24,25)有:椎体位于脊柱的前部,近似四方形,前后径略大于高径。前缘和后缘均为平滑的曲线,上缘和下缘并不在一个平面,一般椎体的后缘高

16、于前缘约58mm,尤其第12胸椎体和第1腰椎体,后缘高于前缘达8l0mm,均属正常表现。椎间隙显影清晰,正常范围26mm。胸椎间隙较窄,腰椎间隙较宽,第45腰椎间隙最宽,其前部可宽达15mm。椎间隙前后部并不等宽,随脊柱生理弯曲有一定的变化,同时也与年龄有关,50岁以上的人,椎间隙要比青壮年窄一些。相邻的椎骨上、下切迹之间的透亮空隙为椎间孔。椎间孔的前缘是椎体和椎间盘的后缘,椎间孔的后缘止于关节突的前缘。椎间孔的形状一般呈长椭圆形。胸、腰椎的椎间孔在侧位片上可见,是双侧重叠的影像。侧位显示最清楚的是棘突。颈椎棘突长短大小不一,胸椎棘突呈叠瓦状,腰椎棘突矢状位呈宽板状,垂直向后。各椎骨的椎体后缘连线和棘突前缘连线之间,从上到下呈弯曲的柱状低密度影为椎管侧位影像,内有脊髓。因脊髓密度低,故不显影。,.,24,.,25,/10/29,.,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