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函数模型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422701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递函数模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传递函数模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传递函数模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传递函数模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传递函数模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递函数模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递函数模型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动控制原理,主讲:谢红卫 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08年4月2008年7月,第二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2-1 模型总论 2-2 微分方程的建立 2-3 传递函数模型 2-4 框图模型 2-5 信号流图模型 2-6 模型总结,第四讲: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2-4 单元, 2 学时),2-3 传递函数模型 2-4 框图模型,2-3 传递函数模型 一 定义与性质 设一般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其中,y(t)为系统的输出,r(t)为系统输入,且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两边取拉氏变换,则有:,定义 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拉氏变换的比值,称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用G

2、(s)表示。,性质 (1)传递函数的概念只适用于线性定常 系统,它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 (2)传递函数是复变量 S 的有理分式函 数,即: ;各系数均为实数。,是系统元件参数的函数,物理系统的固有特性是因果性;若mn,则这是物理不可实现的系统。,(3) 传递函数是系统的数学描述。物理 性质不同的系统可以具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相似系统)。在同一系统中,当取不同 的物理量作输入或输出时,其传递函数也 可以不同。,(4)传递函数表示线性定常系统传递、 变换输入信号的能力,全面反映系统本身 的性能。它只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 而与输入作用的形式无关。 (5)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的脉 冲响应

3、。,也可表征系统的动态特性,(6)可以将 表示成如下形式:,特征方程,Kr根轨迹增益,首项系数归一,实数或复数,例2.10 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模型为: 其中,y为输出,r为输入,请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解:对方程两端取拉氏变换,得:,代入零初始条件,得:,于是,传递函数为:,例2.11 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模型为: 其中,y为输出,x为中间变量,r为输入,请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解:将中间变量消除,得:,代入零初始条件并作变换,得:,于是,传递函数为:,分别求取从输入到中间变量,从中间变量到输出的传递函数,也可以得到:,例2.12,z1=-2;p1=-3, p2=-1+j, p3=-1-j。,S

4、平面,实轴,虚轴,j,-j,0,-1,-2,-3,也可将传递函数表示为因式分解的形式:,K 传递系数或静态增益,常数项归一,注意!,如果在原点有v个重极点,则传递函数可表示为如下形式:,所以,归纳起来有如下典型环节。,二、典型环节 (1)比例环节 (2)积分环节 (3)惯性环节 (4)微分环节 (5)振荡环节 (6)延迟环节 (7)一阶微分 (8)二阶微分,二、典型环节 更多的典型环节或系统的传递函数,请参见书上表2.7,P48。 要求熟悉典型环节,能从系统传递函数中,辨识出有哪些典型环节。,2-4 框图模型,一 框图的概念和组成 1.概念 描述系统及各组成元件之间信号传递关系的数学图形,它表

5、示系统中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各变量所进行的数学变换。 2. 组成 (1)信号线 (2)引出线,u(t), U(s),y(t), Y(s),y(t), Y(s),(3)比较点(综合点或相加点) 一般加号常省略,负号必须标出。 (4)方框 表示对信号进行的数学变换,方框中写入元件或系统的传递函数,并用信号线将其连接起来。,r(t), R(s),y(t), Y(s),_,e(t)=r(t)-y(t) E(s)=R(s)-Y(s),二 框图的绘制 例2.13 绘制双T网络的框图,从左向右列出方程组,将上面的方程改写为如下相乘的形式:,绘图: ur(s)为输入,画在最左边。,这个例子不是按微分方程组代

6、数方程 组框图顺序列写,而是直接列写s域中的代数 方程,画出了框图。,若重新选择一组中间变量,会有什么结果呢? (刚才中间变量为i1, u1, i2,现在改为I, I1, I2),从右到左列方程:,这个框图与前一个框图不一样,可见选择 不同的中间变量,结构框图也不一样,但是整个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并不改变的。,三 框图三种典型形式,串 联,并 联,反 馈,(1)串联,(2)并联,(3)反馈,以后用(s)表示闭环传递函数; 称 为开环传递函数; 称 为前向通路传递函数; 称 单位反馈,即有:,框图的等效变换方法,(1)比较点前/后移,G(s),R(s),Q(s),Y(s),G(s),1/G(s),

7、R(s),Y(s),Q(s),G(s),R(s),Y(s),Q(s),G(s),G(s),R(s),Y(s),Q(s),前移,后移,(2)引出点前/后移,G(s),R(s),Y(s),G(s),R(s),Y(s),G(s),R(s),Y(s),1/G(s),G(s),R(s),Y(s),Y(s),G(s),Y(s),R(s),Y(s),前移,后移,比较点移动,要向同类移动,化简,Reduction,环路分辨,总之,框图简化的一般方法是: 移动引出点或比较点; 进行方框运算; 将串联、并联、反馈连接的框图合并;,在简化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交换前后变量关系保持等效。 要求: 读懂框图!,习题 E2.23,E2.25,E2.26,E2.28,E2.29,P2.37, P2.50,P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