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考试培训之肾病综合征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15780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科医生考试培训之肾病综合征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全科医生考试培训之肾病综合征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全科医生考试培训之肾病综合征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全科医生考试培训之肾病综合征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全科医生考试培训之肾病综合征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科医生考试培训之肾病综合征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科医生考试培训之肾病综合征PPT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肾病综合征,.,2,诊断标准,尿蛋白超过 3.5g/d; 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水肿; 血脂升高。 其中 两项为诊断所必需。,.,3,分类和常见病因,.,4,病理生理,一、大量蛋白尿: 正常情况: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作用。 屏障,特别是电荷屏障受损时: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增加,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加,当远超过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5,凡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及导致高灌注、高滤过的因素(如高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6,二、血浆蛋白减低: 1、血浆白蛋白减少:白蛋白从尿中丢失,部分白蛋白在近曲小管上皮被分解,肝

2、脏需代偿性增加白蛋白的合成,当其合成不足以克服丢失和分解时,则出现低白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时胃肠道粘膜水肿导致蛋白质摄入减少加重了低白蛋白血症。,.,7,2、血浆球蛋白及补体成分减少:患者易感染。 3、抗凝及纤溶因子减少:产生高凝状态。 4、金属结合蛋白减少:引起微量元素缺乏。 5、内分泌素结合蛋白减少:引起内分泌紊乱。,.,8,三、水肿 水肿形成机理: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白蛋白下降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自血管腔内逸出导致水肿,伴循环血容量下降,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升高;钠水潴留:50%患者的血容量正常或增加,血浆肾素水平正常或下降,提示原发性肾性钠水潴留因素在水肿中起一定作用,

3、这种肾性钠水潴留作用不依赖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9,四、高脂血症: 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与低蛋白血症并存。 高脂血症的发生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脂蛋白分解和外周利用减弱有关。,.,10,临床特征: A: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儿童,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仅15%左右患者伴镜下血尿,一般不出现肉眼血尿,无持续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严重钠水潴留时可有一过性高血压及氮质血症。,.,11,B:可有自发缓解,多数病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但本病复发率高,若反复发作或长期大量蛋白尿未得到控制,可转变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而转变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

4、硬化。成人的治疗缓解率和缓解后复发率均较儿童低。,.,12,2、临床特征 : A:此型肾炎在我国发病率高,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少年,可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急性起病,也可隐匿起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也可表现为肾炎综合征, IgA肾病者几乎均有血尿。随着肾脏病变程度的加重,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逐渐增加。,.,13,2、临床特征: 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壮年,有前驱感染者发病较急,否则起病隐匿。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血尿,常伴肉眼血尿。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早,病情多持续进展。50%70%病例的血清C3持续降低,对提示本病有重要意义。 本病所致肾病综合征治疗困难,糖皮质激

5、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常无效,较快进展至慢性肾衰竭。,.,14,2、临床特征: 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中老年。通常起病隐匿,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可伴镜下血尿,一般无肉眼血尿。常在发病510年后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本病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 少数患者可自发缓解,尚未出现钉突的早期膜性肾病,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后多可缓解,钉突形成后药物治疗疗效差,常难以减少尿蛋白。,.,15,2、临床特征: A: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为隐匿起病,可由微小病变型肾病转变而来。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可伴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常有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可伴肾性糖尿、氨基酸尿及磷酸盐尿等近曲肾小管功能障碍。,.,16,对糖皮质

6、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反应较差,逐渐发展至肾衰竭。受累肾小球较少或继发于微小病变型肾病者经治疗仍有可能临床缓解。,.,17,并发症,一、感染: 危害:感染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可影响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导致肾病综合征复发。 原因:大量蛋白质丢失导致的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应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等。 常见感染部位:呼吸道、泌尿道、皮肤。,.,18,二、血栓、栓塞: 原因:肾病综合征时的高凝状态。产生高凝状态的原因有:1、血液粘稠度增加:有效血容量减少及高脂血症引起;2、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失衡:凝血因子合成多于丢失,抗凝因子及纤溶酶原丢失多于合成;3、血小板功能亢进;4

7、、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 加重高凝。 常见部位:肾静脉、肺血管、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冠状血管、脑血管。 危害:影响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预后。,.,19,三、急性肾衰竭: 机制:肾间质高度水肿压迫肾小管以及大量蛋白管型阻塞肾小管,使肾小管腔内高压,间接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骤然减少,导致急性肾实质性肾衰竭。 表现:常见于50岁以上患者,尤以微小病变型肾病者居多,发生多无明显诱因,出现少尿或无尿,扩容利尿无效。 病理:肾小球病变轻微,肾间质弥漫重度水肿,肾小管可为正常或有少数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腔内有大量蛋白管型。,.,20,另外,肾病综合征患者可因有效血容量不足而致肾血流量下降,诱发肾前性氮质血症,经扩容

8、、利尿后可得到恢复。,.,21,四、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长期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营养不良、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免疫球蛋白减少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易致感染;金属结合蛋白丢失可使微量元素(铁、铜、锌)缺乏;内分泌素结合蛋白不足可诱发内分泌紊乱;药物结合蛋白减少可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增加、排泄加速。,.,22,高脂血症增加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栓、栓塞发生;增加心血管并发症;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病变。,.,23,诊断,一、确诊肾病综合征。 二、1、确认病因:必须除外继发性病因和遗传性疾病,才能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2、病理诊断:最好能进行肾活检,作出病理诊断。 三、判定有无并发症。,.,24,鉴

9、别诊断(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鉴别),一、过敏性紫癜肾炎: 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的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对称分布,分批出现,瘀点大小不等,呈紫红色,略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可伴轻微痒感),可伴关节痛、腹痛及黑便,多在皮疹出现后14周左右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25,二、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好发于青、中年女性,有发热、皮疹、关节痛、溶贫、白细胞减少,肾脏病变等多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特别是出现高效价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诊断。,.,26,三、糖尿病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早期可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增加,逐渐发展成大量蛋白尿,

10、肾病综合征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27,四、肾淀粉样变性: 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病因不清,主要累及心、肾、消化道(包括舌)、皮肤和神经;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累及肾脏、肝和脾等器官。肾受累时体积增大,常呈肾病综合征。肾淀粉样变性常需肾活检确诊。,.,28,五、骨髓瘤性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可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如骨痛、血清单株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M带、尿本周蛋白阳性,骨髓象显示浆细胞异常增生(占有核细胞的15%以上)并伴有质

11、的改变。部分骨髓瘤性肾病患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29,治疗,一、一般治疗: 1、有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 2、正常量1g/(kgd)的优质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尽管患者丢失大量尿蛋白,但高蛋白饮食增加肾小球高滤过,可加重蛋白尿,促进肾脏病变进展故目前不主张应用。,.,30,3、热量要充分(3050kcal)。水肿时低盐(3g/d)。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的饮食,多吃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及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饮食。,.,31,二、对症治疗: (一)利尿消肿: 1、噻嗪类利尿剂:服用时应防止低钾、低钠、低氯血症。常与潴钾利尿剂合用。 2、潴钾利尿剂

12、:适用于有低钾血症的患者。需防止高钾血症。常与排钾利尿剂合用。 3、袢利尿剂:应用时应防止低钾、低钠、低氯血症。常与潴钾利尿剂、渗透性利尿剂合用。,.,32,4、渗透性利尿剂:低分子右旋糖酐通过一过性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组织中水分回吸收入血,同时造成肾小管内液的高渗状态,减少水、钠的重吸收而利尿。随后加用袢利尿剂可增强利尿效果。但对少尿(尿量400ml/d)者应慎用,因其易与肾小管分泌的Tamm-Horsfall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的白蛋白一起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并由于其高渗作用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诱发“渗透性肾病”,导致急性肾衰竭。,.,33,5、血浆或白蛋白静脉输注: 作用:提高

13、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组织中水分回吸收并利尿。随后加用袢利尿剂可增强利尿效果。 适应症:严重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感染,低血容量所致低血压等。,.,34,血浆或白蛋白静脉输注注意:1、血浆制品不可输注过多。因为输入的蛋白均将在2448小时内由尿中排出,可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及肾小管高代谢,造成肾小球脏层及肾小管上皮损伤,轻者影响糖皮质激素疗效,延迟疾病缓解,重者可损伤肾功能。2、对伴有心脏病的患者应慎用此法,以免因血容量急性扩张而诱发心力衰竭。,.,35,6、其它:短期血液超滤脱水:用于顽固性水肿,上述治疗无效者。腹水体外浓缩后自身静脉回输:用于严重腹水患者,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利尿

14、的原则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粘倾向,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36,(二)减少尿蛋白: 持续性大量蛋白尿可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促进肾小球硬化。减少尿蛋白可有效延缓肾功能恶化。,.,37,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通过有效的控制高血压而减少尿蛋白;通过影响肾小球基底膜对大分子的通透性和降低肾小球内压而减少尿蛋白。 2、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通过有效的控制高血压而减少尿蛋白。,.,38,三、主要治疗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 (一)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 作用机理:可能是1、抑制淋巴系统,从而抑制免疫反应过程;2、抑制炎症反应,降

15、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减少或消除尿蛋白;3、抑制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发挥利尿作用。,.,39,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和方案一般是: 1、起始足量:常用泼尼松1mg/(kgd),口服8周,必要时可延长至12周; 2、缓慢减药:足量治疗后每12周减原用量的10%,当减至20mg/d左右时症状易复发,应更加缓慢减量。 3、长期维持:以最小有效剂量(10mg/d)作为维持量,再服半年至一年或更长。,.,40,激素可采取全日量顿服或在维持用药期间两日量隔日一次顿服。有肝功能损害时可更换为泼尼松龙(等剂量)口服。,.,41,根据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分为: 激素敏感型:用药8周内肾病综合征缓解;

16、激素依赖型:激素减药到一定程度即复发; 激素抵抗型:激素治疗无效。,.,42,糖皮质激素副作用: 患者易出现感染、药物性糖尿、骨质疏松、上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少数病例还可能发生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 因此需严密观察,加强监测,及时处理。,.,43,(二)细胞毒药物: 适应症:可用于“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的患者,协同激素治疗。若无激素禁忌,一般不作为首选或单独治疗用药。,.,44,1、环磷酰胺: 是国内外最常用的细胞毒药物。 作用机理:在体内被肝细胞微粒体羟化产生有烷化作用的代谢产物而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45,用法:200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0ml内,隔日静脉注射。2mg/(kgd),分12次口服。 累积量:达68g后停药。 副作用:骨髓抑制、中毒性肝损害、性腺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46,2、氮介:副作用大,少用。 3、苯丁酸氮介:作用弱,少用。,.,47,(三)环孢素: 作用机理:选择性抑制T辅助细胞及T细胞毒效应细胞。 适应症:作为二线药物用于治疗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