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诃德的时代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41412037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诃德的时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吉诃德的时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吉诃德的时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吉诃德的时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吉诃德的时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诃德的时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诃德的时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诃德的时代教案教学目标:、能准确提炼作者观点。2、分析体会第四段在文中的作用。3、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分析体会第四段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一、以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导入找一文学功底较深的同学口述 唐吉诃德的故事梗概, 教师略作补充。堂吉诃德-是一部辛辣的讽刺作品。它 通过堂吉诃德主仆在西班牙游侠的经历,鞭笞了苟延残喘的 封建制度与迎合统治者需要的骑士文学,嘲笑了企图用打抱 不平的方式来改造社会的空想。堂吉诃德的出版给反动骑士文学以致命的重击,从此,西班牙再也没有出现过一部 骑士传奇。二、作者简介瞿秋白

2、(1899-1935 ), 乂名霜,曾用笔名宋阳,江苏常 州人。现代作家、文艺批评家和翻译家。是我国一位德高望 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新文化 运动的开拓者之一。1935年6月18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36岁。他的全部遗文均由鲁迅先生搜集保存,并于1936年编辑出版,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极为宝贵的革命文化遗产。三、文题理解与背景介绍、理解文题唐吉诃德是西班牙乃至世界文坛上的经典著作。作 品描写读骑士小说入迷的唐吉诃德把变革西班牙现实的愿 望寄托在虚幻的骑士道路上,并且身体力行地加以实施,结 果处处被碰得头破血流、 大败而归,直至临终前才恍然大悟。 瞿秋白以吉诃德的时代为题

3、,讽刺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 在的将希望寄托于虚无飘渺的武侠及暴力上的荒诞。2、背景介绍三十年代初期,新文学运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新文 学、新文化的影响很有限,新文学影响主要在城市和知识界。 广大的农村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对新文学还比较漠然,通 常读的是侠义和公案小说。这些小说有意无意宣扬一种英雄 意识和清官观念,客观上维持着腐朽黑暗的社会。 有感于此, 瞿秋白于1931年写了这篇杂文,表达了尽快埋葬侠义、公 案小说的愿望。四、解释重要词语的意义西洋武士道-武士道本指日本幕府时期武士们所遵 守的忠君、结义、勇武、坚韧等封建道德。“西洋武士道”指西方中世纪的骑士精神。过屠门而大嚼-经过卖肉的地方而

4、空着嘴大嚼。比喻 心中羡慕而不能如愿以偿,只好用不实际的办法安慰自己。 也比喻把空想当现实安慰自己。劫富济贫-抢劫富人救助穷人。骑士 _塞万提斯小说中骑士主人公都是理想化的人, 侠义而崇高,骑士的任务是“忠君、护教、行侠” ,他们不 仅要忠实地为主人服务,还要效忠和保护女主人。为“心爱 的贵妇人”去冒险和获得成功,是骑士最大的幸福。骑士文学-即表现骑士 “忠君护弱”的冒险生活,为 博得贵妇人的厚爱所表现的忠贞和武侠精神。骑士文学与时 代精神相差太远,在文坛和读者中影响极坏,是西欧封建社 会的一种产物。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自序里斩钉截铁地 宣称,这部书的创作意图就是“要把骑士文学的万恶地盘完 全捣

5、毁”,“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五、研习文本,探讨问题、总体把握,理清思路(学生研读,回答问题)(1) 本文是篇杂文,杂文从根本上说仍是议论文,那 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学生结合背景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批判虚幻不实、麻 醉人民、涣散民心的侠义公案小说。(2) 本文的结构该怎么划分?第一种分法:第一部分(1-3):由一些文化现象引出中国没有塞万提斯式的作家这一论题。第二部分(4-5 ):剖析中国文化现象,指出其特点:等 待着英雄,安心做奴才。第三部分:呼吁中国早日出现塞万提斯式的作家,帮助 民族,拯救自己。第二种分法见教参 P1052、分析局部思路(1) 学生齐读前三段,思考作者针对什么文化现

6、象, 得出结论的。是否有现成的语句?如何理解?讨论后明确:作者由新文学作品的印数推断中国识字的 人数最多只有一万到两万,隐含地指出新文学作品的市场有 限,脱离广大民众,不能为广大的小市民所接受。说明中国 还处在吉诃德时代。(2) 自读第四、五两段,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交 流 第四段的内容是什么?讨论后明确:本段首先指出水浒类的作品只能给人 以精神安慰,虽然仇恨的对象非常多且到现在有增无减,但 是人们只是把希望寄托在所谓的“武侠”上,这样的等待不 过是自我欺骗,最终也只是“请听来生分解” 。 武侠小说为什么能博得广大读者的厚爱?广大读者有怎样的阅读心理?这说明了什么?提示:20世纪30年代,中

7、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白姓们不能忍受深重的压迫,心中有仇恨(文中有描写他们 仇恨的心理的语句),但是认不清出路,不想起来抗争。他 们看了这类小说,就把小说中的英雄当作 “青天大老爷”、“救 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坐等着心目中的英雄来拯救自己。就 连那些学道修仙炼剑的英雄们,他们的主子也都是皇上的奴 才,他们不过是奴才的奴才罢了。这说明当时大多数的人还 处于愚睐、封闭状态中,新文学的影响面很小。(3) 物色一位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读最后一段。(要求读 出幽默,读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展开讨论后回答问题:中国的塞万提斯为何难以出现?提示:残酷的社会现实; 人们普遍存在根深蒂固的奴性思想; 当时的社会

8、风气。(4) 纵览全文,结合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唐吉 诃德的意图,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提示:吉诃德的时代是针对 20世纪30年代武侠小 说泛滥,社会公众受小说中散布的封建文化的影响,把改变 个人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清官侠士的身上这一现象而写,希望 产生一个像塞万提斯一样埋葬骑士文学的作家,正视大众心 态,用正确的、进步的思想教育民众,结束中国的堂吉诃德时代-公众愚睐的时代。六、写作借鉴、诺言: 旁征博引,既有数据、事例,乂有话句、俗语,深化 了的内涵。 幽默诙谐,如把中国没有塞万提斯这样的作家,说成 “中国的塞万提斯难道还在摇篮里? !或者没有进娘胎? !再如刻画群众的仇恨心理“恨得真正切齿挖出来的。 的语句。2、选材上,大中取小;立意上,因小见大。主旨是唤 起民众自己做英雄拯救自己,起来反对专制制度的大问题, 但话题却是当时的一些文化现象和人们的心态,这是大中取 小。由一些视而不见的社会文化现象说到如此大的问题,因 小见大。七、作业熟读课文,从思路、写作方法、语言等方面谈谈感受,并与同学交流。教后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