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复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403133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文言文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下)文言文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下)文言文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下)文言文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下)文言文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文言文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文言文复习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 古文复习提要,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早晨)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美)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三)句式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5、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四)鉴赏品味: 本文从邹忌与

2、徐公比美入手写起,三问三答之后紧扣下文“思”字,由妻之私我,妾之畏我,客之有求于我悟出了受蔽的原因。因小见大。由家事想到国事,通过三比使齐威王连连称“善”,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谏。而齐威王纳谏的三赏又带来了群臣吏民进谏的三变,终于使齐国战胜于朝廷,从此威名大振。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细柳营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改为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

3、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叙述帝王的政迹;“表”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词多义 1军 驻军 周亚夫军细柳 军霸上 军棘门 2以 任用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军队 上自劳军 用来 以备胡3及 和 至霸上及棘门军 4之 到 已而之细柳 赶上 徐公何能及君也 的 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无实义,补充音节 称善者久之 5使 派遣 于是上乃

4、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 6耳 耳朵 闻寡人之耳者 使臣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语气词, “罢了” 若儿戏耳 7为 作为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8被bi 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 天子为动 p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军士吏被甲9持 拉 持满 10骑q 骑马 将以下骑送迎 拿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j“骑马的人, 骑兵壁门土吏谓从属车骑曰,通假字1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例句:改容式车2被,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例句:军士吏被甲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诏下诏令 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形容词作动词锐 使锐利 例句:锐兵刃 古今异义1军 古义:驻军今义:军队 例句:军霸上2先驱 古义:先

5、行的卫队 今义:走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人 例句:天子先驱至3节 古义: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特殊句式1省略句(1)省略主语 例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省略主语“文帝” 译文: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2)省略宾语 例句:天子为动省略宾语“之” 译文:天子被他感动了2被动句 例句:天子为动“为”表被动 3感叹句 例句:嗟乎,此真将军矣嗟乎、矣,表感叹的语气词 译文: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文章结构事情的起因(第一段),周亚夫驻军细柳的原因:匈奴大举入侵。对起因的介绍简洁明了。事情的经过(第二段),文帝犒劳三军,在细柳感受到

6、了周亚夫治军的严谨和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事情的结局(第三段),故事以文帝对三个军营的对比评价收尾。并给予周亚夫高度的称赞“真将军”。,译文:天子被他感动了,文章主旨 课文通过汉文帝巡营、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大将风度。写作特点(重点掌握)1.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将文帝在霸上、棘门所遇到的情况和细柳驻军的情况作对比,以霸上、棘门来衬托细柳驻军的军纪严谨,周亚夫的治军有方。2.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不是很多,“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面对皇帝,周亚夫表现的不卑不亢,毫无阿谀之态

7、。同时,作者通过将霸上、棘门军和细柳军对比,描写细柳军的军纪这些侧面描写,有力的烘托了周亚夫的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使人物虽未出场,却已让人感受了军纪的严明和周亚夫在治军上的威严。,古文二则一词多义1以(因为)用,拿 蒙辞以军中多务 表目的,来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任命 以逖为奋威将军2见 了解,知道 见往事耳 看见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而不恨矣(恨: 3更 gng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 gng更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于 向、对 言于睿 在 能谤讥于市朝5诚 假如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的确、实在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6之 的 晋室之乱 无北伐之志 代词,他们,指愿意

8、收复中原的人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7将 将领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统帅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古今异义1博士 古义: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例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诚 古义:假如 今义:真诚的心意 例句:大王诚能命将出师特殊句式1倒装句状语后置 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军中多务”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蒙以军中多务辞2省略句(1)省略宾语 例句: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省略宾语“之”(祖逖) 译文:左丞相司马睿(派)任命他做军谘祭酒(2)省略主语 例句:击楫而誓曰省略主语祖逖 译文:祖逖击打着船桨发誓说文中涉及的人称1卿:古代君对臣、上司对下属、长辈对晚辈及朋友间

9、表亲切的第二人称2孤:古代王侯的自称。3大兄:长兄,是对同辈中年长者的尊称。,文中涉及的成语及典故1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将表传:“士别: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与人离开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2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现在常用来指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3自相鱼肉:史记项羽本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宰割的器具;鱼肉,受宰割者)后来比喻用暴力欺凌。4击楫中流:语出资治通鉴,表下决心要做之意。本意是在长江中心敲打船桨。文中是为了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的决心,现在常用来指立志奋发图强。文章主旨孙权劝学主要写了孙权劝吕蒙

10、读书以及吕蒙通过学习发生的变化,从而说明了学习对一个人不断完善自己的主要作用。祖逖北伐表现了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质及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公输 1为wi给、替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wi做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作为、当作 子墨子解带为城 是 为与此同类2以 凭借 将以攻宋 认为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用 以牒为械3之代词,指出将攻宋这件事子墨子闻之 代词,指北方侮辱我的人愿藉子杀之 代词,指宋 宋无罪而攻之 的 宋之地 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4起出发、动身 起于齐 起身 子墨子起,再拜,5说同“悦”,高兴 公输盘不说 解释 请说之6见jin会见 见公输盘 拜见子 墨子见王

11、 xin引见 胡不见我于王7于 给 胡不见我于王 在 今有人于此 从 起于齐8类条例、道理 不可谓知类 种类 为与此同类,一词多义,通假字1说,同悦,高兴 例句:公输盘不说2距,同拒,抵挡 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古今异义 再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例句:子墨子起,再拜特殊句式:1省略句(1)省略宾语 例句:将以攻宋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之” 译文:要凭借这些器械来攻打宋国。(2)省略主语 例句:于是见公输盘省略主语楚王(墨子) 译文: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于是,墨子又去见公输盘)2倒装句宾语前置 例句:“宋何罪之有?”,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宋有何罪

12、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国的缘由。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将法说服公输盘。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辩,初步说服楚王。第四部分(1722),墨子与公输盘演习攻防对垒,最终迫 使楚王暂时取消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主要内容公输运用比喻说理的写法记叙了墨子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的故事,表现了墨子机智勇敢和“非攻”(反对侵略)的思想。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用简短的语句可概括为:(1)用道理说服公输盘;(2)墨子以理折服楚王;(3)墨子与公输盘进行攻守演练,凭实力取胜,迫使楚王放弃攻宋。,诗词五首 采薇 这是一首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抒写了

13、士兵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其思乡之情。课本选择的是诗的末章,也是全诗的最佳段。抒发士兵归途遇雪,忍饥受渴,从而抚今追昔,痛定思痛的悲伤情怀。诗味最浓。 十五从军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送别 诗人抓住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杨柳。通过描写抒发了离愁别绪。 描绘了一幅清新、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欣赏。 朝天子咏喇叭 采用了借物咏怀的手法,在戏谑中寄予憎恨之情,在诙谐中寄寓了抨击之意。,名句赏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我”四句,以春风拂动的柳丝来渲染依依别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归途的艰难和

14、心情的黯淡,以景写情,含蓄深永,被后人誉为三百篇中最动人的诗句。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在归途中忧伤地想起:“当年我离开家乡时,正是春天,柳丝低拂;而今天我重返故乡,却是雨雪迷蒙的冬天了。”在对家乡的浓烈的思念之下,他冒着风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挣扎着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更浓的远方。“杨柳依依”一词既写出了柳枝随风摇曳之态,又表现出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雨雪霏霏”一句写出阴霾的天气、纷纷扬扬的雪花满天飞舞,烘托出人物沉重压抑的心情。这两句写景,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对比强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题为送别,开篇却不言送别,而是先勾勒出一幅杨柳青青

15、,杨花漫天的情景。这一情景的创设,不是无心之作。首先,折柳送别在古诗中早有表述,在后来的唐代折柳相送更成为一种生活的情趣。所以,开篇即写杨柳,很吻合送别的情感。其次,作者创设的这种情景也烘托了送别的气氛。杨树和柳树的枝条一片青翠,已经垂到了地上,杨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看似大好的春光,却不得不面对离别,怎能不让人更加伤感。杨花“搅天飞”,一个“搅”字,既写出了杨花的铺天盖地,也表现了一种纠缠不清,难以割舍的状态。这两句诗,为下面作者升华离别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句诗位于全诗的结尾,强化了全诗安详、宁静、喜悦的气氛。从开篇的乡村景貌、到说话柔声细语的老夫妇,到在地里干活的大儿子、在编鸡笼的二儿子,读者能明显的感觉到诗中表现的一派安详宁静的乡村生活气息。“最喜”,更是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视线,在这样的生活中,最令人欢喜的场景是什么呢?作者并没有在“最喜”之后直接言明,而是卖了一个关子“最喜小儿无赖”,小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