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知识课件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399445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知识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一、依法治国,阅读框题“依法治国” ,并思考完成: 1、依法治国的含义? 2、依法治国的核心? 3、依法治国的意义?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四者的联系?,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1.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解读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宪法和法律,客 体(治理什么),依 据,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目 的,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主 体(谁治理),观察下图,进行概括,(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2、(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所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依“宪”治国。,2、依法治国有什么意义?,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合作探究:把学生分为4个小组,有法可依组、有法必依组、执法必严组、违法必究组。每小组分配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全班展示。,全国人大立法近500部,国务院行政类法规1000余部,地

3、方性法规有10000余部,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为了推进依法治国,我国加强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你知道的 有哪些?,法律,宪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劳动法 兵役法 刑法 民法 选举法,(1)、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这段名言说明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2)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政府要依法行政,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第四条 依法行政。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严格执法,公平执法,文明执法,不滥用权力,以权代法,做学法、守法、用法和维护

4、法律、法规尊严的模范。,(3)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关键,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肃、严格,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4)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要求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追究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立法(制定法律),守 法,严格执法,追究法律责任,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 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关键) 违法必究(有力保障) 相互联系 有机统一,四个基本要求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实施依法治国?,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要严格

5、依法行政; 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公 民,二、与法同行,请你用生活中的实物来形容法律,你会用什么?,讨论交流教材第87页“为一分钱打官司”的案例,“法律在我心中”,1、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法律体现着国家和人民的意志,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公平和正义的象征; 尊重法律,是富有正义感、追求公平的具体表现; 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素养。,2、你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方成、方莹系兄妹。在方成14岁、方莹11岁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父亲经常打骂他们,不给饭吃,不让回家。兄妹俩不堪父亲的虐待,无奈离家出走,靠乞讨和捡破烂为

6、生。现在方成兄妹长大成人,他们靠劳动致富,不仅盖上了新房,而且买来了高档家电和家具,日子过得很富裕。方成父亲见子女日子过得挺红火,要求方成兄妹俩每月付给300元赡养费,并说如果不给,就到法院告他们虐待老人。,讨论:法院会支持方成父亲的要求吗?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婚姻法第15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抚助的义务。”,只讲权利而不尽义务或只尽义务不讲权利都是不正确的。 方成的父亲在子女年幼需抚养教育,而自己又有抚养能力的情况下,没有依法履行义务。在子女成年后又要求子女支付赡养

7、费,这种要求不符合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则,也不符合我国婚姻法的立法精神。 因而法院不会支持父亲的要求的。,法院会支持方成父亲的要求吗?为什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P88第二段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3、正确行使监督权,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披露一起“霸道学校”事件。某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一份所谓“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进行法制教育”的文件。据此,县有关部门于1998年成立了一所“法制教育学校”。仅14月,该学校就将200多名没有违法

8、犯罪行为的人强行关押,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因为抵制不合理的摊派和乱收费而被抓的。这些被关押的人,还要被迫交纳200元的学费。 问题: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披露这件事有什么重要意义 ?,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1)监督权的含义,P89 是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权利。它是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一种监督。,(2)民主监督制度有哪些?P88,党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等,(3) 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意义?P89 有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 有利于打击腐败现象,维护法律的

9、尊严,弘扬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是有效实施法律和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1、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人大监督),3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媒体监督),2 、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信访监督),(4)行使监督权利的有效途径?(怎么做?)P90,4、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网络监督)。,(5)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注意:,1、行使监督权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2、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非法示威游行聚会等方法。,3在法律允许

10、的范围内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如何才能做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或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应具备哪些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1、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2、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3、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4、与法同行,树立法制观念。 5、掌握法律武器,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 6、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温馨回顾,一、依法治国 1、含义 2、核心 3、意义 有法可依(前提) 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关键) 违法必究(有力保障) 5、如何实施依法治国 二、与法同行 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应具备的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11、,4、基本要求,1,2,3,4,有法可依( ) 有法必依( ) 执法必严( ) 违法必究( ),3,1,2,4,选一选,1、“依法治国”的“法”主要是指( ),A、刑法 和法律 B、一切法律 C、宪法和法律 D、地方法和法律,2、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使全体公民遵守法律 B、制止和制裁违法犯罪 C、保障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D、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D,C,3、下列关于依法治国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法律化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这种制度也必然发生改变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A、 B、 C、 D、,C,4

12、、“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充分表明( )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治国就要不断地制定新的法律 A B C D,C,5、权利和义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能正确体现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是( ) A、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 B、两者具有统一性,我们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C、两者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必然的联系 D、两者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必然的联系,B,假如你遇到上述情况,你会怎样做?在社会生活中,你打算怎样行使你的监督权?,(1)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2)行使监督权,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我们行使监督权利的途径有: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