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政治古诗词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139424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政治古诗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三政治古诗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三政治古诗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三政治古诗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三政治古诗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政治古诗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政治古诗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届高三政治古诗词、成语、名人名言类选择题精选专项训练1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芳林新叶催陈野,流水前波让后

2、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 B. C. D.3 “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C、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4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学道理的是A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 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C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 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5下列诗句中,与“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包含同一哲学道理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长

3、6下列观点,与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 包含同一哲学道理的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运动是在此处同时又不在此处,也是在此处又不同时在别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我思想,所以我存在A B C D7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8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B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9 “万物必有

4、成衰,万事必有张弛”.下列与这句话所反映的原理一致的有天将与之,必先苦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有时一扇门虽然关上了,其余的门却是敞开的A B C D10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 ,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11、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菊花。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

5、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诗说明A、想象是突发的 B、想象是随意的C、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 D、想象的内容是客观事物13、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句话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B、

6、C、D、14、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15、 “兵者,诡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 )这段话启示我们要A、按客观规律办来 B、透过现象看本质 C、准备走曲折的路 D、坚持从实际出发16、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史记货殖列传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17、近几年,出现了 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

7、拆暴富 针对过去“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国务院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这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发展动力B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C认识是在反复中无限发展的D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8、在 2012 年,胡锦涛指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这告诫我们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

8、能被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所吓倒旧事物的力量自始至终是强大的A B C D传说,有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两个秀才回来后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乙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920 题。19.对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二者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A. B

9、. C. D. 20.两个秀才参加科举的不同结果说明A.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B.办事情是否成功受主观因素的影响C.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才能成功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和意识是同一的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2.许多同学高考前找算命先生算命,或者去寺庙求签测前程,这种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23.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

10、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4.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D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25.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这段话生动的说明 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 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上帝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

11、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A B C D 26.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统一表现在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界限是明确的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与谬误是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A B C D27.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甚至是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疑: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客观实在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

12、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C.联系具有普遍性,人们可以建立或创造一切联系。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28.下列说法中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知行)A B. C. D. 29.“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是一幅励志读书的楹联。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A B C D3

13、0.有句话这样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改造自然 B.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1. 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32.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他是“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一诗句蕴涵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取得成功A. B. C. D.33.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其中蕴涵的哲理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4.如将右侧漫画中影子与人的关系比喻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