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教材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393445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0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0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0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0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教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气 象 灾 害,之,民政部评选出中国2007年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分别为: 1.七月份淮河流域发生一九五四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 2.七月十七日重庆遭受一百一十五年来最强雷暴雨袭击; 3.七月十八日济南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袭击; 4.八月中旬超强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 5.六月三日云南普洱发生六点四级地震; 6.三月初历史罕见暴风雪和风暴潮袭击东北和华北地区; 7.七月末晋、陕、豫三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8.六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过程袭击南方七省; 9.七月上旬四川连续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10.六至八月东北地区遭受严重夏伏旱。,高考怎么考.,气象灾害

2、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防御往往成为高考的热点内容。而利用天气系统和气候因子分析气象灾害的成因与时空分布规律往往成为高考的最佳切入点。因此复习时要结合大气环流、各种气候特点了解气象灾害产生的机制、发生的时间、影响和分布的主要区域,产生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总结归纳并理顺知识体系,找出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通过归纳整理有助于简化知识、查漏补缺。其次,复习时要将与气象灾害有关知识通过整合,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专题知识体系。,我们怎么备.,1整合教材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台风,、台风源地:、水温在26度以上的广阔的洋面,水汽充足、下热上冷的不稳定

3、的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南、北纬520,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台风的时空分布: 、台风较多的季节:夏秋季节 、热带气旋集中地区: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赤道上能否形成台风或飓风?为什么? 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不能形成台风 、台风影响我国的主要地区? 东部沿海都会受到台风影响,以东南沿海为多,按省区看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江苏为多 (3)、台风的灾害及有利影响:,害: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狂风:造成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破坏地面建筑、道路和 通信设施 暴雨: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村镇 风暴潮:破坏海堤,淹没岛屿,淹没沿海的城市、工农

4、业 生产和交通设施,水产养殖业损失严重 利: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盛夏的干旱和高温闷热天气 (4)、台风的移动路径与风向 三条路径:西移路径 西北路径 转向路径 三个影响因素:地转偏向力 信风 副热带高压位置 四周风向 位于台风移动路径上的某地风向变化、天气变化 (5)、遥感(RS)技术 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及时发布预报和警报,归纳我国主要气象灾害:,(2).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我们怎么备.,2.把握四个层次,培养自已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气象灾害的类型、特点、分布规律,.气象灾害的原因(自然、人为),.气象灾害的主要危害(灾情损失),.防灾与减灾措施,1整合教材知识,构建完整的

5、知识体系,例1.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a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2). 左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 退耕还湖,裁弯取直。,(3). 右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

6、减少污染、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价;控制人口数量;海水淡化。,(4). 左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我们怎么备.,3联系区域地理,运用区域分析的方法解题。,例2、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1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2表示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分析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1整合教材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2.

7、把握四个层次,培养自已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盆地、_盆地,塔里木,柴达木,(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_高原和_平原。,准噶尔,黄土,华北,(3)说明图1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4)指出图2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季节分布特点: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原因:(地表)增温快、土质(地表) 疏松、植被稀疏, 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我们怎么备.,1整合教材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2.把握四个层次,培

8、养自已的解题思路,提高解 题能力,3联系区域地理,运用区域分析的方法解题。,4关注社会热点,把握高考动态,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寒潮,例3、材料: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建国以来所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总体上看,此次灾害天气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等特点。自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2008年1月,已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1月份欧亚地区出现罕见、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 ,高纬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但是较强副热带系统却阻挡南下的冷空气,使得冷暖空气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交汇。,图,图所示,冻雨区主要分布

9、在我国东部、丘陵区 2008年1月10日8时-30日8时我国降水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图所示,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1月31日,长江中下游(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上海)及贵州日平均气温小于1的最长连续日数仅少于_年,为历史同期次大值,产生这次灾害天气的原因是什么?,云贵高原,江南,1955,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减少,但沿海地区降水较少,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而非太平洋,,异常强大的孟加拉湾暖气流在长江以南遭遇北方的强冷空气,长时间滞留在我国南方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我国南方带来哪些灾害?可能会产生的次生灾害是什么? 防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的措施有哪些?,、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

10、测和预报 、灾区提前准备必要的食品、淡水和保暖设备,做好停电停水、停运的准备; 、自来水改为热水供应,即可防止冻坏供水设备,又可提供居民取暖; 、停止旅游和一切不必要的外出,关闭高速公路,严控航空和铁路旅客流量,避免旅客中途滞留造成的人为灾难。,山区可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严重的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供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例4、(2007年高考海南地理卷)(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8月12日20时,台风“云娜”在B地(属浙江省)登陆。13日,该台风减弱并向江西省移去(图12)。我国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

11、多普勒雷达站与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象综合探测系统,跟踪“云娜”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并做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报。政府部门根据台风预报,对受“云娜”影响的危险地区,实施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云娜”是此前半个世纪在浙江登陆的最强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少于以往各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高考真题赏析:,(1)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原因。(4分) (2)2004年8月12日下午,A、B两地的风向分别为 、 。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6分),答案要点: (1)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准确预报;(2分)政府组织得利,采取了防范、避险措施,效果显著。(2分) (2)西南(偏南、偏西)(1分) 东北(偏北、偏东)(1分) 不利影响:强风暴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2分) 有利影响:丰沛降雨量,可大大缓解此时南方地区伏旱造成的旱情。(2分),谢谢指导,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